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瓊
仁壽縣人民醫院麻醉科,四川仁壽 620500
45例膽石癥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鏡手術麻醉管理探討
廖瓊
仁壽縣人民醫院麻醉科,四川仁壽 620500
目的對2型糖尿病合并膽石癥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麻醉后的管理辦法的研究。方法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來該院治療的2型糖尿病合并膽石癥患者中選取45例施行腹腔鏡手術。手術前有效控制血糖,在手術開始時通過靜脈滴注注射R1+5%葡萄糖,并在手術中每半小時測1次血糖,胰島素的灌輸速度參考患者的血糖測定結果進行調控,手術結束后,測定時間變為每4 h進行1次,并依據測定結果決定胰島素的使用量。結果監控的所有患者在圍手術期的血糖控制較為合理,效果顯著,手術后并沒有酮癥酸中毒情況發生,也沒有嚴重的手術并發癥。結論2型糖尿病合并膽石癥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對麻醉實施管理的核心是在圍手術期重點把握患者的血糖變化,從而確保患者體內環境的穩定,杜絕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產生嚴重的手術并發癥。
2型糖尿病合并膽石癥;麻醉管理;探討
根據研究,目前大多膽囊結石都是依靠腹腔鏡切除手術進行治療的。縱觀目前治療現狀,手術過程中的麻醉主要是采用硬膜外麻醉以及氣管插管全部麻醉兩種方式,考慮到患者的呼吸循環功能也許會被人工氣腹作用,因此麻醉多采用后者[1]。但是,簡單的全部麻醉時,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反應一直都存在,而這時的手術中的反應可能會造成血壓、血糖的升高,不利于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發生沖動,阻礙手術刺激引發的應激反應。2011年1月—2012年12月,該院對大量的2型糖尿病合并膽石癥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并在手術的麻醉管理方面取得較為成熟的經驗,該研究選取了該院收治的45例患者情況,以進行管理經驗的交流與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來該院治療的2型糖尿病合并膽石癥患者中選取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48~66歲,平均年齡56.4歲;體重50~70 kg,平體重60 kg。手術前,所有患者空腹時的血糖值不超過8 mmol/L,心肺功能正常,血小板正常,患者沒有貧血、高血壓、冠心病等病史,也沒有服用阿西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鎮痛或者是激素類的藥的情況。
1.2 方法
手術前,禁止用食并按照要求控制患者血糖值,麻醉開始之前30 min左右,于肌內注射0.1 mg的苯巴比妥那以及0.5 mg的阿托品。手術開始,患者在仰臥的位置,作為靜脈通道,通過靜脈滴注注射R1+5%葡萄糖,給予患者面罩吸取飽和度為99%的氧。接下來,使用專業儀器對患者的心率、血壓、脈搏、心電等進行測試,通過靜脈注射2~4 ug/kg的芬太尼,5 min后,再注射1 mg/kg的異丙酚以及0。1~0.2 mg/kg的咪咪地西泮,然后再患者氣管內插管,把麻醉呼吸機進行連接,調試好呼吸的參數值,開始檢測患者的心率、血壓、脈搏、心電以及氧的飽和度,如果全部正常的話,就打開安氟醚揮發罐,按照0.6%~1.5%的標準,繼續吸入,再通過靜脈注射0.1 mg的芬太尼,依照CO23-4L,1~2 L/min的流量,采取灌注的方式制造氣腹,而氣腹壓控制在10~12 mmHg,接下來,每半小時測一次血糖,胰島素的灌輸速度參考患者的血糖測定結果進行調控[2]。手術結束后,停止給患者吸入安氟醚,測定時間變為每4 h進行一次,并依據測定結果決定胰島素的使用量,如果這時,患者如果滿足咳嗽、意識較為清晰、能正常吞咽、呼吸空氣5 min后SPO2>95%等拔管條件,就可以對患者實行氣管拔管,最后,醫護人員將意識清醒的患者送回病房,進行專業護理,直至患者康復出院[3]。
1.3 觀察指標
在誘導前、切皮氣腹時、氣腹后的5 min、氣腹后的10 min、氣腹后的20 min、手術完全結束后、拔管15 min后等時間段對患者的血糖詳細變化以及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細致詳盡的觀察[4]。
根據手術治療結果以及麻醉管理情況來看,所有患者在圍手術期的血糖控制情況較好,結果比較令人滿意,效果顯著,手術后并沒有酮癥酸中毒情況發生,也沒有嚴重的手術并發癥干擾手術治療效果。
據調查研究顯示,近幾年來,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不斷攀升,發病率上升較為明顯,與此同時,糖尿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以及治療過程中的麻醉管理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在圍手術期,只有有效地調控患者的血糖,才能確保糖尿病患者的手術順利進行,手術的康復才更完善及時[5]。在糖尿病患者手術過程中的麻醉上,應該盡最大的努力降低手術應激誘發的代謝不正常的幾率,避免血糖升高,控制患者的血漿狀態,防止血漿不正常引發的水電解質失衡狀況。除此之外,患者血糖異常升高,還有可能損傷到患者的血栓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大大地增加患者麻醉期間心律失常的發生機會,從而對手術后傷口愈合產生不良影響。由此可見,有效地控制血糖對糖尿病患者的手術以及麻醉管理至關重要。
氣腹后,患者的腹內壓升高,影響到膈肌運動,從而使潮氣量降低。對于患者而言,氣管插管一方面可以調控呼吸,一方面還可以改善膈肌向上移動引發的通氣不足情況,從而確保患者能夠進行完整的氣體交換,采用靜脈注射相關藥物可以確保麻醉效果,再根據實時監測的血糖值來針對性地調整胰島素的使用量,能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
通過對該次抽取的45例患者的治療情況的分析,發現所有患者在圍手術期的血糖控制效果較好,手術后并沒有嚴重的手術并發癥產生,證明我院采取的治療方式是較為有效的,可以用于臨床治療的推廣。
[1]錢軍,許亮,陳志偉.術前B超以及術前抗生素處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并發癥的預防作用[J].醫學臨床研究,2008,25(7):1297-1299.
[2]程守服,陳剛,呂君尉,等.膽囊結石并糖尿病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及主要并發癥的處理[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5):385-386.
[3]余佩武,羅華星.胃癌微創外科治療的現狀與進展[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5):321-324.
[4]楊瑞,秦秦,張昕,等.糖尿病患者全麻下行上腹部手術中血糖和糖代謝激素的變化[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8,24(4):292-294.
[5]楊娜,黃昌明,林濤,等.胃癌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安全性及遠期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J].消化腫瘤雜志,2011,24(3):215-216.
R614
A
1672-4062(2014)12(b)-0052-01
201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