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英,黃勝,黃依笑
(1、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湛江524037;2、廣東醫學院2014級實習生,廣東湛江524037)
·調查報告·
887例健康體檢成人血尿酸水平分析
梁華英1,黃勝1,黃依笑2
(1、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湛江524037;2、廣東醫學院2014級實習生,廣東湛江524037)
目的探討湛江地區健康體檢成人血清尿酸(UA)在不同性別、年齡、地區飲食結構等因素之間的水平差異。方法利用尿酸酶-過氧化物酶偶聯終點法分析湛江地區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間的887例健康成人血清尿酸水平。結果男性血尿酸總均值為302.21~444.13μmol/L,女性為239.88~357.50μmol/L,男性水平高于女性(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男性血尿酸水平各年齡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血尿酸水平隨年齡組增大而升高(P<0.05),各年齡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地區間血尿酸平均水平也不盡相同。結論不同性別、年齡與地區的血尿酸水平均存在差異,應按年齡、性別、地區等組別建立正常參考范圍,各實驗室最好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來分析血尿酸測定結果的高低與否。
健康成人;血尿酸;高尿酸血癥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4.06.058
尿酸是機體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它既可以作為一種還原性物質,發揮抗氧化、抗DNA損傷的作用,但同時它又可以促進血管平滑肌增生,導致內皮功能紊亂[1],它主要經腎臟排出,人體內嘌呤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體內合成或內源性核酸分解,約占80%;二是外源性攝入富含嘌呤或高蛋白的食物進入人體內分解所致,約占20%[2]。尿酸是評價機體腎功能的一個常用的生化指標,根據《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合并心血管疾病診治建議中國專家共識》,臨床上將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次兩日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超過420μmol/L或女性超過357μmol/L作為高尿酸血癥(HUA)的診斷標準[3],HUA與痛風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此外,據許多臨床研究發現,血尿酸可能在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疾病中參與發生發展過程[1-3]。血尿酸水平測定不僅受檢測條件、人體生理特性等影響,且與不同地區居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是一個受多因素影響的指標。因此,對本院健康體檢人群的血尿酸水平進行回顧性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年齡、性別、地區)對尿酸水平的影響,提高對血尿酸水平改變的認識,為臨床疾病的檢測、診斷、治療提供參考。
1.1 調查對象隨機抽樣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到我院常規體檢,年齡在20周歲以上的“健康人”,其入選標準[4]為:(1)近期無過量飲酒、吸煙、服藥、手術及住院治療;(2)經體檢心肺、肝腎功能正常,血壓正常;(3)無肥胖癥、家庭遺傳病史等。
1.2 標本來源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5ml,采集后及時分離血清,除去不合格標本如溶血、脂血、黃疸等,及時上機檢測。
1.3 檢測方法檢測儀器為雅培Aerose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方法采用尿酸酶-過氧化物酶偶聯終點法(試劑盒由廣州標佳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每天檢測前儀器定期進行定標[定標液由貝克曼庫爾特商貿(中國)有限公司提供]及一個水平的質控(質控品批號15291,由廣東省臨檢中心提供)。
1.4 統計學處理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作統計學處理,列頻數表制作直方圖觀察UA頻數分布狀況,并按年齡分段,自20歲起,每10歲為一個年齡段,男女性各5個年齡段,計算出各年齡段平均值(x)和標準差(s),作均數獨立樣本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887例樣本的性別與年齡構成比從887例樣本的性別構成比看,其中男性463例,占總體的52.20%,女性424例,占總體的47.8%,男女樣本構成大致相等;887例樣本的年齡構成比分別是:20~29歲占19.63%,30~39歲占30.44%,40~49歲占26.62%,50~59歲占13.08%,60歲以上占10.26%,從中看出樣本的取材年齡集中在20~49歲。
2.2 887例樣本UA水平頻數分布用SPSS 17.0計算軟件計算并制作直方圖觀察887例血清UA水平頻數分布特征,計算得其總體均值為337.56μmol/L,標準差75.25μmol/L,呈正態分布,見圖1。

圖1 887例健康體檢標本UA水平頻數分布
2.3 各年齡段男女UA水平比較如表1所見,男性總體UA水平高于女性,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同一年齡段間男女UA水平間比較,20~49歲之間,男性均高于女性,P值均小于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50歲以上男女UA水平間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4 男女各年齡組間UA水平比較參考WHO頒布的人類年齡段劃分新標準,可將男女分別分為3個年齡組,分別是青年組(20~44歲)、中年組(45~59歲)、老年組(60歲以上),男女各年齡組的UA水平見表2,分別比較男女各年齡組UA水平,結果見表3,男性UA水平各年齡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UA水平隨年齡組增大而升高(P<0.05),各年齡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5 國內不同地區健康成人與本地區887例健康體檢成人UA平均水平比較見表3。
雖然國內各地區的檢測儀器、試劑、方法以及各地區人民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等均有差異,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檢測結果沒有統一的測量標準,無法相互比較,但是參照國內不同地區健康成人血清UA結果,仍然可以發現許多文獻報道的檢測結果男性UA總體水平是高于女性的,說明了男女之間UA的差異是確確實實存在的,產生887例健康男性UA總體均值高于女性結果的原因,可能為以下兩點∶(1)在現代社會中,男性常在外出社交應酬時飲酒和進食富含嘌呤和蛋白質的食物,不僅增加了外源性的嘌呤攝入,其代謝產生的乳酸會抑制尿酸在腎臟的排泄,造成短時間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故長期飲酒和進食富含嘌呤和蛋白質的人群體內尿酸積累,這一部分人提高了男性血尿酸的總體水平。(2)對于女性,她們在飲食和生活上都比較規律,而且女性在閉經之前,體內分泌的雌激素可促進腎臟排泄尿酸,從而使女性體內的血尿酸水平可以快速下降到正常生理水平。50歲以后,男女間UA水平的差異變小了,這可能的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體內腎臟的生理功能逐漸減退,對尿酸的處理能力也就自然下降,而且女性閉經后,雌激素分泌大大下降,進一步降低了處理尿酸的能力。

表1 各年齡段男女UA水平比較(單位:μmol/L)

表2 不同年齡組男、女UA水平(單位:μmol/L)

表3 國內不同地區健康成人與本地區887例健康體檢成人UA平均水平比較(單位:μmol/L)
887例標本中男性各年齡組UA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出現這個結果可能的原因是現在高尿酸血癥有趨于年輕化的趨勢[5],而女性各年齡組間比較卻有較大差異,從結果可推測女性隨年齡增長UA水平逐漸升高,這與前述的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處理尿酸的能力下降相符合。另有研究發現,高尿酸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明顯高于正常尿酸組男性比例,同時,男性高尿酸發患病率也明顯高于女性[6]。
本試劑盒提供的的血清UA參考區間為90~420μmol/L,本院以前建立的參考區間為150~440μmol/L,而887例體檢標本的95%參考區間約為190.07~485.05μmol/L,比以往的要高出許多,說明之前建立的參考區間可能已經不適合代表現今大多數正常人的血尿酸水平了,但是用本方法來建立參考區間也是不可行的,除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還有選擇標本的人群是否是“健康人”,即是否具有代表性,檢測方法是否符合要求等一系列難以控制的因素,都是影響參考區間準確性的重要條件,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卻又難以控制,在CLSI C28-A3標準指南和實驗中證明,引用試劑廠家說明書或權威書刊提供的數值,并通過CLSI C28-A3文件推薦的方法進行驗證,且定期請臨床醫生評審,是保證檢驗科提供可靠的生物參考區間較科學、準確和實用的方法[7]。
表3顯示不同地區健康成人血清UA水平調查的資料[8-11],雖然各地區之間的檢測結果無法相互比較,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發現近沿海地區如陽江、廣州的血尿酸水平更接近于診斷HUA的標準,這可能與沿海地區居民食用海鮮類食物較多有關,長期的海鮮攝入使體內嘌呤產物不斷積累,進而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
許多患者在看到檢驗報告單上血尿酸超過參考區間就以為HUA或痛風,其實這個看法是不正確的,若能嚴格禁食含嘌呤豐富食物和(或)引起血嘌呤升高的藥物3天,排除外源性干擾再采血復檢,這時得出的血尿酸水平改變才較有意義。此外,即便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也不一定就是痛風,高尿酸血癥可分為原發性高尿酸血癥和繼發性高尿酸血癥,據報道,原發性高尿酸血癥的人群中,發展為痛風的概率遠低于高尿酸血癥患病率[12],若為繼發性高尿酸血癥患者,在去除原發病之后,血尿酸水平可以恢復到正常水平。雖然高尿酸血癥不一定引起痛風,但是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僅要注意控制飲食上嘌呤的攝入,還要服用藥物來治療原發病,控制血尿酸水平的進一步升高,據一項臨床研究顯示,通過健康教育的干預方法提高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增強自我效能感可以對控制尿酸水平起到積極影響[13]。
另外,據大量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結果證實,血尿酸升高與心血管疾病有著顯著的關聯,血尿酸通過與其他獨立危險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參與到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去,不過其因果關系尚未被證明,需要更加前瞻性的研究來證實血尿酸是作為一個病因亦或僅僅是一個標志物[14]。幸運的是,中國醫學專家尤其是在心血管領域的專家,已經開始重視血尿酸在這方面的研究與探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降尿酸治療有望成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一種新途徑[3]。
綜上所述,對于血尿酸檢測水平的改變,應該從多方位多角度來綜合分析,達到集診斷疾病、監測疾病、預防疾病為一體的臨床檢測指標。
[1]周建輝,陳香美.尿酸在臨床疾病中的意義[J].實用醫學雜志, 2004,20(3)∶337-338.
[2]劉若霞,臧路平,吳新榮.尿酸相關疾病及尿酸轉運蛋白功能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12,52(28)∶94-96.
[3]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合并心血管疾病診治建議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24)∶4-8.
[4]CLSI C28-A2.Defining,establishing,and verifying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proposed guideline,third edition[S]. CLSI,2008.
[5]鄺鍵輝,錢明.2400例健康成人血清尿酸值分布特點的調查[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0)∶15-16.
[6]林虹,譚功軍,鄺琳,等.某海島地區高尿酸血癥與血糖、血脂的相關性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5)∶482-483,495.
[7]陳桂山,楊有業,梁錦勝,等.臨床醫學實驗室生物參考區間的建立[J].檢驗醫學,2008,23(4)∶421-424.
[8]楊永紅,葉震璇,彭佑林.貴陽市1103例健康成人血清尿酸濃度參考值調查分析[J].貴州醫藥雜志,2003,27(1)∶84-85.
[9]陳志曉,吳修宇.陽江市市區健康成人血清尿酸濃度調查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6,3(7)∶295-297.
[10]勞小斌,陳佑明,譚禮平,等.廣州市健康成人血尿酸水平調查與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0,31(4)∶320-324.
[11]黃小華,龔志剛,沈國方,等.浙江湖州地區健康成人血清尿酸參考范圍的制定[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08,23(6)∶116-117.
[12]朱君,余俊文.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流行病學及其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8,8(1)∶191-195.
[13]梁迎接.健康教育對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降尿酸效果的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14]黨愛民,劉國仗.尿酸與心血管事件[J].中華心血管雜志,2003,31 (6)∶478-480.
R446.11+2,R589.7
A
1674-1129(2014)06-0788-03
2014-07-25;
201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