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二豹 柳林
摘 要:文章從職業生涯規劃的本質談起,對目前大學生職業規劃及測評一味盲從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了合理職業測評的建議,對于大學生職業測評及就業指導有著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測評;就業指導
前言
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被提及一個很熱的高度,在這種高度下,各種職業規劃和測評辦法和手段的大量使用,利用專業的軟件測評,是比較流行和時髦的一種做法,但是也出現了完全一味的以某個測評結果為依據,不加判斷,不考慮信度,導致畢業生盲目的職業規劃和指導,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只有正確的認識職業規劃,合理的利用測評結果,才能做好職業規劃。
1 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測評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強調人職匹配。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個人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個人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
職業測評是職業規劃的理論基礎,職業測評是以特定的理論為基礎,經過設計抽樣、問卷、統計分析、建立常模等程序編制的用于客觀、全面了解被試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方面的情況。測評必須符合三個條件:信度——測驗結果的穩定性;效度——測驗結果的準確性;常模——每一位被試都有一個原始分數,通常情況下這個分數沒有實際意義,除非這個分數能與別人進行比較,與此相關的標準便是常模。職業測評具有預測、診斷、區別、比較、探測、評估等多項功能,通過職業測評可以實現人適其職,職得其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2]。
2 高職學生職業測評現狀的弊端
通過多年從事就業工作的經驗來看,高職學生職業測評現狀存在以下弊端:
2.1 對職業測評認識偏差。
職業測評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職業傾向,找到職業生涯發展的有效起點。但同時也應認識到職業測評是一種間接測量,是一種心理素質和特征由樣本進行推測的過程,不可能達到完全準確地測定,測評結果只是統計意義上的標準,所以測評結果中推薦的職業主要供參考。過分依賴方法、技術來達到對人才職業的測評,往往在測評某些素質的同時,遮蓋了另外一些似乎無足輕重的素質。一勞永逸想通過職業測評來控制并解決人的發展和事業發展問題,必然引起職業測評的不健康發展。
2.2 測評隊伍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
職業測評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在操作過程和結果解釋中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這是保證測評結果不被濫用、確保測評意義的前提。
職業規劃及職業測評對于高校來講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和行業,大部分就業人員對于職業規劃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理論上,沒有實際的操作經驗,出現了過分依賴于測評軟件的情況,對于大學生沒有進行適當的輔導和指導,盲目的認為依據測評結果就業可以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從而陷入到測評的誤區中,導致學生也不能夠客觀的認識自我,為自己進行正確的職業規劃[3]。
2.3 學生不了解職業測評或者對其不感興趣
學生本身對職業測評也不甚了解,以某校為例,畢業生2000余名,學校要求學生用測評軟件參加測評,并進行了動員和宣傳,實際參加測評人數不足1400人,而參加測評的畢業生也有約10%的人對測評也是完成任務,測評的數據可靠性值得商榷。這些問題造成了測評軟件的濫用。
職業測評僅僅是一個工具,用得好會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則可能誤入歧途。所以清楚地了解這些測評、掌握恰當的使用方法、以良好的心態看待測評結果是進行測評前必要的準備工作。更需要說明的是,再好的職業測評也只是給出一份準確的分析報告,并不是“蓋棺定論”式的準確結論,進行測評的目的不應是為了測評而測評,也不應是為了得到一個與個性匹配的職業名稱而進行測評,測評的結果,主要是指導進一步探索、激勵后面的學習和提高[4]。
3 正確進行職業測評的建議
3.1 加大宣傳和指導,讓學生充分了解職業規劃和職業測評
通過就業指導課、宣傳板報、廣播、網絡、職業規劃競賽等手段對大學生來進行職業規劃教育,一方面,讓他們充分了解職業規劃及職業測評,有興趣參加職業測評活動,從而提高測評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另一方面,積極的引導他們對測評結果進行正確的分析,使他們能夠揚長避短,發揮優勢。
3.2 加強就業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和學習
學高為范,身正為師。要正確的引導畢業生,就業指導人員的業務也需要提高,對他們進行專業的培訓和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3.3 采用合理的方法,多手段的進行測評
職業測評始終強調客觀、真實,因此采用合理的多樣化的手段進行測評是非常重要的。
3.3.1 選擇具有良好效度和信度的標準化測評工具(如世界或國內知名的心理測驗),并保證測驗內容、施測條件、評分規則、測驗常模的標準化。
3.3.2 結合談話、調查、問卷、觀察、肢體測試等方式,多手段的進行測評。測試的實施與解釋應與專業職業咨詢人員或心理學工作者共同實施,盡量避免人為的誤差。一次測試不要超過三個。測驗需要在安靜的環境中憑第一印象完成。測驗以個人測驗為佳。測驗結果只是一個參考,測驗結果與個人的特質有明顯不同時,有必要持懷疑態度。測評結果保密。
參考文獻
[1]王天哲.大學生職業規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2]曹建斌.職業規劃之重要性個性化指導的研究[J].北京:教育與職業,2011.20.
[3]黃敏.大學生職業規劃現狀和對策研究[J].北京: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10.
[4]朱若霞.做完職業測評后,她更加迷茫?[J].北京:中國大學生就業,2011.22.
作者簡介:韓二豹,陜西禮泉,講師,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就業與職業指導。
柳林,陜西渭南,講師,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就業與職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