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司徒衛生院護理組,江蘇高郵 225631
16例糖尿病足病人的護理
李海燕
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司徒衛生院護理組,江蘇高郵 225631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病人的護理需求,提出正確有效的護理措施。方法2009年8月—2012年6月對患者進行皮膚,飲食,運動,足部以及心理層面的護理。結果本組16例病人,治愈10例,好轉6例。結論綜合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
糖尿病足;護理;宣教
糖尿病肢端壞疽簡稱糖尿病足,是慢性糖尿病患者常見且最嚴重并發癥,引發糖尿病足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下肢動脈供血不足、下肢末梢神經病變、細菌感染等,患者多數可出現足部潰瘍、疼痛甚至肢端壞疽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導致糖尿病發病人數不斷上升,糖尿病足患病率也逐年升高,該院2009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糖尿病足病人16例,通過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分享如下。
2009年8月—2012年6月該院收治糖尿病足病人16例,男11例,女5例;年齡45~78歲,平均52.8歲,本組患者未有患肢大動脈栓塞現象。
2.1 飲食療法
是控制糖尿病發展的重要手段,患者應按照嚴格制定的飲食計劃,長期規律的遵守,日常飲食時多食用富含高蛋白質、維生素、低糖、低脂的食物,結合患者體重、活動量從而得出每日總熱量,指導患者有規律地進食。
2.2 采用降糖治療,包括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使用,足部感染者使用抗生素
2.3 中藥治療
2.3.1 內治法以益氣養陰、活血通絡為主,用生脈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進治:黃芪30 g,麥冬15 g,桃仁12 g,紅花12 g,當歸12 g,川芎12 g,地龍6 g延胡索12 g,丹參15 g、牛膝15 g。氣虛甚者加黨參;陰虛甚者加生熟地、龜版;熱毒熾盛加金銀花、蒲公英;濕盛加蒼術、茯苓;陽虛加附片、桂枝等。每日一劑,每劑水煎三袋,每袋150 mL,每次一袋,3次/d。
2.3.2 外治法以舒筋活血通絡,清熱解毒除濕為主,采用自擬糖尿病足熏洗方治療。藥物組成:透骨草30 g,威靈仙30 s,伸筋草30 g,雞血藤30 g,忍冬藤30 g,桂枝30 g,乳香30 g,沒藥30 g,木瓜50 g,大黃20 g,苦參30 g,黃柏20 g。先將藥加水浸泡20 min,煮沸后再煮10 min,待藥液溫度降至35~40℃時開始泡足。
3.1 心理護理
糖尿病是慢性病,患者常有多年糖尿病病史,經濟負擔較重,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對治療及預后缺乏信心,易產生焦慮、恐懼與絕望的心理,負性情緒、緊張等心理應激,可使血糖升高而影響傷口愈合。我們應針對患者的年齡、性別、生活習慣、知識文化水平及所處的社會環境等,仔細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患者應做到耐心、細致的解釋及熱情周到的服務,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1]。
3.2 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是糖尿病足患者預防和治療的重要措施。醫務人員應根據患者的自身狀況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但應滿足幾個基本原則:多吃蔬菜水果,食物中應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絕對低糖,有規律地進食,避免過飽;保持患者機體的基本熱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3.3 運動護理
適當的肢體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缺血缺氧狀況,防止肌肉萎縮,同時提高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下降,應指導患者做適當的下肢鍛煉[2]。
3.4 足部護理
良好的足部護理可以縮短病程,促進疾病恢復,同時預防疾病復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給患者以下指導:①注意保持足部溫度,防止凍傷。②室內可以不需要穿鞋,維持足部血液循環暢通,循環不暢對足病恢復具有一定的影響。日常生活中盡量選擇大小合適、質地柔軟的鞋子,避免過窄的鞋尖,鞋尖大小應以腳趾在鞋內伸直并適當活動為最好。③襪子盡量選擇透氣良好、質地柔軟、寬松的棉襪。④使用溫水洗腳,控制溫度不超過37℃,不宜用過大的力氣揉搓足部,避免擦傷。⑤及時修剪趾甲,在修剪時首選應用溫水浸泡足部20 min,并使用銳利的指甲刀小心修剪,避免損傷肌肉、甲床,避免修剪過度。⑥生活中,如不小心損傷皮膚,及時去醫院就診,處理傷口。⑦監督并指導患者學會足部按摩及下肢肌肉收縮練習,患者不宜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可定時變換體位,同時抬高患肢。
3.5 健康教育
制定專業的健康教育計劃,通過溝通使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發生發展機制及臨床表現,早期表現:患者出現間歇性跛行,伴有下肢疼痛,可出現靜息疼痛,肢體末端發涼、溫度降低等。患者需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即糖尿病足的危害及糖尿病足是可預防的,同時了解引發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提高自我防護能力,達到抑制糖尿病足發生發展的目的。采取集體與個人相結合的健康教育形式,充分利用身邊的一些常用、簡單物品作為教育工具,例如手冊、圖片、幻燈片以及紀錄片等,分批進行針對性教育。集體健康教育:利用幻燈片或者實物等物品,進行集中宣教,頻率為每周1次。教育過程中:①實施提問、討論相結合的等互動教學,了解患者的疑點、難點,并實施解答;②采用自身示范形式,方便患者了解并學會;③免費發放糖尿病足知識宣傳圖片及手冊,方便患者長期保存以及隨時閱讀。個人教育:以患者受教育程度以及知識接受能力不同,實施個性化、針對性的健康交易,頻率為每周2次。3.6出院指導
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知識和糖尿病足的危害性,教會患者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原則,經常按摩足底,促進血循,堅持終身治療,定時監測血糖,按期行健康體檢
臨床上,有許多糖尿病足患者常因忽略足部護理或處理不當導致足部細菌感染,引發糖尿病足部病變,甚至危及生命;多數患者缺乏日常足部護理知識,控制糖尿病足發生的關鍵在于健康教育。有資料顯示,強化足部護理教育,指導患者形成良好的日常足部護理習慣,正確操作足部護理,對預防糖尿病足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對醫務人員來說,探索健康的教育模式,能夠有效解決患者個體存在的問題,實現教育個體化、系統化。出院后定期隨訪,保證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連貫性和重復性,以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及復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
[1]梁映慧.糖尿病足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9):69-70.
[2]楊麗.淺談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護理干預[J].求醫問藥,2013(11):242-243.
[3]張晨霞.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干預[J].臨床合理用藥,2013(11): 143-144.
R587
A
1672-4062(2014)12(b)-0084-01
2014-09-18)
李海燕(1978.8-),女,江蘇高郵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研究方向:內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