□《中國農資》記者 汪洋
土地信托模式讓農資企業可以整建制提供技術服務
——拜耳作物科學成為中信信托土地流轉合作伙伴
□《中國農資》記者 汪洋
破解農業生產效益不高的問題,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是一條新途徑,而土地流轉被認為是實現規模化經營的重要方式。近年來,隨著一系列鼓勵土地流轉政策的出臺,土地流轉在全國各地呈破竹之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及時推出的農村土地流轉的“信托化”模式也正式破題。近日,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與安徽天禾中信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啟動雙方在糧食生產領域的全方位戰略合作,這也標志著外資企業在土地信托模式下可以整建制提供技術服務。
近期,中國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信托公司——中信信托推出農村土地流轉“信托化”模式。
2013年10月10日,中信信托在國內推出的首單土地流轉信托落戶安徽宿州;12月3日,中信信托推出的第二單土地流轉信托落戶山東青州。至此,中信信托逐步拉開了在國內其他區域開展土地流轉的序幕。12月17日,中信信托與拜耳作物科學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以土地流轉項目為平臺,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科學技術、產業鏈構建等方面整合資源,這是國內首例外資企業介入中國土地流轉項目。
2014年2月21日,拜耳作物科學與中信信托正式簽署《就土地流轉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發展合作協議》。2月25日,中信信托與安徽天禾農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資成立安徽天禾中信農業服務有限公司。4月22日,拜耳作物科學與安徽天禾中信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啟動雙方在糧食生產領域的全方位戰略合作。在與安徽天禾中信的戰略合作中,拜耳作物科學將根據當地生產模式,為天禾農業承接的高產創建田提供從種到收的整體作物保護解決方案,通過引入先進技術和專業的農事服務來提升中信土地在安徽省內水稻主產區流轉土地上的水稻產量、品質和承租農戶的收入。
記者從中信信托了解到,中信信托在推出土地信托幾個月的時間之內,已經在安徽、山東、吉林、貴州、湖北、新疆、內蒙古等多個省區流轉了5萬畝的土地。在土地流轉基礎上,中信信托正在探討如何通過信托的平臺整合資源,進一步提高農村土地生產力,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生產。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信托公司如何盈利仍是難題。平安信托董事長童凱曾在采訪中表示,土地流轉信托可持續發展需要考慮幾點:第一,業務模式,資金來源從哪里來?第二,資金的回報水平,能否達到資金提供方的要求?第三,如何有效進行農村土地價值的評估?中信信托副總經理包學勤解釋說:“我們目前所為與馬云構建阿里巴巴、淘寶時一樣,當上面承載了相當多的客戶后,積少成多的價值就能得到更大體現。不能以常規信托產品的架構理解土地流轉平臺的收益模式。”
有業內分析師告訴記者:“土地流轉信托政策性非常強,牽涉到國家政策的相關變化,這與常規的信托產品不同,不僅在業務上存在更大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未來市場以及政策也存在不確定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中央強調增加農民的財產收入,強調土地流轉后的收益要分配給農民。安徽天禾中信從項目中獲取收益的途徑非常重要。如果采取“佃戶模式”,即公司收益基本上來自農村土地經營使用后產生的增值收益的提成,那么今后或許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爭奪中國的農用土地。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說,這個問題要注意“三權”分離,即企業介入土地流轉獲得的是土地經營權,土地承包權仍然在農民手中,土地所有權仍然在集體手中。在此過程中,擁有土地承包權的農民隨時可以把自家的土地收回來。因為拜耳作物科學具有非常先進的農村土地管理經驗,不僅提高產出和效益,農民不僅收取租金還能學習到先進技術和經營方法。
2013年2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提出,用五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政策背景下,我國土地流轉步伐加快。據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農戶承包土地流轉面積達3.1億畝,占到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23.9%。此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送給農民三個大禮包:第一是承包地的承包權、經營權可抵押、擔保、轉讓;第二是宅基地可以抵押、擔保、轉讓;第三是農村的集體建設用地可以與城市的國有土地實行同地同權同價。
在拜耳所提供的技術服務下,安徽天禾中信所開展的土地信托試點,正是在不改變農村土地農業用途以及堅持集體所有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穩定的前提下,憑借農村土地承包人對受托人的信任,將所承包土地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信托給受托人,由對方規劃經營管理或使用,通過資本化運作,且土地收益歸受益人所有。
“農村土地信托化流轉是一種新型生產關系,而拜耳作物科學在作物保護、病蟲害防治、種子以及現代農業經營管理、食品鏈等方面,擁有強大技術和資源優勢。中信信托看重的正是拜耳作物科學在農業領域的經驗。”
農村土地流轉雖一直存在,但由于農地經營權無法抵押、擔保,“三農”領域一直存在融資難題,這也讓急于轉型的信托公司看到了價值洼地。“農村土地目前所面臨的難題不是如何流轉,而是如何提高土地生產力。”中信信托副董事長路京生表示,土地流轉信托可以解決目前“三農”領域的多重問題,能夠在不改變所有制前提的條件下,實現完善農村土地所有制,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實現農村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實現知識和信息向農村的注入。”
拜耳作物科學全球執行總裁康德告訴記者:“中信信托具有強大的金融實力以及產業整合能力,是國內頂尖的金融化綜合服務平臺。土地信托流轉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惠益農民,更將推動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中信信托看重的正是拜耳作物科學在農業領域的經驗。”包學勤坦言,農村土地信托化流轉是一種新型生產關系,而拜耳作物科學在作物保護、病蟲害防治、種子以及現代農業經營管理、食品鏈等方面,擁有強大技術和資源優勢。包學勤透露,雙方將以土地流轉項目為平臺,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科學技術、產業鏈構建等方面整合資源,將國際領先的金融服務、農業技術、知識和產品引入中國的農業領域,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和提高農民收入,推動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拜耳之所以愿意合作,是因為他們認為有了信托這個平臺,產權比較明晰。”包學勤所言的平臺即是土地流轉項目集成平臺——以土地流轉項目為平臺,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科學技術、產業鏈構建等方面整合資源,通過引入國際領先的生產要素和現代化農業理念,開展全面戰略合作。
在不少同行觀望之際,中信信托的多個項目團隊已經奔赴各地調研。“我們感受到了來自基層的巨大熱情,遍布全國各地基層的鄉鎮一級的政府,包括各地的農委以及與農業相關的企業,都非常希望我們復制土地信托項目。”包學勤說。
“中信信托在土地流轉、金融服務、平臺建設等發揮作用,拜耳不參與中信土地流轉過程,將更多在現代種養業環節,引入先進農業技術和產品,為農民培訓,提高生產率。”拜耳作物科學大中華區總經理賀遠波解釋雙方具體合作模式:“由拜耳作物科學提供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現代化的作物保護、解決方案,而中信信托負責把散布于中國不同地區的土地資源進行整合,為拜耳提供試驗田。”
具體來說,在土地流轉信托項目中,中信信托和拜耳作物科學將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信信托在土地流轉、金融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將發揮作用,而拜耳作物科學不參與中信土地流轉過程,而是更多地在現代種養環節通過向農戶引入創新農業技術和產品,促進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農業發展,最終服務土地使用人。
而兩者的合作模式將考慮到各個項目的特點和進程,所在區域的主要種植結構、生態環境、農業現代化水平等因素,在與中信信托、土地承租人、當地相關政府機構等利益相關者充分溝通的基礎上,量身打造。比如,安徽省是水稻主產區,如何才能提供安全可靠的水稻種植模式和高質量的社會化服務,關系到糧食安全和土地經營者的效益。
為此,在與安徽天禾中信合作項目中,拜耳將以天禾基地為依托,提供包括種子處理、新型作物保護技術、施藥技術、設備、糧食倉儲等一些全程服務方案,旨在提高農事服務水平和糧食生產效率,并通過降低施藥次數和劑量保護環境,逐步形成適合我省的水稻生產農事服務整體方案。
此外,雙方還將共建中信天禾新型農業職業經理人商學院,為種糧專業戶提供現代農業理念、現代化植保技術、安全用藥等相關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