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周期,是一種源于社會需求而產生的全新技術交易理念和理論。這個理論1966年由西方人提出,最早應用于產品生產和使用全過程,后來廣泛應用于政治、經濟、環境、技術和社會諸多領域。而出現在石油開發領域,最早見于埃克森美孚和殼牌公司。中國提出“油田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是在上世紀末期,實際興盛于2005年老油田“二次開發”的實踐,而遼河油田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功實踐案例。
生命周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是指物體或產品從生成、成長、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過程。廣義是本義的延伸和發展,一般泛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各種客觀事物的階段性變化及其規律等。
油氣田全生命周期是指人們通過高超的技術手段和長期積累的實踐經驗,在自然界發現無法復制和不可再生的自然物(資源),賦予完整的具有價值定義的服役年限和科學合理的生命周期。具體到某個油氣田,則是從勘探發現(識別)、儲量評價(設計)、技術試驗(評價)和開發建設(實施)到生產運行(上產、穩產、衰減、結束)的全自然過程,或者是以油田或區塊資源整體探明準備開發為起點,到油田開發經濟效益為零時結束為終點。
油氣田全生命周期可以分析油氣田發展、成長、成熟、衰退的若干個階段,真正理解和認識這一過程,會給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和選擇,同時更好地對油氣田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規避。其重要性在于把人們講的產品生命周期概念應用于油氣田勘探開發生產運行上。
油氣田生命周期一般可分為技術生命周期、經濟生命周期和自然生命周期。所謂油氣田技術生命周期,是指油氣田技術可采油氣儲量達到技術可采的極限和棄置狀態,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技術可采油氣儲量具有成長性,進而延長其生命周期。從這個意義上講,油氣田生命周期是動態、可成長的。所謂油氣田經濟生命周期,是指油氣田儲量的可采年限,既與技術進步有關,又和油氣市場價格有關。所謂油氣田自然生命周期,是指油氣田原生儲量或原始儲量,隨著開采技術的不斷進步,但不受市場價格局限而可開采的物理極限年限。
油氣田全生命周期的關鍵點在于油氣田全生命周期的科學界定。一般情況下分技術屬性和投資效益屬性界定。前者以技術為前提,以最終采收率多少為標準,界定其生命周期;后者以投資回收和效益為基本前提,以利潤和現金流多少為標準。對油公司長期盈利來說,油氣田全生命周期可概括為認識與機會→探索與發展→評價與開發→生產與運行→衰竭與消亡五個階段。成功地推動每個階段資源開發的優化,等于整合了全油氣田壽命的長周期,也奠定了油公司利潤來源的長周期、長效益、可預期、可持續。
以埃克森美孚為例,其致密地層氣(中國稱之為致密砂巖氣或低滲透天然氣)和頁巖氣的顯著特點是可以實現長期的穩定生產。美國有些盆地的非常規天然氣已經穩產10年以上,預計穩定生產可持續30~50年,而采收率可能只有50%以上。這種特征主要由儲層的孔隙結構決定的,按照滲流力學解釋是一種變形低速流動所導致的結果。這類油氣田盈利一般,但盈利周期特別長。這種長周期既有技術屬性的特征,也具備投資效益屬性的特點,二者結合可能是界定油氣田全生命周期的最好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