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濱



2013年過去,上證指數全年錄得-6.75%的下跌幅度,創業板指錄得82.73%的漲幅,中小板指錄得17.54%的漲幅。有人根據上證指數下跌的事實,呼吁中國股市的牛市即將來臨,有人則因為創業板指大漲的事實,認為股市即將進入熊市調整。這些爭論有意義么?顯然,這種注重一個指數、忽視市場內部真實狀況的分析,脫離了實際。我們不妨認真觀察市場內部發生的變化,根據更加真實的數據,來判斷市場的真實趨勢。
先看兩個表格,它更真實地反映出2013年股市內部各個局部有代表性板塊的情況。
表1和表2顯示,在整體方面,三分之二強的個股實現了上漲,三分之一弱的個股實現了下跌。這就意味著,如果每位投資者持有一只股票一年,有三分之二強的概率能夠盈利,三分之一的概率虧損。這個概率說明,2013年還是一個相對容易賺錢的年份。同時,全部A股平均漲幅錄得28.82%,說明只有超過了這個漲幅的投資者,才可以稱得上戰勝了大盤。從上述兩大數據看,2013年,中國股市應該處于牛市之中。
在風格方面,漲幅前100的平均漲幅巨大,跌幅前100的平均跌幅也巨大,說明個股分化非常嚴重。小盤股顯著強于大盤股,說明小型公司在當前更容易獲得上升的機會。具體原因,我們在后文分析。
各個代表性板塊的數據,能夠反映的事實就更加豐富:
銀行股年初的市盈率就非常低,平均只有6倍,但最終全年還是下跌。盡管全年業績平均增幅相當不錯,有14%左右的業績增長率,但是,事實就是下跌。這表明一個基本判斷:市盈率低并不是股價應該上升的理由,同理反證,市盈率高也不是下跌的理由。
銀行股下跌的動力,顯然與現實的業績關系不大,最主要與兩大重要預期有關:一是金融改革,放開銀行業的競爭,加劇競爭將帶來銀行業壟斷利潤的下滑大趨勢;二是對銀行房地產貸款、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擔憂,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兩大壓力不消除,銀行股很難迎來真正意義的牛市。除此之外,宏觀經濟轉型帶來的周期型行業增長率下滑,將間接影響銀行業的平均利潤,也是深層次下跌動力。
地產股也是與銀行遭遇相似的兄弟股。盡管業績增長率高于銀行股,特別是房價上升對業績提升顯著有效,但房地產股總體依然是下跌家數遠遠大于上升家數,下跌個股平均跌幅也大于銀行股,尤其是優質地產股全部下跌。業績增長與股價下跌共存,說明股價上漲動力遠非業績增長這么簡單。
地產股下跌動力,主要與如下重要預期有關:一是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將影響原來的供地模式,特別是土地價格的直線上升,將大大消減房地產行業的利潤水平。大型地產公司的毛利率普遍下跌,都在證明這個邏輯成立。二是隨著城鎮土地供應減少,房地產行業的業務模式會受到較大影響,一方面是業務量存在下滑風險,長期增長率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是城市改造等開發模式有可能大大降低利潤水平。當然,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擔憂有可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實際上,在2013年,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行政調控顯著降低,沒有增強,說明這個擔憂成為下跌原因的論據不很充分。
煤炭和有色金屬是強周期行業的典型代表,所以,股價下跌最厲害,并且伴隨著業績的嚴重下滑。同樣時間段,很多新興產業業績下滑,但股價持續回升,說明業績下滑并非股價下跌的主要動力。強周期股股價的下跌動力,主要與經濟轉型的大趨勢有關。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中國的強周期行業已經普遍進入了持續調整階段,在產能過剩問題沒有解決、在經濟轉型沒有成功之前,強周期行業幾乎找不到增長的動力。由于投資者在可見的未來看不到這些行業的前景,加上短期業績下滑,自然就持續拋售股票。這種趨勢,在2014年,顯然也不會得到顯著好轉。這些行業的股票,是真實的處于熊市之中。
那些呼吁牛市即將到來的人,其真實的本意,應該是說強周期行業將見底回升。否則就沒有任何實戰意義了。
傳媒、手游、軟件、空氣治理、中藥等新興產業,卻處于生機勃勃之中。絕大多數個股上升,并且平均漲幅超過60%,給勇敢加入新興產業的投資者帶來了巨大回報。這些行業的上漲動力,主要如下:
一是在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趨勢之下,行業處于持續良好增長階段。數據顯示,這些行業,平均年增長率都有望超過20%,個別甚至超過40%。持續的增長潛力,是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動力。二是一部分個股已經處于持續增長過程中,更多個股則處于蓄勢起飛階段。要么已經實現了超預期增長,要么公司具備核心技術與市場潛力,使得勇敢的投資者持續買入。由于資本市場具備的資源優化功能,使得新上市股票多數也是新興產業股票,準備注入的資產多數都是新興產業優質資產,導致股市的增量供應方面處于持續優化狀態,也給投資者帶來了更多買入機會。在經濟結構轉型成功之前,這種優質資產不斷進入股市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對股市的牛市部分將產生持續推動作用。
通過上述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當前股市趨勢的總體定義:
從2013年開始,在經濟結構轉型大的經濟階段影響之下,中國股市進入了一個新的趨勢形態:即轉型的受益方持續處于牛市之中,轉型的受損方持續處于熊市之中。結構轉型一定是以犧牲某些經濟體局部利益為代價的,所以,受損方的熊市不會輕易完成。只有當結構轉型即將大功告成、或者說投資者已經看到了確定的希望的時候,受損方的熊市才會結束。而同時,受益方的牛市,則在投資者不斷投入資本的過程中持續發展,一直到所有子行業都已經初具規模,成為新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股價在業績良好情況下還是高估狀態,牛市才會結束。顯然,2014年并不具備上述條件達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