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派記者 劉軍國本報特約記者 伊 文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周一表示,將于2017年年底停止在澳大利亞生產汽車和發動機。此舉意味著,澳大利亞此前充滿生機的汽車制造時代將就此結束。高成本和高匯率使得澳大利亞作為汽車生產基地的吸引力驟降。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去年便宣布退出在澳大利亞的生產。至此,澳大利亞將再無全球汽車廠商的生產活動存在。 據日本NHK電視臺10日報道,豐田汽車宣布將于2017年底停止在澳大利亞生產汽車,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亞貨幣升值,核算日漸惡化。該報道援引豐田公司的消息稱,澳大利亞貨幣升值導致進口車的比重日漸提高,當地生產環境日益惡化,人工費也在增加,逐漸喪失競爭力。為此,將于2017年底停止位于墨爾本的年生產10萬輛凱美瑞汽車的工廠。據了解,豐田公司在澳大利亞生產汽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 此次豐田做出退出澳大利亞的決定將會給阿博特政府帶來沖擊。工會領袖則對澳大利亞政府應對汽車產業困境不力提出批評。澳大利亞貿易工會理事會秘書大衛·奧立佛說:“澳大利亞汽車制造業的損失將給全國經濟帶來深遠影響,政府根本沒做任何努力來讓豐田留在澳大利亞。”他警告稱,澳大利亞經濟將因此而遭受188億美元的損失,一些地區將因此陷入經濟衰退。 此前,澳大利亞十分擔心豐田會撤出。通用和福特公司的撤離已經給澳大利亞汽車零配件行業造成不小的打擊。澳大利亞官方數據顯示,澳大利亞汽車產業共有約150家公司,涵蓋汽車零配件、工具、設計和工程等領域,有超過4.5萬名員工。 盡管澳大利亞去年人均購買創紀錄的1.14輛汽車,但澳大利亞本國生產的汽車只占其中的不足10%。豐田是銷量最高的汽車品牌,占據將近1/5的市場份額。 在過去10年中,澳大利亞的汽車產量削減了一半,從2004年的40多萬輛下降至2012年的20萬輛。近年來,由于澳元走強使得進口汽車更具競爭力,澳大利亞本土生產的汽車遭受打擊。與此同時,跨國汽車制造商開始在印度尼西亞等國建設新廠。在這些國家,新生的中產階級和更低的制造成本使其成為更具吸引力的生產基地。▲
環球時報201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