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云,周根水,童小燕,劉昕
(江西省兒童醫院輸血科,江西南昌330006)
·檢驗與臨床·
南昌市ABO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抗AB檢測結果分析
徐秀云,周根水,童小燕,劉昕
(江西省兒童醫院輸血科,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了解南昌地區母嬰ABO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HDN)中,抗AB檢出率及患兒血型分布特點。方法對2010年12月至2013年3月期間入院診斷為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的血液標本進行“三項試驗”。結果在1235例ABO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患者中,檢出抗AB陽性共245例,檢出率為19.84%;其中A型患兒167例,占抗AB陽性病例中的68.16%;B型患兒78例,占抗AB陽性病例中的31.84%。結論南昌地區新生兒ABO溶血病患兒中抗AB陽性的檢出率為19.84%,其中有91.43%的病例年齡集中在出生一周內,抗AB陽性的A型患兒明顯多于B型。
抗AB;ABO血型;新生兒溶血病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4.06.039
ABO新生兒溶血病(ABO-HDN)是因母嬰ABO血型不合,母親體內IgG抗A(B)經胎盤主動轉運進入胎兒循環,包被并破壞胎兒紅細胞所致的同族被動免疫性溶血,常發生在患兒為A或B型,其母親為O型血時。已知新生兒血清中的抗體通常為IgG性質的,并且來源于母親,一般嬰兒要到3個月大時,自己產生的IgG抗A(或B)抗體才能被檢出,以后效價持續增高,5~10歲時達到成年人水平[1]。Dodd BE等作者通過吸收放散試驗證實O型人血清中的除抗A和抗B抗體外,還存在一種抗AB(也稱抗C或抗A+B[2]或抗A,B[3]),它并非是單獨的抗A和抗B兩種抗體的同時存在,而是一類不可分離的交叉反應性抗體[4]。它針對的特異性是A和B抗原所共有的三糖抗原表位[5],所以既能凝集A型又能凝集B型紅細胞。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血清學檢查試驗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有一部分嬰兒無論是A型或B型,其紅細胞放散液中均可同時檢出抗A和抗B。有關新生兒ABO溶血病中檢出抗AB是否有一定規律與特點,臨床未見報道,本文分析了近年來南昌地區新生兒ABO溶血病中抗AB的檢出情況,現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2010年12月至2013年3月期間入院,因出生后漸進性黃疸加重,并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母嬰ABO血型不合,經“三項試驗”檢測證實為新生兒ABO溶血癥的患兒1235例,其中檢出抗AB交叉反應性抗體245例。
1.2 試劑ABO試劑紅細胞,抗-IgG,C3d(多特異性),均為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提供;微柱凝膠卡,由長春博迅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
1.3 儀器KA-2200專用離心機(日本久保田);HH-W420水浴箱(金壇市醫療儀器廠);TD-3A型血型血清學專用離心機(長春博研),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長春博研)。
1.4 方法ABO血型鑒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游離抗體試驗、抗體放散試驗按文獻[2]進行;并采取微柱凝膠法進行同步試驗。
1.5 HDN實驗診斷標準新生兒出生后血清膽紅素漸進升高,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母嬰ABO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三項試驗:患兒紅細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患兒紅細胞抗體放散試驗、患兒血清中游離抗體測定試驗中,有抗體放散試驗陽性即可確診。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和(或)游離抗體試驗陽性而抗體放散試驗陰性時,結合患兒其他檢查與臨床癥狀具體分析。
1.6 抗AB檢測與鑒定方法以A型嬰兒為例,其紅細胞上只能結合來自媽媽的IgG抗A和或抗AB,來自媽媽的IgG抗B則不會結合到紅細胞上,標本經過數次洗滌去除了血清中游離的IgG抗A、抗B或抗AB,只留下壓積紅細胞(致敏IgG抗A和或抗AB),再經過放散實驗結合上去的IgG抗A或抗AB會被放散到放散液中。取最后一次洗滌上清液做對照,與放散液同時分別與A、B、O細胞孵育反應,如果上清液三管均陰性,而放散液的A管、B管都陽性,O管陰性,就能判斷抗AB的存在。B型嬰兒同理可判斷抗AB的存在。
2.1 抗AB檢出率在1235例高膽紅素血癥并經“三項試驗”檢測證實為新生兒ABO溶血癥患兒中,檢出245例抗AB陽性,檢出率為19.84%。其中A型患兒167例,占抗AB陽性病例中的68.16%;B型患兒78例,占抗AB陽性病例中的31.84%。
2.2 直接抗球蛋白試驗在245例抗AB陽性患兒中,直抗陰性64例,占總數的26.12%,直抗陽性181例,占總數的73.88%。
2.3 抗體放散試驗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245例抗-AB陽性HDN患兒放散試驗結果比較
在167例A型中,凝集強度抗A相當于抗B的占65.87%,抗A高于抗B的占22.16%,少數抗B高于抗A,占11.98%;在78例B型中,凝集強度抗B相當于抗A的占57.69%,抗B高于抗A的占32.05%,少數抗A高于抗B,占6.41%。
2.4 血型及性別分布比率245例抗AB陽性患兒血型及性別的百分比構成見表2。

表2 245例抗AB陽性HDN患兒血型及性別百分比
2.5 病例年齡分布特點見表3和圖1。

表3 245名抗AB陽性HDN患兒年齡頻數分布
新生兒ABO溶血病是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多數發生于O型母親生出A型或B型嬰兒時,是由于O型母親體內往往會比A型或B型母親產生更高效價和數量的IgG類抗A、抗B和抗AB抗體。因為紅細胞上一般A抗原位點(抗原決定簇)比B抗原位點要多,而且本地區人群中A型血型者所占比率高于B型[6],所以在本研究中,245例抗AB抗體陽性患兒中A型167例,B型78例,A型嬰兒比B型嬰兒更多被觀察到發生新生兒ABO溶血病[2,7-10]。

圖1245 例抗AB陽性HDN患兒年齡分布
抗AB抗體陽性嬰兒中,有91.43%的病例年齡集中在出生一周內,男性多于女性。由于新生兒ABO血型抗原表達不完全,且直抗試驗敏感性有限,有26.12%的直抗試驗是陰性。
由于A型嬰兒紅細胞只能被來自母體的抗A和抗AB致敏,預期抗體放散試驗結果應為抗A凝集強度高于抗B或相同于抗B,同理由于B型嬰兒紅細胞只能被來自母體的抗B和抗AB致敏,抗體放散試驗結果應為抗B凝集強度高于抗A或相同于抗A。結果分析發現在167例A型中,有20例嬰兒抗B凝集強度高于抗A,占總數的11.98%;78例B型中,也有5例嬰兒抗A凝集強度高于抗B,占總數的6.41%。排除了試驗差錯的可能性,要解釋這種“不合常理”的現象,可能是因為抗AB抗體在不同人群中也是多克隆異質性的,它們分別與A抗原、B抗原的結合強度與解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對于這種較為奇特的現象我們將進一步驗證并探尋其可能存在的理論依據。
吳遠軍[3]等作者證實了O型孕婦血清IgG抗AB可通過胎盤致敏妊娠的A型及B型胎兒紅細胞,引起新生兒溶血病,但新生兒溶血的嚴重程度雖與IgG抗體效價高低相關,但并不完全一致。對照臨床病史資料我們也發現抗AB抗體的檢出與否與新生兒溶血的嚴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因為溶血的嚴重程度除了與致敏紅細胞的抗體數量有關外,更重要的是與致敏紅細胞的抗體IgG亞類有關。
[1]李勇,馬學嚴.實用血液免疫學∶血型理論和實驗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141-142.
[2]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266-268.
[3]吳遠軍,朱學海.O型孕婦IgG抗A,B對新生兒紅細胞致敏作用的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7)∶559-561.
[4]Dodd BE.Linked anti-A and anti-B antibodies from group O sera [J].Br J Exp Pathol,1952,33(1)∶1-18.
[5]Conger JD,Chan MM,DePalma L.Analysis of the repertoire of human B-lymphocytes specific for type A and type B blood group terminal trisaccharide epitopes[J].Transfusion,1993,33(3)∶200-207.
[6]劉福昌,張清平,潘繼紅,等.南昌地區人群ABO、Rh血型分布調查[J].江西醫學院學報,2004,44(3)∶88-89.
[7]韋光萍,楊文勇.新生兒溶血病148例臨床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4,6(1)∶67-68.
[8]李慧平,王柏麗,田建波,等.新生兒溶血病相關實驗室檢測的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3)∶152-153.
[9]陳燕萍,王長奇,朱金萍.新生兒溶血病血清免疫三項抗體檢測在臨床上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09,27(5)∶545.
[10]楊劍,劉劍榮,黃永建,等.新生兒ABO溶血病溶血三項試驗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5)∶525-526.
∶R556.6+3
∶A
1674-1129(2014)06-0748-03
2014-06-20;
2014-10-20)
周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