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林圻
(南京師范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當前我國網絡參政困境及對策
韋林圻
(南京師范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近年來,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參政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參政方式,它是網絡技術與公民參政相結合的產物。文章主要針對網絡參政的弊端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引導網絡參政健康發展的幾點對策。
網絡參政;困境;對策
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通過各種合法手段和方式參與政治生活的過程,是公民政治權利得以實現和保障的重要方式[1]。政治參與不僅關系著每個社會成員對政治系統的的關心、理解和支持,而且關系到政治系統的政治穩定和政治發展水平。而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政治參與的方式延伸到了網絡空間。網絡政治參與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網絡選舉、網絡對話和討論、與政黨和政界人士和政府進行政治接觸以及網絡政治動員等一系列政治參與活動。網絡政治參與較之傳統政治參與表現出更加強大的力量和獨特的優勢,在當今整個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然而網絡本身所具有的技術特性決定了公民網絡參政不同于傳統公民參政的方式,傳統的公民參政以現實空間為基礎,而公民網絡參政則以虛擬空間為基礎。在給現實社會政治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和挑戰。
1.1 數字鴻溝與公平
數字鴻溝是由于性別、階層、收入、年齡、學歷和區域以及個人興趣習慣差異,人們在接近和使用信息等機會上產生的差異,導致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乏者的社會分化[2]。網絡參政可以使公民在短時間內實現聚合,它可以使得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通過網絡來改變自己社會的弱勢地位,并聚合為一個人數眾多的網絡團體,發出自己的聲音。而這樣一個龐大的網絡群體的存在會對政策決策層做出一定的影響,從而打破信息的壟斷,實現在信息面前的平等。然而由于電腦設備的缺乏和電腦應用能力的差異,有些人將無法實現網絡參政,這就帶來了數字鴻溝問題。當一部分受過良好計算機教育和擁有先進計算機設備的人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在網上參與政治時,沒有能力上網的人將失去更多的參政權利。公民參政的本質是使所有利益相關人都能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和決策,而網絡技術恰恰限制了很多人的參政,這是網絡參政的悖論。
1.2 言論自由與政治穩定
在網絡時代,政治參與的主體由傳統意義上的“公民”變為了身份復雜的“網民”,網民們充分享受到了信息時代網絡參政所帶來的言論自由。網民是通過互聯網傳遞信息,聚焦民眾的注意力,形成網絡民意,從而影響社會的輿論的形成[3]。但是在互聯網里,每一個人,每一個團體都可以自由發表政見,自由地發布政治信息而不受傳統媒介審查制度的約束[4]。在這種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網絡起到了“一面大墻”的作用,造謠者可以隨意在上面涂鴉,并且無需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和道德責任,有人可能失去自律。西方社會民主、平等的價值觀念,通過網絡成為侵蝕我們文化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念的主陣地,而一些恐怖組織、邪教組織和叛國組織等也在利用互聯網蠱惑人心,爭取力量支持,躲避政府的監管。近年來,全國各地出現了多起群體性事件,而在這些群體性事件的背后,則是鋪天蓋地的網絡謠言,網絡謠言的背后則是過度的網絡言論自由。群眾往往在海量信息面前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出現“參與爆炸”,致使社會處于無序的狀態,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政治穩定。
1.3 網絡參政質量與非理性和非正常性因素
網絡參政給更多人以機會來充分發揮其政治權利,方便了許多公民。但是,由于網絡參政的直接性與虛擬性,使得網絡參政過程中出現許多非正常與非理性的因素,而這些因素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網絡參政的質量,給政府的監管增加許多難題,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在短時間內,適量龐大的網民被卷入其中,從而產生極大的群體極化效應。這種以一個人好惡為基礎、過于情緒化的網絡表達,會凝聚成一股無形的力量,甚至可能形成于社會、政府隊里的輿論力量,從而引發網絡群體性事件[3]。當前,公民網絡參政非理性傾向出現新的表現形式——“無直接利益沖突”。“無直接利益沖突”是當前我國社會矛盾中的一種新型矛盾,其一般特點是矛盾沖突的眾多參與者與事件本身無關,或者說本身并沒有直接利益訴求,而只是表達、發泄一種情緒[5]。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網絡對社會事件的不滿情緒極易形成網絡暴力。這種暴力與龍卷風一樣,形成迅速,持續事件短,但是影響卻極為廣泛。而在很多情況下,短時間內聚成的網絡暴力產生的社會影響遠遠超出了事件本身。
1.4 快速發展與法律監管缺位
網絡參政是隨著網絡的普及而興起的一種新型的參政方式,發展迅速,容易造成法律監管的缺位。在法律監管缺位的情況下,網絡參政往往會帶來許多參與危機,給網絡參政帶來許多消極影響。然而,我國目前還沒有頒布針對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專門法律,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的決定》,而更多的則像《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國互聯網絡域名管理辦法》和《電信設備進網管理辦法》等這樣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在這些法律法規中我們可以發現,真正的法律比較少,比較分散、不成體系,而更多的則是部門的規章制度。在這種多部門參與、多部門管理的情況下造成的實際結果則是誰也管不好的局面,事實往往是多部門管理下實際效率的降低。另外,現在公民網絡參政尚缺乏法律規范,導致網絡輿論監督力量經常會出現“越位”現象,例如人肉搜索或者在網絡輿論監督過程中出現造謠、中傷、威脅別人的名譽現象。
2.1 推進電子政府建設,提高政府電子治理能力
“電子政務,就是應用現代化的電子信息技術和管理理論,將傳統政務進行持續不斷地更新和改革,以實現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務。”[6]從一定的角度來說,良好的信息傳播環境對于網絡政治參與是至關重要的。發展電子政務、推進政府信息化建設可以給網絡參政提供一個制度化的途徑,使網絡參政在制度的框架內進行。政府掌握著大量的公共信息,同時政府又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政府利用互聯網絡發布各種政務信息,利用電子政務平臺實現政府信息的公開化,這在信息分享的渠道上可以給網民的網絡參政提供正規的、權威的政治信息來源。這樣既可以提高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又可以減少因主流信息流通不暢小道消息盛行而造成謠言叢生影響政治穩定的可能性。此外,推進政府信息化建設,構建電子政務平臺還可以使政府、網民等網絡政治主體都成為現實或潛在的信息源,各個政治主體既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傳播者,這樣,又可以有效地擴大政治參與的途徑。
2.2 建立規章制度,實現依法治網
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指出:“所謂制度,是指穩定的、受到尊重的和不斷重現的行為模式,制度化是組織與程序獲得價值和穩定性的過程。”[7]基于網絡的自由開放以及網絡參政虛擬性、互動性的特點,我們必須對網絡參政的無序化加以規范和約束,不能放任自由,否則就有可能威脅社會安定。然而我們在規范網絡參政的發展時,又必須充分考慮其特殊性,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規范制衡機制,從而保證和促進網絡參政的有序發展。建立規范制度最主要是創建完備的法律法規,規范網絡秩序。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要改變網絡信息傳遞的無序狀態及網絡政治參與的非規范性,制定網絡法律、實現網絡法制是一項最重要的措施。因此,要不斷加強我國對互聯網的控制和管理,對政府、組織和個人在網絡中的權利、義務等做出明確規定,規范公民的網絡參政行為。制定有序政治參與的法律法規,繼而構建我國的網絡空間法律體系。最重要的還是以法律為準繩,依法打擊網絡犯罪,實施網絡法制,建立良好的網絡參政秩序。
2.3 加強網絡道德建設,促進網絡政治文化健康發展
對于網絡參政來講,建立規章制度,完善立法這樣的網絡參政的外在行為規范還是遠遠不夠的。提高我國網民的網絡素質,加強網絡倫理和道德建設則是網絡參政不可或缺的外在規范,在網絡政治參與的治理和調適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網絡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絡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8]。網絡道德建設首先要通過教育,使人們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提高其網絡道德水平和信息素質,加強網絡政治群體內部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推動網絡文明建設。矯正網絡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合理的“網絡社會”建設指導思想。同時,加強網絡道德建設,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培育新型的網絡政治文化,以創造良好的網絡政治參與氛圍,不斷地促進網絡政治文化健康發展,造福群眾。
2.4 加速信息化進程,跨越“數字鴻溝”
“很難想象在一個充斥計算機盲、網絡盲的國度里實現網絡化,也很難想像讓一支計算機盲、網絡盲的干部隊伍去管理、參與網絡時代的政治。”[6]針對我國出現的“數字鴻溝”問題我們必須加快信息化進程,不斷地提升網民參政的質量,公平分享信息化的成果。目前,由于經濟發展,網絡普及呈現出的“西部慢,農村慢”的不平衡態勢,造成網絡參政在各個階層的分布極不合理,參政機會不均等的情況,需要不斷加強經濟建設,特別是中西部以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為網絡參政提供均衡的資源保障。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加速網絡的普及和網絡資源的分配,加大投入,以減少和縮短網絡參政機會的不平等。此外,政府也需要不斷地加大教育的投入,突出教育在信息時代的作用,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大眾媒介加強計算機及網絡知識的普及,對信息弱勢群體要采取傾斜和扶助政策,讓更多的人接觸和了解網絡技術,提高其吸收和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消除數字鴻溝。
[1]王浦劬.政治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劉祖華.網絡民意與公共決策[J].黨政論壇,2007,(5):22-24.
[3]王金水.網絡參政參與與政治穩定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4]吳定偉,黃開科.網絡參政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2):86-88.
[5]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劉文富.網絡政治——網絡社會與國家治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7]塞繆爾·P·亨廷頓.變動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8]李斌.網絡參政[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劉紅)
The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urrent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hina
WEI Lin-q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the network hasgradually become a new kind of politics way. It is the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citizen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the shortcomings of network politics,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to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politics.
network politics; predicament; countermeasures
G206,D621.5
B
1671-0142(2014)04-0053-03
韋林圻(1990-),男,江蘇大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