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華
遼寧省鐵嶺市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遼寧鐵嶺 112000
ICU糖尿病患者高危因素及護理對策的探討與分析
李偉華
遼寧省鐵嶺市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遼寧鐵嶺 112000
目的探討ICU糖尿病患者高位因素及護理對策。方法選擇該院2012年7月—2014年2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2例,觀察組42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優質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護理后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兩組患者入院時血糖水平無明顯差異,出院時兩組患者血糖均有改善,但是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護理總滿意率為73.81%,觀察組為9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糖尿病危險因素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能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癥狀,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糖尿病;ICU;危險因素;護理對策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使糖尿病成為對人類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且患病率高,據數據調查顯示[1],我國成人糖尿病發病率可達10.5%。全球因糖尿病死亡人數達4千萬,占死亡人數6.7%,特別是對于中國與印度這樣糖尿病大國,其死亡率更大。糖尿病可引發腎病、足病、眼病等嚴重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該研究在2012年7月—2014年2月期間主要對糖尿病高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護理對策,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男性45例,女性39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3.6±6.5)歲。排除標準: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合并全身感染者;心、肝、腎嚴重功能不全者。將8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2例,觀察組4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優質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一般護理ICU主要為危重癥患者,在糖尿病基礎上大多患者伴有心腦血管疾病,必須動態監測患者血壓、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將血壓控制于正常范圍內,以免加重并發癥[2]。對患者癥狀、酮癥酸中毒與低血糖等發生情況進行記錄。體內長期血糖過高,會加重并發癥,因此,需要作嚴格的血糖水平控制,同時也需要預防低血糖。
1.2.2 胰島素使用ICU危重癥患者,首選胰島素作血糖控制,可改善患者預后結局。強化胰島素可降低感染發生率,促進機體能量代謝,從而利于患者改善預后。搶救時,因患者無法進食,在昏迷、酮癥和多臟器功能衰竭后,常規皮下注射胰島素難以取得良好效果,靜脈滴注治療為有效的治療方式。治療時每1 h做一次血糖測試,若血糖穩定,則4 h一次血糖測試[3]。胰島素靜脈滴注治療時,需合理輸入營養液與葡萄糖,避免發生低血糖,及時檢測血糖,調整藥物劑量,確保血糖穩定性。
1.2.3 飲食護理在糖尿病臨床治療中,飲食控制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手段,需長期執行,實施飲食管理。根據機體情況攝入蛋白質與碳水合化物、熱量與脂肪等,需要針對患者實際病情作精確設計,可適當提高水、維生素C與無機鹽、維生素B族的攝入。糾正機體代謝紊亂,對心腎功能進行保護。鼻飼與自行進食患者,需及時監測機體情況,確保體內的熱量供給,以免空腹引發低血糖,或導致餐后血糖上升,對機體代謝紊亂情況進行調節[4]。飲食以清淡、少食多餐為標準,控制主食及其他蛋白質或脂肪含量過高的副食攝入。為預防便秘,可加大高纖維素攝入。
1.2.4 皮膚護理糖尿病患者出現微血管病變,導致皮膚抵抗力下降,住院期間極易發生膿包瘡、褥瘡等皮膚損傷。保持皮膚清潔,每日溫水擦拭,保護骨突出部位,定時翻身,保持床單與衣物清潔。觀察皮膚顏色與溫度變化,一旦出現皮膚異常,及時采取處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入院時與出院時的血統水平進行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1.4 統計方法
將研究所得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χ2檢驗。
兩組患者入院前血糖水平無明顯差異,入院時兩組患者血糖均有改善,但是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入院時與出院時的血糖水平分析(±s)
組別時間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觀察組對照組入院時出院時入院時出院時13.24±2.35 6.94±1.25 13.68±2.54 9.68±1.58 20.68±5.36 10.58±2.31 21.35±5.24 15.36±4.36
對照組護理總滿意率為73.81%,觀察組為9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R197.3
A
1672-4062(2014)12(b)-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