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
古時,齊國君主齊威王有一天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居守即墨以來,說你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話天天傳到我這里。可是,我派人到你居守的地方調查,看見田野都開墾了,到處都長滿了莊稼,人們都有飯吃,有衣穿,一派安居樂業、歡快祥和的樣子。官府也沒有積壓不處理的案子,你的出色治理使齊國的東方得以安寧。看來,我的左右近臣之所以說你的壞話,是因為你不巴結他們來企求聲譽”。于是,下令將即墨大夫管轄的范圍擴大至萬戶大邑。
接著,齊威王又召見阿大夫,說:“自從你管轄阿邑以來,稱贊你政績如何好如何好的話我天天聽說,可是,我派往阿邑調查的人看見的情況是,百姓衣著襤褸,生活困苦,面有饑色,無心耕種,田園荒蕪很多。向百姓詢問情況,百姓驚恐不安,不敢回答。趙國攻打甄地你不派兵救援,衛國攻取薛陵你竟然不知道,看來你是經常用錢賄賂我的左右近臣,來沽名釣譽。”于是,齊威王當日下令把阿大夫和那些稱譽阿大夫、讒言即墨大夫的左右近臣治了罪。
齊威王即位九年,并不親自執政,將政務完全交給重臣處理,自己從旁暗察,建立了以實績用人的制度,于是齊國大治。在以后的二十年里,周圍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國敢打齊國的主意。
從齊威王考察官員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啟示:
一是政績有真有假,有實有虛。真實的政績是靠一件件實事堆砌而成,求實績,干實事是很辛苦的,要付出時間,花費精力,甚至要犧牲自己的利益。求實績的干部必定不會刻意去追求名譽,他們舍不得在這方面浪費時間和精力。相反,制造虛假政績的人,會靠浮夸,靠形式主義花架子,靠編造假數字,靠有償新聞,靠拉攏行賄來制造虛假政績,欺騙上級。
二是評價政績重實不重虛,重行不重言。齊威王是個有作為的君主,他的目標是富民強國,因此十分重視官員的實績。他聽了詆毀即墨大夫和贊譽阿邑大夫的話之后,并沒有輕信此言以此為依據來處理二人,而是派人親自到實地去調查,看看實際情況是不是與左右近臣說的一致。官員們的政績最終都反映在百姓的生活上,反映在國庫的銀兩上。通過調查,用實績用事實證明了即墨大夫是好而不是壞,同樣也是用實事用事實證明阿大夫是壞而不是好。如果滿足于聽聽匯報打打分,走馬觀花,浮于表面,是很難得出正確結論的。
三是掌握標準的人心要公行要正。量物,尺標稱準是前提。但是,尺標不能自量,稱準不能自稱,關鍵在于拿尺握稱掌握標準之人。量人,也是一樣。一要有先進的用人標準,二要有客觀公正的考察部門和考察人。齊威王派出的調查者必定是公正無私,清正廉潔,完全可信賴之人。阿大夫既然能向威王左右近臣行賄,怎能不想向調查之人行賄?要么是久聞調查者廉潔之名而根本不敢行賄,要么調查者根本不為賄賂所動。即墨大夫既不向威王左右行賄,亦不會向調查者行賄,可是調查者照樣實事求是地作出有利于即墨大夫而不利于阿大夫的公正結論。由此可見,有標準很重要,有公正廉潔鐵面無私的執行標準人更重要,沒有后者,前者要么如同一張廢紙,要么被扭曲,被顛倒。從某種意義上說,執標準的人就是標準。
四是執法如山,懲惡揚善。齊威王在查清事實真象之后,并沒有就此罷手,搞下不為例,不了了之。而是果斷提拔即墨大夫,嚴懲阿大夫和受賄的左右近臣。這就履行了自己的用人的標準。如此一來,那些不干實事,想靠弄虛作假,拉幫結派欺騙上級的人必定會有所畏懼,從而不敢再胡作非為。獎是方向,像東方之大海,懲是禁止,像江河之兩岸,方向明,堤岸固,則江河東流不回頭。這樣,民才能不斷地富,國才能持久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