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出你的憂慮
1930年,波士頓醫院的約瑟夫·普拉特大夫注意到,很多來醫院就診的女患者其實根本沒有病,完全是心理原因。例如,一個女人的兩只手因患“關節炎”而無法使用,另一個女人自以為有“胃癌”而痛苦不堪,還有一些女人感覺有背痛、頭痛等疾病,而通過醫院一番檢查,病狀均不存在。在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后,普拉特大夫決定在醫院每周開設一次“應用心理學”的課程,專門治療那些因憂慮而病的人。對此很多醫生都表示懷疑,但結果卻出人意料。自開課后的18年里,很多的病人因為參加這個班而“痊愈”。原來,課程中采用了一種治療方法:讓病人把心事說出來。上課的病人在進場之前要進行定期的身體檢查,然后醫生讓她盡量說出心里的憂慮,同時耐心地傾聽并給予忠告,病人在傾訴一番心事后,憂慮和壓力得以大大減輕,所謂的“病痛”也就不治而愈了。
莎士比亞曾說過:“隱藏的憂傷如熄火之爐,能使心燒成灰燼。”現實社會中利益關系復雜,常給人帶來許多煩惱,若缺乏足夠的人生智慧和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就可能因此背上心理包袱。而與親朋好友傾訴心中的憂慮,則是一種有效的心理調節方法。即便現實中找不到合適的傾訴對象,也可以對著墻獨自訴說,或對著假想的導師、親人傾訴,再或是寫在紙上將其燒掉。這也提醒職場管理者們,應經常與員工溝通,傾聽其心聲,助其消除疑慮,從而保證員工的心理健康。
把快樂帶回家
一位職業講師到朋友家做客,走出電梯,見其門上赫然掛了一塊方木牌,上面寫著:“進門前,請脫去煩惱;回家時,請帶回快樂。”細細品味,感覺其中蘊藏哲理。進屋后,果見男女主人一團和氣,孩子識尊懂禮,一種溫馨、和諧的氣氛充盈著整個房間。問及木牌,女主人說:“其實也沒有什么大學問,有一次,我在電梯的鏡子里看到大家臉上充滿了疲乏、灰暗、煩愁……于是我就想:當我的孩子和丈夫面對這樣的面孔時,會有什么感覺?當晚我便和丈夫長談,第二天就寫了一塊方木牌釘在門上來提醒自己,結果也提醒了全家人……”講師聽后很受啟發,后來每次給學員上課時都要講這個故事,并告誡學員要把這塊牌掛在心里,將歡笑帶給身邊的人,也帶給自己!
人的喜怒哀樂是可以相互感染的:若傳播的盡是抱怨、詛咒、憂愁、沮喪等負面情緒,生活就會變得暗淡無光、陰云密布;若傳播的是樂觀向上、感恩寬容等正面情緒,生活則會變得如同陽光下的綠地那樣美好可愛。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負面情緒過重的現象,但我們不應受此影響,當學大肚彌勒佛——永遠微笑待人、大度能容,成為正能量的發源地和傳播者。
面試入選只因責任心強
一家招聘主管對應聘者進行面試,其中一道簡單的選擇題令許多人落選。題目為:在你面前有兩種選擇,一是挑兩擔水上山,給樹澆水,你有這個能力完成,但會很費勁;二是挑一擔水上山,你會輕松自如,還會有時間回家睡一覺。你們會選擇哪一個?很多人選擇了第二種,只有一個小伙子選擇了第一種,當招聘主管問他原因時,他說:“挑兩擔水雖然很辛苦,但這是我能夠做到的,既然能做到為什么不去做呢?何況讓樹苗多喝一些水,它們就會長得更好。”最后這個小伙子被聘用了。招聘主管如此解釋選中他的原因:“一個有能力承擔兩份責任的人,卻只選擇承擔一份,這樣的人,我們認定他是一個責任感較差的人。”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都需要由責任來承載。責任心強的人,其能力不僅能得以充分展現,而且還會使能力不斷進步,提升自我。而責任心差的人,其能力再強也難得展現,還會因此不斷退步,距離成功和幸福也會越來越遠。
今天遲到不罰款
傾盆大雨下了一夜,早上依然是暴雨如注。某工廠近半的員工上班都遲到了,值班員小朱按慣例將遲到者的名字寫到黑板上。看到員工被雨淋得渾身濕透,廠長動了惻隱之心,安排行政科長煮好姜茶并分送到各車間,為員工暖身御寒。隨后,廠長走到公告欄前,叫小朱將黑板上遲到者的名字全部擦掉,并寫上一份“今天遲到不罰款”的安民告示。這一告示令全廠員工甚是感動,大家都覺得廠領導體貼下屬,“死制度”被“活執行”了。不罰款成了一種激勵,盡管當天員工遲到者將近一半,但卻意外地刷新了日生產紀錄。
規章制度作為人本管理理念的體現,應體現出剛性與柔性、無情與有情、理性與感性的有機統一。根據天氣等特殊情況免除罰款,其實并未破壞規章制度。相反,通過顯示不予罰款的理由,不僅表現出對員工的關懷,同時也突出了制度的人性化,有助于激勵員工更自覺地遵守制度,從而收到了比罰款更好的效果。
愛心勝過金錢
英國有一位老人,無兒無女,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生活。于是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里,滿目憂郁,心想這棟住宅伴隨了他大半生,要不是因為健康原因,自己是絕不會賣掉的。此時,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面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好想買這棟住宅,但我只有1萬英鎊。可是,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里,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的!”老人點頭微笑,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孟子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其意思是說將孝心擴展,成為普惠天下人的仁愛之心,就能無往不利。英國青年正是向孤獨老人奉獻了一顆真摯的孝心,最終贏得了老人的信賴,彌補了金錢上的不足。完全可以說,擁有一顆愛人之心,就等于擁有了一筆巨大數額的支票,在你需要的時候,支票就會兌現為實實在在的幸福,呈現在你面前。
跨學科自學成就管理大師
有“現代管理學之父”美譽的德魯克一生出版了30多部著作和小說,可謂是一位高產學者。這不僅出于他的勤奮,而且也在于他長年堅持跨學科的自學。他20歲時被漢堡一家報社錄用為記者,每天從早到晚工作繁忙,但他并不因此放棄精神追求,反而學會了在業余時間里跨學科自學。他選定一門學科后通常要學上三四年,然后再換一門新學科,這個習慣他保持了將近六十年。他選擇的學科有統計學、中世紀史、日本藝術、經濟學等,可謂包羅萬象。他對日本繪畫甚為著迷,并做了深入研究,還出版了專著《畫筆的冒險:日本繪畫》。身為管理學家的他,在大學里講授了10年的東方藝術課,這聽起來匪夷所思,但換個角度看,這或許正反映著德魯克的成功之處。德魯克后來說:“這種學習方法不僅給我一個豐富的知識寶庫,也強迫我接受新知識、新思路和新方法——因為我所學過的每門新學科,都基于不同的理論假設,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許多學科及其研究方法都有著相通和交叉的一面,而這種共性可以經過跨學科學習而融會貫通。而且,學習感興趣的學科,不僅能調動學習的主動性,也有助于擴展、豐富和整合知識結構、激發創新火花,甚至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綜合,搞出前所未有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