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娜,陳長香,郝習君,李淑杏
截止到2011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3.7%,是世界上惟一一個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1]。原國家衛生部報告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2周患病率為38.3%,住院率為84.1%,腫瘤、內分泌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患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齡組,60%~70%的老年人有慢性病史,人均患有2~3種疾病,慢性病患病率為53.8%,是全人口的3.2倍,平均住院時間是其他人群的1.5倍[2]。老年慢性病的高患病率加重了醫療資源的比例,增加了患者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降低了老年人的生存質量。了解城鄉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狀況,分析其影響因素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就醫、用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開展老年人保健服務、合理有效地分配衛生資源的政策制定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1.1 調查對象 2012年7月—2013年5月,利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法選取河北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首先綜合考慮經濟、地域的因素選擇3個代表性城市:唐山、石家莊、張家口市;其次考慮城鄉差異性,在3個城市各隨機選取1個市區和1個縣;在每個市區內隨機抽取1個街道辦事處,在每個縣內隨機抽取1個鎮,再用數字抽簽法整群選取轄區內的社區和自然村落,對所有符合條件的受試者進行調查。根據預調查的2周患病率計算每市城鄉至少各需935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受試者納入標準:在河北省內有正式戶口登記,并在調查地居住時間≥1年者;到被調查的日期為止年齡≥60歲者。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的軀體疾病、精神障礙、老年癡呆、嚴重認知障礙者;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語言表達不清、溝通障礙者;拒絕調研及調查時外出者。
1.2 調查方法及調查內容 對所有符合條件的受試者進行調查。(1)一般人口學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婚姻、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等。(2)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共10個條目,包括客觀、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3]。評分越高支持水平越高,總分<22分為低水平支持,22~44分為中水平支持,>44分為高水平支持[3]。(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共14項,最高56分。總分<14分為正常,≥14分為功能下降;單項分≤1分為正常,2~4分為功能下降。總分≥22分,或有2項及以上得分≥3分為功能有明顯障礙[4]。(4)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SQI):包括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7個因子。每項得分0~3分,總分范圍0~21分。以<7分為睡眠質量好,≥7分為睡眠質量壞。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5]。(5)慢性病患病標準:①被調查者在進行調查的前半年內,經二級及以上醫院醫務人員明確診斷患有慢性病;②半年前經二級及以上醫院醫生診斷患有慢性病,在調查前的半年內時有發病并采取了治療措施。符合上述標準中的1條即可診斷患有慢性病。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進行描述性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人口學特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 558份,回收有效問卷6 173份,回收率94.13%。年齡60~98歲,平均(68.9±8.0)歲。其中男3 024例,女3 147例,2例未填寫性別;文化程度:文盲1 127例,小學2 597 例,初中1 276例,高中或中專750例,大專281例,本科及以上142例。城市3 125例,農村3 048例。婚姻狀況:原配4 709例,離婚80例,喪偶1 174例,再婚127例,其他83例。
2.2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況比較 社區老年人慢性病總患病例數為4 634例,患病率為75.1%。其中患1種慢性病者1 641例,患2種者1 207例,患3種者734例,患4種者371例,患5種及以上者 681例。慢性病患病率城市前5位的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松;農村前5位的是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心臟病、骨質疏松、腦血管疾病。城鄉之間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骨質疏松、風濕性關節炎、呼吸系統疾病、惡性腫瘤、青光眼、褥瘡、貧血、肌肉萎縮癥、痛風、皮膚疾患、甲狀腺疾病、焦慮癥、抑郁癥患病率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3種慢性病城市患病率高于農村,其他慢性病均為農村高于城市(P<0.05,見表1)。
表1 城鄉社區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比較
Table1 Comparison of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between the city and town

慢性病種類合計(n=6173)患病例數 患病率(%)城市(n=3125)患病例數 患病率(%)農村(n=3048)患病例數 患病率(%)χ2值P值高血壓25744171350432122440258750015心臟病1408228800256608199280010000風濕性關節炎1121182472151649213397600000糖尿病1062172614196448147265410000骨質疏松950154427137523172144730000腦血管疾病856139388124468281111540001呼吸系統疾病5779324679331109162530000白內障49580250802458000030956焦慮癥456741866027089190500000抑郁癥35457151482036795390002痛風315511203819564208440000貧血27344943017959299580000泌尿道(包括前列腺)疾病26239146471163828490052青光眼2053388281173850250025腎病1881485271033422710076皮膚疾患1542555189932140460000肝臟疾病152257123812709550329惡性腫瘤149246120882957290017頸腰椎病變138226220762518320176肌肉萎縮癥1262037128929232550000壓瘡1131834117926194190000甲狀腺疾病113184414692362880012
2.3 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是否患慢性病為因變量,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ADL評分、吸煙、PSQI評分、收入是否滿足需要、主要經濟支出、醫保類型、有無養老保險、社會支持水平、子女人數、家人督促就醫與否、生活負性事件等因素作為自變量帶入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性別、年齡、ADL評分、吸煙、PSQI評分、收入是否滿足需要、主要經濟支出是否為藥費、醫保類型、有無養老保險、社會支持水平、家人是否督促就醫、子女人數、生活負性事件為老年人慢性病發病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老年人慢性病發病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Table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chronic diseases′ prevalence among the elderly

β值SEWaldχ2值P值OR值(95%CI)性別-01440071414800420868(0753,0995)年齡00530026404600441055(1002,1111)ADL評分018100561043400011198(1074,1337)吸煙00840037522500221088(1012,1169)PSQI評分046000852903600001585(1340,1873)收入是否滿足需要01080053415300421114(1004,1235)主要經濟支出是否為藥費027300385036900001313(1218,1416)醫保類型-00410021395800470959(0921,0999)有無養老保險-01580070511600240854(0745,0979)社會支持水平01600077434900371173(1010,1363)家人是否督促就醫047500892795600001599(1344,1903)子女人數00980031965400021103(1037,1173)生活負性事件038900693167500001475(1288,1689)
2.4 患慢性病老年人的就醫用藥行為
2.4.1 患慢性病老年人的就醫情況 患慢性病老年人首個慢性病發病年限為0.2~50.0年,其中≤1年984例(21.2%),>1~5年1 373例(29.6%),>5~10年1 023例(22.1%),>10年1 254例(27.1%)。在過去6個月中住過醫院者1 787例(38.6%);在過去6個月中看過醫生者2 937例(63.4%);在過去6個月中曾感覺到不太舒服以至于無法繼續平常活動者4 619例(99.7%),其中感覺到不太舒服以至于無法繼續平常活動的時間1~6個月者524例(11.3%)。
2.4.2 患慢性病老年人的用藥情況 用藥種類1種者746例(16.1%),2~5種者2 012例(43.4%),>5種者386例(8.3%)。用藥注意事項應答者3 315例,其中知道者1 971例(59.5%),知道一些者1 207例(36.4%),不知道者137例(4.1%);遵醫囑用藥情況應答者3 321例,能夠遵醫囑用藥者2 888例(87.0%),不能者433例(13.0%)。
2.4.3 患慢性病老年人的治療及費用情況 慢性病規范治療情況應答者4 604例,其中答是者2 761例(60.0%),答否者1 843例(40.0%);每月藥費支出應答者4 634例,無889例(19.2%),<100元者1 159例(25.0%),100~元者1 384例(29.9%),300~元者580例(12.5%),500~元者439例(9.5%),1 000~元者130例(2.8%),≥3 000元者28例(0.6%),不固定者25例(0.5%);診療滿意度應答者4 545例,其中滿意者2 008例(44.2%);診療費用滿意度應答者4 568例,其中滿意者1 525例(33.4%)。
本調查顯示,河北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為75.1%,低于長春市城鄉老年人77.14%的患病率[6],但高于原衛生部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及上海調查結果[7-8],總體呈偏高水平。老年人本身易患多種慢性病,與目前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識增強、國家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對健康查體政策的落實使疾病檢出率增高有關。本調查中城鄉老年人風濕性關節炎和骨質疏松患病率躍居前5位,與劉淑香等[6]研究結果不太一致,可能與本調查農村老年人數較多、這兩種疾病檢測技術的普及和老年人對軀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加強有關。本調查顯示,城市老年人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病率高于農村,這與城市老年人經濟水平較高、飲食結構上存在高營養攝入、運動較少、年輕時工作壓力大等有關,而農村老年人生活簡單、飲食清淡、自給自足的綠色食品較多,同時經常參加體力勞動,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較低。農村老年人關節炎、痛風、貧血等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城市,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農村老年人生活水平低、醫療水平差、自我健康管理意識薄弱、重體力勞動多、居住環境不良,甚至是營養不良等原因有關。
本調查顯示,老年人慢性病的發生與性別、年齡、吸煙、睡眠、經濟狀況、醫保類型、有無養老保險、社會支持水平等相關,與國內外學者研究一致,如國外Borglin等[9]認為女性身體狀況差,是因為老年女性的健康預期壽命長,殘障時間長、比例高;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身體功能退化,免疫系統保護能力薄弱,健康狀況不斷下降;睡眠異常將引起人體免疫力下降,導致內分泌、心血管系統等功能下降,引起理解力和記憶力的減退、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等抑郁或焦慮的心理疾病,而睡眠質量好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較低[10];保證老年人穩定而充足的經濟收入對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11],慢性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種類多、并發癥多等特點,疾病的預防與控制需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經濟基礎差的老年人不想過度依賴子女,存在自卑心理,易影響健康[12];日常生活能力與健康狀況相關[13],日常生活能力差的老年人,存在軀體疼痛、活動受限、行為改變等不適,加之對醫療費用、生活的擔憂,易出現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身心健康;社會支持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包括配偶、子女、親屬、朋友、同事及醫務人員等,社會支持度越高的老年人健康狀況越好[14],良好的社會支持不僅能激勵老年人戰勝疾病、接受治療,而且能幫助老年人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的壓力并處理問題,幫助舒緩負面情緒,從而改善軀體與心理健康。
本調查還顯示,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在過去6個月內住過院者占38.6%,看過醫生者占63.4%,有過不太舒服以至于無法繼續平常活動者高達99.7%。用藥種類在2種及以上者占83.9%,40.5%的老年人對用藥注意事項不是很明確,13.0%的老年人不遵醫囑用藥,40.0%老年人沒有進行慢性病的規范治療。用藥費用大多是集中在每月300元以下,對診療費用滿意度僅為33.4%。提示慢性病老年人對醫療衛生資源的需求較高,存在較多健康自理和健康維護問題,對醫療費用表示不滿意者較多。
總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較高,與性別、年齡、吸煙、睡眠、經濟狀況、醫保類型、有無養老保險、社會支持水平等相關,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就醫用藥行為較差,相關部門應加強老年人慢性病的預防控制,提高老年人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利用。
1 全國老齡辦.2011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R].2012.
2 高利平.山東省老年人口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11.
3 汪向東,王西林,馬弘,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229.
4 陳長香.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2.
5 陳長香,邢琰,吳安娜,等.社區老年人睡眠障礙的危險因素及干預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0):4007-4008.
6 劉淑香,李波,劉麗影,等.吉林省長春市城鄉社區老年人健康狀況調查分析及比較[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8(4):800-805.
7 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08年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EB/OL].(2009-09-08).http//:doc88.com/p-97618505413.html.
8 馬怡怡,李泓瀾,徐洪興,等.上海市社區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2,28(3):325-327.
9 Borglin G,Jakobsson U,Edberg AK,et al.Self-reported health complaints and their prediction of overall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elderly peopl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5,42:147-158.
10 陳蕾,李維,劉巧艷,等.社區老年人慢性病患病與生活方式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3,29(5):738-740.
11 易景娜,陳利群.390名社區居家高齡老年人生活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1,9(11):2921-2924.
12 雷繼元,王化凱.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差異性研究——基于襄陽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3,34(6):84-88.
13 景睿,劉曉冬,丁曉波,等.山東省農村老年人生命質量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8,28(8):573-576.
14 Winter Y,von Campenhausen S,Popov G,et al.Social and 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rkinson′s disease in a Russian cohort study[J].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12,16(4):24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