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燕 葉麗春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福建廈門 361004
全程護理干預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運用分析
張華燕 葉麗春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福建廈門 361004
目的探討全程護理干預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該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組進行全程的護理干預,最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試驗前兩組患者的危險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給予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血糖達標率顯著干預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療的同時實施全程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能有效的控制血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護理干預;糖尿病;療效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1]是現階段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一類疾病,是與遺傳和環境因素相關的一種疾病,其致病主要表現為血糖的升高以及不穩定變化[2]。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其發病率有增加的趨勢,對于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有著極大的威脅。在其臨床治療上,主要為控制血糖在目標范圍內,但這遠遠不夠,適當的護理干預能使患者更好及配合治療并在社區中繼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減少環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該文研究中,通過該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研究,效果較好,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文研究中62例患者為該院收治,通過臨床診斷為2型糖尿病患者,診斷標磚參照1999年WHO制定的有關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為(64.5±5.5)歲。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及嚴重的內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治療的順序,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組進行全程的護理干預,經過一階段的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達標率進行比較。
1.3 統計方法
通過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的血糖檢測數據通過(±s)來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通過χ2檢驗。
試驗前兩組患者的危險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給予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血糖達標率顯著干預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1 入院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病情及一般情況進行了解,熟悉患者的個人情況,通過對患者的溝通,打消患者的緊張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在溝通的過程中,完善護理評估,已備需要。
3.2 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
①做好基礎工作給患者提供足夠的水分和食物,若患者無法自主進食時要進行喂食,而對無法進食的患者,以肌注靜脈給予營養和水分。及時做好保暖工作,對患者體溫進行監測,以維持體溫的正常。
②藥物治療護理。遵醫囑給患者以向蛋白、血漿以及肝酶誘導劑治療,白蛋白一般稀釋到5%[3]進行靜脈輸入,其與血漿結合可降低紅素腦病危險率的發生。
③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在住院期間,對患者的生化分析結果進行密切的關注,每日血糖的檢測結果及時通知醫生,并向患者告知檢查情況,危重患者密切關注生命體征,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在治療過程中,減少可能誘發膽紅素腦病的因素[4],合理正確使用藥物,并做好先關記錄。
3.3 取得患者家屬的配合
在整體護理的過程中,積極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告知患者的病情情況以及治療情況,尊重家屬的知情同意權。在進行治療方案選擇時,通過讓家屬參與進來,讓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在進行服藥的過程中,由于患者年齡一般較大,因此家屬的幫助是必須的,通過告知家屬服藥須知,正確使用藥物,積極進行治療。同時,家屬在進行日常陪伴時,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責任護士及主管醫生,進行及時的處理,以防出現意外。通過家屬的參與,讓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心理上得到慰藉,有利于病情的恢復。
[1]李華.全程護理干預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專科知識及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D].南方醫科大學,2010.
[2]劉福容.運用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4):481-482.
[3]陳立英,湯莉,王鳳蘭,等.全程護理干預對介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焦慮與疼痛的影響[J].現代護理,2008,14(5):621-622.
[4]王紹芝,宋誠菊,張玲,等.住院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全程護理干預[J].黑龍江醫藥,2010,23(5):830-831.
R473.5
A
1672-4062(2014)12(a)-0106-01
2014-09-03)
張華燕(1978.2-),女,福建廈門人,大專,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糖尿病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