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珠LIU Ming-zhu;周天濤ZHOU Tian-tao
(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咸寧 437100)
(Xian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Xianning 437100,China)
我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起步于上世紀90 年代初。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職業教育集團也發展迅速。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實施集團化形式的辦學成為我國許多地方加快職業院校布局結構調整,促進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做大做強職業教育所選擇的重要方式和途徑。
職業教育集團是以一個或若干個發展較好的職教組織為核心,以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科技研發或某種資產為主要聯結紐帶,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的區域、行業職業教育聯合體。20 世紀90 年代初,職業教育集團開始出現在我國沿海城市,但為數不多。自20 世紀90 年代中期以來,職業教育集團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涌現,發展態勢強勁。
職業教育集團在發展初期將重點放在了教學的聯系上,主要是以職業院校自身的發展為出發點,成員之間的聯系比較單一,與企業的合作表現為單向性。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職業教育集團的重點由原來教學的聯系逐漸轉移到與市場和競爭的聯系,成員之間的鏈接也逐步延伸和拓展,與企業合作也表現為雙向互動。從此,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經驗表明,集團化辦學符合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和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集團化辦學是職業教育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和改革,同時也體現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特色和辦學特點。這樣的辦學模式,不僅能夠擴大教學規模、提高教學質量,也能為社會和企業提供更多的高技能和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我國有很多地區,根據自己當地的經濟能力和發展,積極探索推動職業院校資源整合、重組和共享,以專業、行業為紐帶,建立了各類職業教育集團,其中核心是骨干示范院校,成員是各相關院校,以相關行業和企業、事業單位等組織為鏈接,深入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加強區域合作和城鄉合作,實現學校、企業、行業和區域之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2.1 有利于促進職業教育的優勢互補 通過學校、企業和行業以及事業單位之間的互相合作和合理分工,根據各自在資金、實驗室、實訓基地、校辦產業、學生就業等方面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促進職業教育集團更好的發展。
2.2 有利于加強職業學校的專業建設 現在很多學校在專業設置方面,都是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來設定相關的專業知識,雖然針對性比較強,直接面向生產第一線,但這些專業大都是熱門專業,基本上遍及每個院校。因此每個院校難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時也不利于教育的發展。而集團化辦學,則是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變化,通過集團統籌,調整專業結構,實現學科和專業建設上的分工;不但可以辦好自己的特色學科和專業,同時也避免了各院校之間專業設置的重復。
2.3 能夠將職業教育校際合作的廣度與深度進行擴大 職業教育集團的建立對職業教育體制的影響集中表現在對傳統體制的挑戰和變革中,其中傳統體制包括如“一元化的辦學體制、條塊分割的領導體制、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以及單一的投資體制”,承擔政府從“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分化出來的一部分職能,例如對專業的設置權、對課程進行開發的權利以及合作辦學權等,進而實現職業教育體制由一元到多元、單極到多極和分散到集成的轉變。
2.4 對拓展職教人才培養培訓功能十分有利 職業教育集團通過其所具備的教育資源、市場信息、專有技術以及其具有互補特性的彈性教育結構,以相互選擇合作伙伴并進行合理分工來建立一個動態聯盟,進而形成能夠及時感應、開發與提供新型教育產品及服務的快速應變機制,以相對較寬的口徑、較多的接口以及較大的平臺來促進對人才培養培訓結構與過程與的優化,從而滿足人才市場個性化、多樣化和小批量的特殊需求,最終實現將人才培養與市場就業有效對接的目標。
2.5 有利于校企合作、產教結合模式的創新 在集團化辦學中,學校、企業和其他行業都是集團的成員,其中以學校為核心,企業和行業和事業單位等為鏈接,服務業學校教育,為其提供資金、實訓基地、就業單位等。這種辦學模式符合我國“形成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精神。讓家長、社會、單位、學生四方滿意。同時,各職業教育集團充分利用內部企業資源,企業為學校專業教師提供實踐,學校為企業培訓員工和提供技能鑒定。
2.6 增強了校校聯合的緊密度 職業教育集團,與一般的聯合辦學有著很大的區別,主要是以骨干示范院校為核心,聯合其他相關的院校,以及各企業、行業等聯辦的組織。其中相關院校覆蓋范圍比較廣泛,縱向可涵蓋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橫向可涵蓋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而且各院校之間聯系緊密,有著統一的領導協調組織,集團成員學校資源共享,各分校具有相對獨立性。
2.7 為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融通、共享提供了一個制度化的平臺 完善的制度體系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過程中,制度建設是必經之路。制度的建設要根據集團的理念、規則、組織和設備幾方面進行制定和完善。只有完善集團制度才能有效地提高集團的協調能力,增強協調功能,以確保集團的市場化運行。
2.8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阻礙我國職業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的體制障礙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辦學條塊分割、分頭管理問題十分嚴重。職業教育三類校分別由教育部門、行業企業、勞動保障部門多頭舉辦、多頭管理。一般以聯合辦學的形式加入集團,并入的成員單位,其人、財、物采取整體劃入集團主體——學校的辦法,它不再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成為集團主體——學校的一部分,從而可以迅速充實集團主體學校的辦學實力,形成集團的核心力量,形成集團的職業教育品牌,提升整個集團教育資源的檔次和標準,并形成多方面的競爭優勢。
集團化辦學在我國的發展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其發展尚未成熟,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完善。不過這種教育模式對我國職業教育來說是一種重大創新,得到了職業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認可,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一條新路徑。按照建設職教強國的戰略部署,積極穩妥地開展集團化辦學的實踐,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也發現了一些不足。所以在集團化辦學的發展道路上,還需要我們積極地探索,付出更多的努力,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1]滕勇,田和平,丁敏旭.陜西省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OL].中國學術論文網,2010-2.
[2]呂揚.陜西省組建五大職業教育集團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N].陜西日報,2008-04-12.
[3]崔永華,張凱.職業教育集團發展的困境與對策——以江蘇省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08(1).
[4]王兆明.職業教育集團需要政府引導企業參與[N].中國教育報,2009-10-26.
[5]郭蘇華.優化職業教育集團運行狀況的幾點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