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王佳佳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關于公共選修課與提升高職拔尖人才人文素養的幾點思考
陳玉,王佳佳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技術技能人才,而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人文素養的熏陶,尤其是拔尖的技術技能人才,更需要具有豐厚的“人文底蘊”。文章分析了公共選修課與培育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特別是拔尖人才人文素養的關系,指出了當前公選課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
公共選修課;拔尖人才;人文素養
今年五月,國務院作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這是一部綱領性文件,它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是我國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行動指南。《決定》明確指出,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1]這對我們每一所高職院校、每一名高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給我們的課程改革與建設指明了方向。
作為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選修課在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選修課,又叫公共素質選修課,是面向全體高職學生開設的跨專業課程,具有靈活性、適用性和時代性的特點。設置公共選修課,可以拓寬專業口徑所需的各類課程,除了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廣泛涉獵不同的學科領域,拓寬知識面,學習不同學科的思想和方法,增強綜合素質與能力,這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特別是拔尖人才的培養是非常有益的。
高職拔尖人才,又叫拔尖技術技能人才。但什么是高職拔尖人才?要想給出一個精當的定義,是比較困難的。但無論如何,一個汲汲于知識的一隅、缺乏廣闊視野的人,是很難成為拔尖人才的。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使學生成為了訓練有素的“考試機器”,逐漸泯滅了他們探索的興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如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創造的欲望,為他們提供創新的燃料,培養善于創新的拔尖人才,是擺在每一位高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1998年,國務院提出素質教育,這是對整個教育的戰略性調整,也就是說,培養一個人,不光是培養技能,而更要培養素質,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素質,才能更容易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事業的成功。但是,素質教育是個很大的概念,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卻非常困難,每個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開設公共選修課,可以實現學科交叉、科學與人文交融,實質上就是在推進全面素質教育,是培養“通才”一個重要的舉措,是培養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
同時,時代和社會在不斷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理念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但是不變的是對教育本然價值的追求,這個價值就是人的全面發展。蔡元培先生說,“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所以,開好公共選修課,是高職人文素養教育和培養高職拔尖人才的必然要求。
2.1 課程開設有一定的隨意性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在開設公共選修課時,主要是根據教師的個人意愿,由教師個人進行申請,教務部門進行審核。教務部門在審核時,又側重于課程的硬件,主要審查課程是否達到開設標準,對于各門公共選修課的關聯度,能否相互補充,以及與專業課的關聯度重視不夠。通常是有什么老師開什么課,老師“想開什么就開什么”,系統規劃不夠、通盤考慮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相關課程重復開設的現象[2]。同時,高職院校大多都采用“2+1”培養模式,大多數學生在校時間僅2個學年,專業課課程任務較重,有的專業專業課設置不夠合理,開設較滿,能夠留給學生選擇其它課程的空間已經相當有限,很多學生在選修的時候,不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而是正好這個時段沒有專業課,選這門課只是為了修滿學分。
2.2 課程質量很難得到保障
有些高職院校對于公共選修課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沒有把其作為高職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沒有上升到會影響人才培養全局的高度,認為僅僅是專業課的補充,是“旁門左道、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的。再加上一些院校對調停課管控不夠嚴格,一些院系、專業課老師經常調課,補課時又根本不考慮是否有公共選修課,或者迫于專業課的壓力沒辦法考慮,這就在客觀上造成了專業課和公共選修課的沖突。而學生在面對這些矛盾和沖突時,往往無法自由選擇,只能去上專業課,不得不放棄公共選修課。由于重視不夠,監管不到位,一些學生不按時上課,甚至不去上課,被老師查到了,就說這門課學分不要了,下學期再選。甚至有極少數老師故意降低課程要求,上課時只給學生放一些視頻,給學生帶來一種錯覺,公共選修課只是看視頻,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導致這些學生上其他公共選修課時不愿意購買教材,也不認真聽講,課程質量很難得到保障。
2.3 課程選擇有一定的盲目性
公共選修課是教學計劃外的課程,很多學生對之了解不多,認識也不深刻,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開設公共選修課的目的、意義,各門課程的作用,與自身素質提高的契合度都不是十分清楚。再加上一些院校在課程開設時又沒有進行足夠的宣傳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由于對課程不了解,學生在選課時就沒辦法考慮自身的知識結構,導致一些學生僅憑課程名稱選課,修課后才發覺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因而不得不中途退選或改選。由于不了解,還出現了學生選課隨大溜的現象,別人選什么他就選什么,甚至還有學生片面追求學分,到處打聽哪個老師的課容易過,誰的課考核不嚴就選誰的,專挑容易過的[3]。這些都給公共選修課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也使得一些很有價值的課程和一些特色課程,因學生選修人數太少而不能開出。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公共選修課的質量,也違背了開設公共選修課的初衷。
3.1 注重課程的系統性和前瞻性
高職拔尖人才,至少應當具有五種較強的能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和執行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我們培養的學生才能在畢業后很快適應崗位和環境,以及環境的變化。但這些能力不僅僅是通過書本和專業課來培養的,還需要通過素質教育來培養。公共選修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必須充分加以利用。因此,要培養拔尖人才,就必須把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專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開設足夠的、必要的人文課程。既要進一步規范管理,又要把公共選修課提升到和專業課同樣的地位,放在人才培養的大盤子里,從頂層運用戰略思路進行整體設計;既要根據對不同專業學生人才培養的定位開設,也要對有不同需要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開設,才能為拔尖人才的成長提供各種“肥沃的土壤”。而開設的課程要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切忌課程開設的“碎片化”、“隨意性”,這里開一門,那里開一門,過于寬泛。可以結合社團建設,開設公共選修課,使優秀社團項目課程化,這樣使學生不僅可以在課上學到有用的知識,在課外也有了切磋交流的平臺,對深化鞏固所學知識、錘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3.2 注重質量監控體系的完善
豐厚的人文素養是拔尖人才成長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在當前產業升級、社會轉型加快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更新人才培養觀念,要把加強人文素養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作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途徑,以人文素養的培育引領技能型人才培養。各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提高重視程度,要把公共選修課的建設提升到應有的高度,把公共選修課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一方面,要加強對公共選修課重要性的宣傳,切實提高廣大教師和學生對公共選修課在人文素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通過宣傳教育,使教師切實增強開設公選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避免課程開設的任意性;使學生了解課程的內容體系和學習目的,以避免選課的盲目性。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公共素質選修課的質量監控體系,制定出臺公共選修課的課程管理規定,嚴格課程的“準入”與“退出”機制,切實加強教學管理工作,積極探索改革現有的課程考核方式,并通過組織教學督導、管理人員聽課,學生評教,建立學生信息員制度,全面跟蹤課程教學質量[4]。
3.3 探索建立選課導師制
專業課的功能主要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事”,而拔尖人才不僅要會“做事”,更要會“做人”,只有既有高端技能又有人文底蘊的人,才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高職教育所培養出的“健全的人”。如果一提到高職院校,就被認為是簡單地培養技能和手藝的地方,那將是莫大的悲哀。而要教會學生“做人”,就必須給他們提供足夠的人文課程,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開始選課時就要悉心指導。當前,各高職院校專業課都是嚴格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來開設的,而對于公共選修課則沒有硬性規定。雖然在選課前也會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但也只能解決“表面問題”,絕大多數學生對于公共選修課、專業課及其它公共選修課的內在聯系并不十分了解,很難做到融會貫通。因此,可根據情況,探索并建立和完善選課導師制,通過“選課指南”、“課程導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根據專業需要、自我發展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特點來選擇課程,有針對性地做好公共選修課的選課工作,使學生能夠選擇那些有助完善人格修養的課程,糾正學生選課時的功利性傾向,避免學生選修的隨意性,引導他們從長遠著想,并要盡量鼓勵學生進行學科間的交叉選課。
著名學者余英時先生指出:“無論學習什么專業,都應該對專業以外的學科具備必要的常識,只有這樣,才有資格做一個完整的現代人,并具備綜合判斷的能力。”拔尖技術技能人才所必須具備的開闊的視野、獨立的思考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強烈的使命感和博大的胸襟抱負等素質,都是建立在素質教育的堅實基礎上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給我們指明的,是一條培養優秀技術技能人才的康莊大道,我們相信,只要堅定地按照《決定》的要求,不斷探索完善提高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的新方法,培養出的學生就一定能在社會上更有競爭力,更能成為本行業的佼佼者。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EB/OL].(2014-06-22)[2014-07-21].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邵軍.走近人文:高職人文素質教程[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
[3]王森勛.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M].濟南:泰山出版社,2010.
[4]申兆光.高校公共選修課課程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信息,2007,(32):136-138.
(責任編輯 楊荔晴)
Thinking on 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umanisticQuality of College Top-notch Talents
CHEN Yu,WANG Jia-jia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China)
The basic task of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train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and training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cannot without the humanities edification, especially top- notch technical and skills talents,needs to have the rich“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and cultivat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top-notch talent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of elective course, puts forward the main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top-notch talent; humanistic quality
G642.4
文章編號:1671-0142(2014)04-0025-03
陳玉(1979-),男,江蘇東海人,講師.
2011年泰州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精品課程項目(TZYJDKC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