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遠,鄒曉艷
(1、湖北宜昌三峽大學校醫院,湖北宜昌443002;2、湖北省宜昌市夷陵醫院,湖北宜昌443100)
·檢驗與臨床·
高校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血糖相關分析
楊德遠1,鄒曉艷2
(1、湖北宜昌三峽大學校醫院,湖北宜昌443002;2、湖北省宜昌市夷陵醫院,湖北宜昌443100)
目的了解高校教職工中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血糖的相關性,為糖尿病治療提供更科學合理的客觀依據。方法兩組調查者空腹抽取靜脈血,分別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空腹血漿葡萄糖(FPG),并對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糖尿病組HbA1c、FPG、TC、TG、LDL-C的濃度顯著增高,HDL-C血清濃度顯著降低,與對照組結果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HbA1c與FPG顯著正相關(r=0.698,P<0.01)。對照組HbA1c與FPG正相關,與其他指標無相關性。結論高校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脂質代謝異常情況好于其他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血糖聯合檢測在高校糖尿病預防及治療中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血糖;血脂;高校教職工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4.06.050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且常伴有脂質代謝異常。據估計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達到9240萬人[1],且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同時高校教職工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不斷上升[2]。本文對比分析144例糖尿病患者和165例健康體檢者,探討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血糖的相關性,對糖尿病治療提供更科學、更合理的客觀依據。
1.1 一般資料糖尿病組: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的糖尿病篩查和診斷標準[1]已確診的144例糖尿病患者系我校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體檢的教職工,其中男105例,女39例;年齡34~88歲,平均年齡(52± 12)歲。對照組:我校同期健康體檢者165例,且排除肝、腎、心血管疾患和內分泌系統疾病,其中男123例,女42例,年齡37~85歲,平均年齡(50±14)歲,兩組間性別、年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受檢者均空腹12h以上,次日清晨采集EDTA-K2抗凝血2ml和促凝靜脈血3ml。使用挪威NycoCard ReaderⅡ型多功能全定量金標檢測儀測定HbA1c,試劑及質控物均由儀器廠家配套提供。使用日立7060型全自動生化儀,檢測TG、TC、HDL-C、LDL-C、FPG等項目,檢驗試劑由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質控血清為英國Randox公司產品,所有操作嚴格按儀器和試劑說明書要求進行。
1.3 統計分析所有數據采用SPSS 18.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檢測結果糖尿病組HbA1c、FPG、TC、TG、LDL-C的濃度顯著增高,HDL-C血清濃度顯著降低,兩組人群的各項測定結果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的結果對比(s)

表1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的結果對比(s)
注:表示*P<0.01。
組別例數( n ) H b A1c( % ) F P G ( m m o l / L ) T C ( m m o l / L ) T G ( m m o l / L ) H D L -C ( m m o l / L ) L D L -C ( m m o l / L ) D M組對照組t值P 1 4 4 1 6 5 6 . 7 8 ± 1 . 3 2 4 . 9 1 ± 0 . 4 2 9 . 3 6 0 . 0 0 0*8 . 8 6 ± 2 . 6 0 5 . 0 7 ± 0 . 4 5 1 8 . 3 8 0 . 0 0 0*5 . 6 2 ± 1 . 1 0 4 . 9 9 ± 0 . 7 6 6 . 5 3 0 . 0 0 0*2 . 2 5 ± 2 . 2 0 1 . 1 2 ± 0 . 4 4 6 . 2 5 0 . 0 0 0*1 . 3 8 ± 0 . 3 3 1 . 4 9 ± 0 . 2 5 3 . 2 4 0 . 0 0 1*3 . 4 6 ± 0 . 9 1 2 . 8 0 ± 0 . 6 7 6 . 3 2 0 . 0 0 0*
2.2 相關性分析糖尿病組HbA1c與FPG顯著正相關(r=0.698,P<0.01),與TC、TG、LDL-C、HDL-C之間存在平行升高趨勢,與HDL-C無平行升高趨勢,但無顯著相關性;對照組HbA1c與FPG正相關,與其他指標無相關性。見表2。
HbA1c能準確反映患者6~8周內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比例取決于血糖濃度、血糖與血紅蛋白的接觸時間和紅細胞存活時間等因素,并不受到短期內或偶爾出現的血糖波動的影響。2010年ADA將HbA1c作為糖尿病篩查和診斷指標,也有學者對我國HbA1c檢測的標準化進行了研究,雖然在檢測精度和準確度方面有待提高,但仍被臨床視為評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標準”[3,4]。DM患者常伴有脂質代謝異常,長期的高血糖容易使血紅蛋白和組織蛋白發生糖基化和非酶糖化,其生成物在引起患者血管并發癥中起重要作用,及時、規范的治療可有效地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出現[5]。TC、LDL-C增高可促使動脈硬化的形成與發展,其大量堆積于血管壁引起血管結構改變和功能障礙,并通過促進分泌細胞因子,引發動脈粥樣硬化。
DM組與對照組比較,其HbA1c、FBG、TC、TG、LDL-C顯著增高,而HDL-C顯著降低,DM患者各項指標相關性分析顯示HbA1c與FBG顯著正相關(r=0.698,P<0.01),與其他報道相類似[6-9]。但該組血脂、血糖平均水平以及與HbA1c的相關性與有些學者研究的結果差異較大[10-11]。原因可能有∶(1)所選擇的研究對象不同,其他學者選擇的病例主要來源于醫院,而調查病例均來自高校。由于該人群認知水平較高,對DM及其并發癥的危害認識更深刻,能做到積極規范治療;(2)近20年來,我校教職工每兩年一次健康體檢從未間斷,這從根本上保證了糖尿病早發現、早診斷和及時治療,因此病情相對較輕,血糖受損程度較低;(3)該人群能有效地自我管理,注重生活質量。患病后能有效地改變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度運動,從而使血脂有所控制,脂質代謝異常程度較低。總之,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血糖聯合檢測對高校教職工糖尿病的預防及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J].中國糖尿病雜,2012,20(1)∶81-117.
[2]徐利華,畢熹,焦柳英,等.某高校教師健康體檢血糖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志,2011,32(15)∶1765-1766.
[3]宋銀丹,段勇.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標準化的研究進展[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2)∶108-110.
[4]陳凱,辛曉蘭,陳佩琴,等.空腹血糖聯合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對糖尿病篩查的臨床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3)∶267-268.
[5]李金紅,趙敏,綦雯雯,等.2010年美國糖尿病協會糖尿病治療指南[J].中國卒中雜志,2011,6(4)∶316-324.
[6]李雁,李融.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水平糖化血紅蛋白與動態血糖的關系[J].山東醫藥,2010,50(45)∶52-53.
[7]高穎,周燕雯.社區患者血糖濃度與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和血液流變學的相關性[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35)∶9-11.
[8]楊德遠,鄒曉艷,張瓊,等.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糖測定在篩查高校人群糖尿病中的應用[J].中國校醫,2012,26(8)∶623-624.
[9]楊春鳳,劉文斌,馬曉芬,等.社區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影響因素分析[J].上海醫藥,2012,33(33)∶28-30.
[10]湯顯華.1126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血脂的關系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12)∶40-42.
[11]鄭玉娟,楊勝茹.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血脂關系的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0)∶1264-1265.
R446.11+2,R587.1
A
1674-1129(2014)06-0771-02
2014-05-15;
201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