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展
內蒙古烏蘭察布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內蒙古烏蘭察布 012000
糖尿病足的早期預防和治療
任展
內蒙古烏蘭察布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內蒙古烏蘭察布 012000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病因,探索糖尿病足的早期預防和治療方法。方法采用分析方法對18例糖尿病足患者發病機理進行科學分析。結果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圍血管神經病變的嚴重并發癥,是致殘和能力喪失及致死的重要原因。結論應從飲食、運動、局部皮膚、創面、心理等方面加強對糖尿病的早期預防,降低并發癥,有效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療愈率。
糖尿病足;早期預防;合理治療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在臨床上,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受到高血糖的影響,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彈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結成斑塊,而造成下肢血管閉塞,肢端神經損傷,從而造成下肢組織病變。抗感染力下降,傷口愈合緩慢,有時甚至無法愈合而截肢,因此足部護理與治療非常重要。
2009年7 月—2012年5月,該科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8例,治愈16例,2例轉院治療。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齡44~80歲。糖尿病史最短2年,最長14年。本組18例中有不同程度感染8例,周圍神經病變12例,表現為深淺感覺減退,缺血性潰瘍1例,壞疽3例,經積極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療,治愈16例,2例因壞疽轉院后截肢。
2.1 癥狀
病人多數皮膚瘙癢、肢端發涼、感覺遲鈍、水腫,繼而出現雙足襪套式的持續麻木,多數出現痛覺減退或消失,少數出現患處針刺樣、刀割樣、燒灼樣痛,夜間或遇熱時加重,鴨步行走或倚仗而行。
2.2 體征
病人下肢及足部皮膚干燥、光滑、水腫,毳毛脫落;抬高下肢時,雙足發白;下垂時,則呈紫紅色。肌肉萎縮、肌張力差。少數患者足部畸形、跖骨頭下陷、跖趾關節彎曲,呈弓形足槌狀趾,足趾過伸如爪狀。肢端感覺遲鈍或消失,跟腱反射極弱或消失。
2.3 潰瘍表現
少數患者呈現足部慢性潰瘍。有的呈現干性壞疽,全足、足趾干枯、變小,皮膚光亮、變薄,呈淡紅色,趾尖邊區可見為數不等的黑點、黑斑。
3.1 神經系統檢查
采用10 g尼龍絲一頭接觸于患者的大足趾和足跟;此時能感到足底尼龍絲,則為正常,否則為不正常。18例患者均不正常。
3.2 皮膚溫度檢查
進行定性測定和定量測定,均不正常。
3.3 壓力測定
死區周圍炎癥細胞浸潤明顯增多,以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為主;30~45 d 壞死區域逐漸縮小,網狀纖維及膠原纖維增多,炎癥細胞先后消失[13]。雖然不同細胞的熱敏感性不同,但動物實驗已證實肺、腎、胰腺、肌肉組織均有上述類似的病理變化過程[13]。目前尚缺乏人體甲狀腺組織微波消融術后動態病理變化的實驗支撐,而通過動物實驗亦可推測人類甲狀腺結節經微波消融后組織細胞同樣可能經歷迅速失活、壞死、炎癥細胞浸潤等一系列病理學改變。
用MatScan系統、FooScan系統進行壓力測定。
3.4 周圍血管檢查
通過觸診,捫及足背動脈和(或)脛后動脈捕動,患者都呈現足部大血管病變。
3.5 步行距離和時間測定
患者行走一定時間后均出現下肢疼痛,但繼續行走時疼痛可緩解或減輕,血管有輕度堵塞。
3.6 多普勒超聲
參照正常對照人群,呈現股動脈至足背動脈的病變。
發現肢端骨質疏松、脫鈣、骨髓炎、骨關節病變和動脈硬化。
皮膚無開放性病灶;常表現肢端供血不足,雙足麻、涼、疼及皮膚蒼白,是為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現,晚期出現創面。
5.1 生活預防
糖尿病人不要赤腳行走或赤腳穿涼鞋,應穿軟幫、軟底、大小合適的鞋;應穿吸水性強、透氣性好的棉制品襪子,襪口不能太緊,應每天換洗;每天用溫水(不超過40℃)浸泡雙足,每次30 min左右;不要用電熱毯、熱水袋或熱水瓶暖足,防止皮膚燙傷。糖尿病人要經常檢查足部是否有水泡、紅腫、變色、摩擦傷及抓傷。糖尿病人不能使用硬膏藥、雞眼膏或有腐蝕性的外用藥,以免發生皮膚損傷;對于小的傷口,避免使用碘酒等強刺激性消毒劑,不要用紫藥水、紅藥水,以免遮蓋傷口感染的癥狀,糖尿病患者必須戒煙。
5.2 醫學預防
每年至少一次足風險因素檢查。可及時發現糖尿病神經或血管并發癥等危險因素,以早期治療,將糖尿病足消滅在萌芽中。
5.3 藥用預防
積極治療糖尿病,使血糖保持長期穩定;控制高血壓、降低高血脂。
6.1 創面治療
有創面形成時,仍可堅持溫水足浴,創面足浴后用銀鋅霜包扎,隔日一次換藥,包扎敷料厚約2~5 cm,雙下肢盡可能抬高,如換藥無法愈合行手術治療。
6.2 控制血糖
一般要求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血糖10 mmol/L以內。
6.3 改善全身的循環與微循環
服用麻疼丸修復神經,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提高神經傳導速度的功效。
6.4 消除水腫
只要有水腫,就會產生潰瘍,可采用利尿劑或ACI-I治療及下肢抬高。
6.5 缺血性病變的處理
如血管阻塞不是十分嚴重或沒有手術指征者,可采取保守治療,靜脈滴注擴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如丹參、川芎嗪、肝素、654-2等。
[1]許曼音.糖尿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505.
[2]劉繼前.糖尿病足發病機制與治療研究進展[J].疑難病雜志,2007,6(6):375-377.
[3]劉芳,王淑貞.糖尿病足60例分析及預防[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1):139-140.
[4]王瑞潔.加強糖尿病足的健康宣教及自我防護[J].山西職工醫學報,2008,18(1):75-76.
R492
A
1672-4062(2014)12(a)-0079-01
201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