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東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鵬控股”,股票代碼:3386)正式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國內首個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陶瓷企業。東鵬控股的主營業務是瓷磚,產品包括拋光磚和釉面磚。衛浴產品業務主要包括陶瓷衛浴產品(如坐便器和洗手盆),以及非陶瓷衛浴產品(如衛生間櫥柜、浴缸、水龍頭等)。東鵬的產品曾被應用于多個高端項目,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北京國家大劇院和中國商務部大樓。憑藉高品質產品,自2006年以來,“東鵬”品牌已被中國品牌研究機構認可為行業標志性品牌。此外,在中國500大最有價值品牌當中,"東鵬"品牌連續8年獲世界品牌實驗室認可為行內最有價值品牌。公司產品亦在全球66個國家銷售,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及美國等品質標準較高的國家。
東鵬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將為其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公司將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優化網絡布局并加強經銷商管理,強化產品組合,提高營運效率,繼續鞏固市場領導者地位,不斷推動業務持續、健康的發展。
根據目前國家的產業政策、發展趨勢和近年來的行業數據分析,預測2014年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的發展態勢如下:
中國建筑陶瓷行業的未來,國內市場的需求量大,從長遠看房地產開發投資將持續增長,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僅城鎮每年房地產開發投資超過3000億元,住房年竣工面積達1.5億m2,隨著廣大農村地區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對陶瓷的需求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在未來,中國國內市場的強大需求,仍將保證中國陶瓷行業的穩定發展。
自2004~2011年,我國建筑陶瓷行業的產量一直保持在2位數以上的增長,并且有2年的增長在20%以上,這是中國建筑陶瓷發展史上絕無僅有的,在世界瓷磚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后的。
2012年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的增長速度一下子降到5%以下,只有3.35%。相比2012年產業的整體低迷,2013年陶瓷產業呈現出“冬去春來”的態勢。據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瓷磚產量增長大約在5%左右。2013年前11個月,我國瓷磚產量達到89.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5%。這一數據表明,中國陶瓷磚產量已經連續兩年低速增長,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從高速發展已經回歸至平穩發展期,產量的增長速度將維持緩慢增長態勢。
2013年12月4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行業抽檢的17個省、180家企業、180種產品中,只有11個產品不合格,而整體合格率達到了93.89%,這個數字是非常喜人的。新的國抽規范出現之后,2013年全國部分地區瓷磚質量的“省抽”,廣東、四川、陜西、上海、河南等省的合格率都超過了90%,僅貴州的“省抽”瓷磚合格率為75%。總體來說我們的制造水平在提升,產品的質量在加強。
我國瓷磚產品2009~2013年“國抽”合格率分別為:73.55%,81.62%,86.10%,89.59%,93.89%。
2014年我國瓷磚的產品質量將繼續提升,預計在“國抽”及“省抽”質檢報告中,放射性不合格將消失(2011年無;2012年1例,2013年1例),"國抽"質檢合格率將逐步穩定在90%以上。
近十年來,我國建筑衛生陶瓷發展迅猛,但是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產能增長過快、低水平重復建設、環境破壞等問題。隨著產業增速逐漸放緩、產能出現相對過剩、人居環境不斷惡化,制定行業準入標準,規范行業產能發展方向,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客觀要求。
此次出臺的《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是為加快轉變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發展方式,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遏制產能過快增長,促進建筑衛生陶瓷行業轉型升級。其中涉及:建設布局,規模、工藝和設備,質量管理,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安全生產和社會責任,監督管理以及附則等方面的內容。旨在通過產業政策來引導行業發展方向,提升我國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的整體水平以及社會效益。也預示著我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由開放型轉向準入型,產業由粗放式轉向集約型,企業由單一追求經濟效益,轉向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現代化企業。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方各面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社會各界、相關部門對于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2014年企業只有做到切實理解國家產業政策精神,轉變生產方式,才能夠在發展過程中有效規避政策風險。
2014年瓷磚產品技術創新方面,噴墨印花的應用將進一步擴大,陶瓷用墨水的國產化將大規模全面展開,到2014年底,國產墨水有望占有1/3的市場份額,而與進口墨水分庭對抗。圍繞著噴墨印花技術的噴釉、噴干粉的新產品大量涌向市場,如:水泥磚、糖果釉、金屬釉、閃光釉、滲花釉等,全拋釉、微晶石產品繼續量增價減。干法制粉技術有望在2014年突破而進入實際應用,寬體輥道窯技術進一步發展完善,成為瓷磚燒成的主流設備。
傳統的色釉料受到沖擊。一方面是墨水的沖擊,墨水迅速占據了傳統色釉料市場的50%;另一方面,這幾年化工原材料的價格跌幅較大。因此給色釉料行業的經營帶來困難,有些甚至會轉行做噴墨墨水。從今年的形勢可以預測,2014年色釉料行業的競爭會很殘酷。
2014年仍將圍繞繞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職業衛生、安全生產、社會責任等方面將迫使陶瓷企業進一步增加投入,進一步增加瓷磚的生產成本,廢渣再利用、廢水、廢氣處理等方面的環保技術及設備將贏得較好的市場前景。
面對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在飽和的市場環境中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就必須要轉變當前單個商家傳統銷售的模式,整合優勢資源,從單兵作戰走向集團化作戰,形成品牌的區域輻射優勢,甚至是跨行業的輻射。目前我國建陶行業的營銷主要有四大體系:區域經銷商代理制;分公司制;建材超市和電子商務。
2013年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的營銷有以下特征:渠道下沉,三四線市場全面發展;工程渠道比例增大;銷售的品牌集中度增加;銷售體系多元營銷組合出現。
陶瓷行業營銷的手段繁多多。如:戰略聯盟、整體家居、多品牌跨店,泛家居聯盟、設計師營銷、團購、明星總裁簽售、微營銷(微博、微信、微電影)等層出不窮。行業需結合自身的力量,要在終端和賣場跟一些壟斷的行業競爭。
2014年我國瓷磚營銷方面,將明顯兩極化,中高端品牌化,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低端價格戰,越來越殘酷。同時工程渠道比例擴大、銷售渠道下沉、經銷商扁平、三四線市場繼續擴大,分公司制與經銷代理制營銷相互混合滲透。建材市場在一二線城市密集過剩,營銷成本繼續上漲,更多陶業進軍電子商務,但較難取得實質性突破。
根據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統計的出口數據,2007年至2012年我國建筑陶瓷磚的出口量及出口額都呈現增長。2013年1~10月份,我國瓷磚產品出口9.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3%;出口金額62.36億美元,增長27.83%;平均單價達到6.71美元/每平方米,增長14.8%。這些數字表明我國瓷磚出口從量上跟整個產業的發展是完全匹配的。
再深入分析這一組出口數據,可以了解到,近幾年瓷磚產品出口量增長速度在由兩位數下滑到個位數的情況下繼續下滑,2012年瓷磚產品出口量增長6.99%;瓷磚產品出口平均單價大幅增長,2013年由2012年的5.85美元/每平方米增長到6.71美元。平均單價的增長較大,在一年當中平方米出口瓷磚差不多增長了1美金,但這顯然與人民幣的對外升值對內貶值關系密切,另外環保、原材料等成本實際上在增加,這個雙向的增加才造成了2013年整體的出口形勢。此外,2012年我國瓷磚產品出口占年產量的12.08%,有所下滑,前十個月這個比率為11.51%。歐盟、阿根廷、巴西等國和地區密集的反傾銷會使2014年的出口增加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