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長江中下游冬小麥區:防病治蟲、排水降漬應對持續降雨天氣
□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3月初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多次降雨過程,田間濕度大,部分田塊出現積水。特別是4月上旬以來,又出現3次以上降雨過程,雨量大、雨期長、范圍廣。氣象部門預報,4月下旬還有明顯的降雨過程。當前長江中下游地區冬小麥正處于抽穗揚花期,比常年提前5-7天,小麥抽穗揚花期與持續陰雨天氣“雙碰頭”,對小麥生產造成不利影響。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會商指出,要根據小麥長勢和病蟲發生趨勢,以防病治蟲和排水降漬為重點,切實抓好小麥后期田間管理,努力奪取夏糧豐收。
以赤霉病防治為重點,防病蟲減損失。去冬今春長江中下游地區氣溫偏高,小麥群體偏大,有利于病害發生流行。特別是抽穗揚花期遇到連陰雨天氣,非常適合赤霉病菌侵染,可能造成赤霉病大流行,對小麥產量和質量都將造成不利影響。同時田間濕度大,白粉病和紋枯病重發,個別田塊小麥出現“白穗”現象。要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的防治策略,重點抓好赤霉病防治,一般防治兩次,第一次在齊穗至開花初期施藥,第二次在第一次用藥后7天左右。目前已防治一遍的麥田,要抓住雨止轉晴的機會,再防一次。同時做好小麥白粉病、紋枯病等病害的統防統治,減少小麥產量損失,實現“蟲口奪糧”。
以清溝降漬為重點,促生長保粒數。小麥抽穗揚花期生理活動旺盛,是決定穎花育性的關鍵時期。持續陰雨天氣影響干物質合成和營養供應,將對小花發育造成一定影響。同時揚花期遇雨、空氣濕度過高,可能引起花粉粒吸水膨脹破裂,影響小麥授粉受精,進而影響穗粒數的形成。“小麥三道溝,從種喊到收”。要繼續抓好清溝理墑降漬,對稻茬麥田和溝廂質量不高的麥田,要檢查麥田“三溝”通暢情況,嚴禁外溝水位高于內溝。及時清理內溝淤積,力爭做到雨停田干,降低麥田濕度,減輕漬害發生,增強根系活力,促進小麥地上地下協調生長,正常開花結實。
以“一噴三防”為重點,防早衰增粒重。持續降雨使溝廂質量不高的麥田,特別是稻茬麥田出現積水,發生漬害,降低根系活力,影響根系吸收功能。加之連陰雨天氣光照不足,降低葉片的光合能力,可能導致小麥后期早衰,影響籽粒灌漿和千粒重形成。要切實抓好“一噴三防”關鍵技術措施落實,適當增加噴防作業次數,可由1-2次增加到2-3次。灌漿中后期還可噴施1-2次磷酸二氫鉀,防止早衰,促進籽粒灌漿,增加千粒重。
葉面施肥(又稱根外追肥)一般是將所用的肥料配成一定濃度的溶液噴灑于植物葉面,使養分通過葉片吸收進入植物體內,而葉面施肥效果與作物葉面情況和營養液的特性有很大關系。因此,葉面施肥必須掌握以下四則技術要點:
一是葉面積較大,角質層較薄的有利于養分的吸收,葉面追肥時要加大溶液濃度;二是葉片對各種營養元素的吸收速度不同,在噴施微量元素時加入尿素,可提高葉片吸收速率;三是溶液濕潤葉片的時間長短與噴施效果有一定關系,一般保持葉片濕潤時間在30分鐘至1小時內吸收速度快,吸收量大;四是各種養分進入葉片后,其移動性是不同的。必須增加噴施次數,注意噴施部位。
(農業部專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