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華, 侯永平, 戴朝卿
(浙江農林大學 a.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 b.理學院, 浙江 臨安 311300)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和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意識到實驗技術隊伍在實驗室建設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紛紛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1-2]。但由于缺乏整體規劃和布局,建設成效不夠顯著[3-5]。
我校以新一輪本科教學改革和“1030工程”建設為契機,結合校院兩級本科教學和科研需求,構建校院兩級實驗教學中心、分析測試平臺[6],依托頂層設計,科學定編、按需配置實驗技術人員,形成以軟硬件一體化實驗平臺體系為依托、引人、聘任、培訓和考核4平臺于一體的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管理框架體系。
目前,我校共有專職實驗技術系列人員111人,分布于12個學院。其中,碩士以上占總數60.4%;高級職稱占13.5%。與同類高校相比,我校博士學歷人數較少,高級職稱人數占比較低,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從年齡結構來看,中青年占比86.5%,反映出我校實驗技術隊伍較為年輕,后繼力量比較充足。從學緣結構來看,留校人員占26.1%,“近親繁殖”現象嚴重。實驗技術人員平均崗級偏低、合同制人員占比較大、工資待遇偏低、崗位匹配度不高,存在工作態度不積極、工作能力低、發展環境受限等現象。
實驗技術隊伍建設不重視、改革不到位,實驗技術人員一直處于邊緣化;實驗技術隊伍結構不合理、人員不穩定,實驗技術人員轉崗分流嚴重,流動性較大;實驗技術隊伍體制不健全、機制不靈活,進人—聘任—培訓—考核體系缺失;實驗技術隊伍素質不適應,個體不平衡,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
按照功能性、相同或相近學科大類統籌規劃,集中零散的實驗教學資源組建校、院兩級實驗教學中心,統一管理、合理布局,通過物理空間的整合,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共享[7]。如:將分散在不同地點的語音實驗室組建語音實驗教學中心,整合閑散的計算機實驗室組建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等。實驗中心獨立建制,實行主任負責制,一般由分管副院長擔任。中心設備實行統籌規劃購置,主任根據本科教學需求統一調配實驗技術人員,共同進行實驗教學準備、儀器設備分類管理和維護等,優化人員分配,壓縮人員編制,大大減少了儀器設備重復購置和無人管理現象,充分調動了實驗技術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整合相同或相近學科的大型儀器設備,建立虛擬的學院層面的分析測試平臺,由學校統一集中管理。依托實驗室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設立開放共享基金,按照儀器設備大類和服務方向,配備專職實驗技術人員,實現大型儀器設備的網絡信息智能化有償開放與共享[8]。①按照相同或相近儀器設備的使用與管理,組建大儀實驗技術團隊,進行實驗技術交流與探討。從而,改變了以往大型儀器設備無人管理、分散管理、“專管不共用”、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實現了場地、人員、儀器設備的互補和集約化管理。②促使實驗技術人員不斷提高自身實驗技術水平,以適應不斷提高的分析測試需求。為培養一批高精尖、素質過硬的實驗技術人員創造了平臺條件[9]。
實踐證明,依托頂層設計,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能熟練掌握現代實驗技術,具有農林特色優勢的高素質專業實驗技術隊伍,不僅大大提高了儀器設備的運行、維護和使用效益,促進了儀器設備新功能的開發和拓展,同時也激活了實驗室的內在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實驗室人、財、物高效配置與快速發展。
2010年,以學校新一輪管理體制改革為契機,逐步開展了實驗室資源整合和儀器設備有償開放共享。在實驗技術隊伍專項調研工作基礎上[10-11],對實驗技術隊伍進行了梳理和分類,制訂實驗技術隊伍聘任—培訓—考核等一系列文件,改革管理體制機制,初步形成了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管理一體化體系,見圖1。

圖1 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管理一體化體系
改變以往實驗技術人員的引進和招聘制度不完善,造成實驗技術人員的引進和管理脫節現象,搭建實驗技術隊伍引人平臺。實行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依托實驗室頂層設計,根據不同實驗室的建設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實際需求,吸引高素質人才充實到實驗室隊伍中來,對引進人員實行跟蹤考核,以期獲得最佳的招聘效果。達到知人善任、職責明確、素質提高,充實實驗技術隊伍的目的。
改變以往‘引人不清、聘任不明’的聘任模式,科學核定實驗技術隊伍編制,實行按需、分層分類設崗,建立實驗技術隊伍聘任平臺。以實驗中心和科研平臺建設為主線,深化人員分配制度改革,獨立設置實驗技術系列崗。按照不同實驗室的總體規劃和崗位實際需求,實行總量控制,高低配置,設置關鍵崗、骨干崗和普通崗三種崗位類型,不同崗位級別的崗級制,采取專職與兼職、固定與流動相結合的崗位聘任模式。開展實驗技術人員職業生涯規劃引導,有計劃、有目的提高現有實驗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素質。從而達到崗位分類、分級聘任、明確職責、優化結構及規劃發展的目的。
針對實驗技術隊伍實驗技能水平偏低,不能滿足高精尖的儀器設備操作需求等問題,建立實驗技術隊伍培訓平臺。引導實驗技術人員外出學習和培訓,根據實驗隊伍學歷結構,有計劃地選派實驗人員進修深造,以不斷提高實驗隊伍學歷層次。設立專項經費,定期進行實驗技能培訓,通過組織專項技能培訓,或選派人員到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短期業務培訓,使實驗技術人員在熟練掌握儀器設備的常規操作、測試方法、維護保養及簡單故障處理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實驗新技能、新方法。借此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實驗技能與業務素質。
改變以往定性評價難以量化反映實驗技術人員工作業績的考核方式,采取以實驗技術工作能力、業績與成果為主,并與理論研究水平相結合的發展性評價方式,引入激勵機制[12],實行目標管理,實行工作業績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學校為主導、以學院為主體的實驗技術隊伍考核模式[13]。建立退出機制,對不符合崗位需求的實驗技術人員實行轉崗或分流。建立量化考核指標體系和分層分類差異化考核細則,并隨著實驗技術隊伍建設和發展水平的提升不斷改進,以達到準確客觀反映實驗技術隊伍真實狀況和發展潛力的目的。
(1)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圍繞“國內知名的生態性創業型大學”戰略目標,學校各級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統一思想、高度重視,摒棄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是“次要”、“從屬”的觀念,逐步理順實驗技術隊伍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劃撥專項經費、建立制度保障,將實驗技術隊伍納入學校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并落到實處。
(2) 重新定位實驗技術隊伍。明確實驗技術隊伍的構成及崗位職責[14]。實驗技術隊伍(包括專職實驗技術人員、實驗室管理人員和實驗技術工人三部分),是以實驗教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及實驗室技術研發等為主要崗位職責的人才隊伍。
(3)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設立關鍵崗。打破實驗技術系列崗位設置限制,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實驗系列高級崗(關鍵崗)。建立實驗技術人員崗位晉升途徑和機制[15]。①職稱晉升。獨立設立實驗技術系列職稱評聘標準,實行實驗技術系列職稱獨立評審。努力爭取打通實驗技術系列正高級職稱晉升通道,設立正高職稱或高級實驗師、高級工程師可以低職高聘教授,使不同崗位之間具有同等競爭機會,以吸引、穩定實驗技術骨干。②給予編制。建立合同制轉人事編制的機制,給優秀的實驗人員創造發展空間。
(4) 建立中心實驗技術團隊。搭建實驗教學中心和大型儀器平臺是教學科研向更深、更廣、更高發展的需要。加強實驗技術創新團隊建設。基于學科專業、大儀平臺、建立若干個相對穩定、方向明確、水平較高且具有競爭力的實驗技術創新團隊。
(5) 優化實驗技術隊伍發展環境。評優評獎。鼓勵高水平實驗技術人員開展實驗教學改革,編寫實驗教材和參與科研活動,可與教師一樣計算實驗教學工作量;實驗室開放和大型精密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效益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一定的超工作量酬金和獎勵;設立實驗技術成果獎、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獎、優秀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獎等,定期開展各種評優活動,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16]。
(6) 創新管理模式。注重實驗技術隊伍整體結構的優化和合理開發與利用。逐步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體系,構建符合校情、彰顯特色的管理模式。充分考慮實驗技術隊伍的工作特點,結合工作內容與性質,分析實驗教學任務、儀器設備管理、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實驗教學改革等指標,制定評聘標準,可量化的考核標準和指標,進行聘任和考核。從而引導實驗技術隊伍的工作努力方向,逐漸形成一支目標明確、素質優良和技術精湛的學習型、高效型、服務型實驗技術隊伍。
通過一系列改革與實踐,實驗技術隊伍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制訂了“浙江農林大學實驗技術人員編制核定辦法”,設備處進行編制核定,結合實驗室頂層設計,統籌確定人員優先配置方向(教學或大型儀器設備平臺),明確崗位職責,人事處負責具體的實驗技術人員引進工作,如此,有的放矢,科學引人;以新一輪管理體制改革為契機,實驗技術隊伍管理職能劃歸設備處,合理引導梳理實驗技術隊伍的前提下,開展實驗技術人員工作業績考核,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報年度優秀的實驗技術人員等;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實驗技術人員培訓長效機制,近2年,共組織實驗技術人員赴國內重點院校培訓20人次,開展校內培訓數10次,受益師生300人次,實驗技術人員的實驗技術水平大大提升;實行實驗技術系列獨立聘崗,設立關鍵崗、骨干崗和普通崗,采取總量控制、合理競爭流動的崗位聘任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實驗技術人員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高素質的實驗技術隊伍是實驗室建設發展的重要保障,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進行長期摸索和實踐。我校初步建立了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管理框架體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諸多問題,還需繼續努力。
[1] 王伏玲,李鴻飛,董 慧.高校實驗隊伍培訓工作創新機制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 28(11): 216-218.
WANG Fu-ling, LI Hong-fei, DONG Hui.On the Innovative Mechanism of the Training Laboratory Faculty[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9, 28(11): 216-218.
[2] 朱 麗, 董先明, 楊樂敏.高校實驗技術隊伍現狀分析及措施[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 29(8): 310-312.
ZHU Li, DONG Xian-ming, YANG Le-min. Current Status and Measures for the Laboratory Technicians of Universities[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0, 29(8): 310-312.
[3] 范姣蓮,王海波.對高校實驗教師隊伍建設的探討與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 28(10): 11-14.
Fan Jiaolian, Wang Haibo. Exploration and study on team building of laboratory teacher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 28(10): 11-14.
[4] 王玉清.高等學校創新型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8(2): 194-197.
Wang Yuqing.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team for innovative laborat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28(2): 194-197.
[5] 向 東, 王 青, 段平忠, 等.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6): 204-207.
Xiang Dong, Wang Qing, Duan Pingzhong,etal. Research 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 technology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28(6): 204-207.
[6] 侯永平,朱永法,余樹全,等. 改革實驗室管理體制機制和運行機制 促進實驗室快速發展[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8): 432-434.
HOU Yong-ping, ZHU Yong-fa, YU Shu-quan,etal. Reform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to Accelerate Laboratory Development[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2,31(8): 432-434.
[7] 綦明正,楊立華,徐淑華,等.科學建設實驗教學大平臺 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9(6):152-154.
QI Ming-zheng, YANG Li-hua, XU Shu-hua,etal. Construct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Scientifically to Improve Students' Training Quality[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9(6):152-154.
[8] 范朝陽.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建設思路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1(10):194-197.
Fan Zhaoyang. Ideas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of open-sharing platform for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10):194-197.
[9] 趙月琴,徐艷秋,阮 慧,等.大型儀器公共平臺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1): 361-363.
Zhao Yueqin, Xu Yanqiu, Ruan Hui,etal.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team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 public platform[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28(11): 361-363.
[10] 李紅霞.高等農林院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9): 33-34.
Li Hongxi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chnician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Modern Agricultural[J].Sciences and Technology, 2011(19): 33-34.
[11] 胡傳坤,高建民.高校實驗室隊伍建設現狀探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5): 210-212.
Hu Chuankun, Gao Jianmin.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current condition of laboratory team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29(5): 210-212.
[12] 袁汝海. 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激勵措施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5): 185-187.
Yuan Ruhai. Study on encouragement measures for laboratory technical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28(5): 185-187.
[13] 熊春梅.高校實驗室技術人員隊伍穩定與提高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2):213-214.
XIONG Chun-mei.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Stabiliz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Universities Laboratory Assistant Team[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9,28(12):213-214.
[14] 劉浴輝, 陳少才, 羅文君. 高校實驗室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1,30(9):311-313.
LIU Yu-hui, CHEN Shao-cai, LUO Wen-jun. Reflection on University Laboratory Teams Building[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1,30(9):311-313.
[15] 石 瑛, 王學力. 高校實驗教學隊伍 “三化”特征及其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0,29(8):303-305.
SHI Ying, WANG Xue-li. "Three Goals"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Staff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0,29(8):303-305.
[16] 葉偉萍,王英典. 基于績效管理的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1,28(3):342-345.
Ye Weiping, Wang Yingdian. Team construction of lab-technician based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28(3):34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