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
【內容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新課改的深入,英語課堂教學已從側重于語言知識的傳授轉向于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但是,大多數學生在口語課堂上消極參與、沉默不肯開口。口語課堂常出現教師說學生聽的變異模式。本文闡述了學生消極參與、不肯開口的因素,旨在探索出一些較靈活的符合實際的Speaking教學方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從而充分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
【關鍵詞】Speaking教學 消極參與 對策
筆者執教于一所縣城高中,Speaking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的薄弱環節。課堂上,學生們消極參與,沉默不肯開口,每次問“Any volunteer?”大家都低頭“沉默是金”,造成課堂的“冷場”,或教師說學生聽的變異模式,致使口語課無法開展,教學效果令人擔憂,而其原因大致如下:
一、教師方面
隨著新大綱、新教材的陸續出臺,統治英語教學多年的語法教學的單一模式已被打破,但是,根深蒂固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和人們的觀念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根本的改變。不少老師認為學生的Speaking能力差,而說的能力培養見效慢,在Speaking教學上多花時間不值。因此,為完成教學進度,有些老師越俎代庖,讓學生“說”的時間少,課堂英語使用率低。這樣,很難養成學生用英語思考英語的習慣,學生缺乏英語思維,也就難以用英語表達了。
二、學生方面
一是他們不能用恰當的英語表達他們的意思,受環境制約,在小城鎮或農村地區,學生缺乏說英語的氛圍;同時,高中Speaking教學內容多,涉及面廣,難度大,需要學生查閱大量的資料,收集相關素材,而學習資源的不足導致學生預習不充分,課上無話可說。二是他們怕出錯,高中生生理和心理日趨成熟,他們擔心因說錯而傷了自尊,課堂上閉口不言,“沉默是金”,這也成了Speaking教學的死結。
針對上述原因,筆者在教學中采取以下對策,應對學生的“沉默是金”,旨在拋磚引玉,探索出一些較靈活的符合實際的Speaking教學方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首先,巧作鋪墊。高中英語Speaking教學的許多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由于學習資源的不足導致學生預習不充分,課上無話可說,因此,這就需要老師為他們準備一定的輸入材料。教師要從以下幾方面準備材料:
1.詞匯。學生說的時候總覺得不知道用什么詞來表達,很需要老師給予一定的參考詞匯,這些詞匯對學生構建話題內容,圍繞主題展開談論會起很大的指導作用。
2.句子。學生獲得了一定的詞匯后,還需恰當的句型,我們的教材中每單元都提供了相關句型。首先對他們進行教材中的句型輸入,然后給他們適當輸入一些復雜點的優美的句子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生實際,認真鉆研課本,對書本內容進行巧妙整合,也能達到教學的預期目標。筆者在教學中多采用以下兩種教材的整合方法。
1.Warming up與Speaking整合
對于那些難度較大,學生難以開口,不能圍繞話題展開的Speaking內容,我采取從Warming up著手,將Warming up中的語言材料遷移到Speaking教學中來,兩者有機整合,從而順利完成Speaking課堂教學。
2.Reading與Speaking整合
Speaking教學中有些話題,學生見識相對較少,如果學生覺得無話可說,我就先上Reading部分,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回答問題,復述課文等環節,對某個話題有了感性和理性上的認識,也有了足夠的語言材料,這時再回頭進行Speaking教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還要明確教師的任務角色,重視激勵的作用。學生不敢開口說,他們需要老師的鼓勵。所以創造一個適宜說英語的環境激發學生的交際意圖,使學生積極和正確地練習說英語。為此筆者一方面盡力多鼓勵學生,消除他們的緊張和恐懼心里,另一方面采取一些方法,努力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說英語的氛圍。
總之,教師要嚴格按照素質教育及新課改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在組織Speaking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清楚的意識到他們的沉默并非是金。教師可以靈活采用符合自己學生實際的多種方法組織每一單元的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興趣為支點,以交際為目的,以任務為基礎組織Speaking教學。通過完成這一狹義上的Speaking 教學,從而更深地挖掘廣義上的Speaking的潛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凸顯語言的交際功能。
【參考文獻】
[1] 葉思寧. 動機理論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
[2] 肖麗群. 關于英語口語課堂學生參與行為的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作者單位:安徽省太和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