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一股智能化的浪潮正席卷A股,無論是消費領域的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居,醫療領域的智慧醫療,工業領域的智能機器人、智能電網、智慧城市等。無一不以智能化作為產品升級、行業發展的方向。智能化在各種新的應用場景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智能電視:合縱連橫的好戲正在上演
2013年,樂視網跨界推出“樂TV”成為智能電視與網絡電視融合的標志。
2013年除了樂視、小米等小互聯網企業以外,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互聯網巨頭也都相繼進入該領域。吸引巨頭加入的重要因素是智能電視所具備的入口價值,在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之后,電視機成為互聯網企業搶用戶、搶流量的第四塊屏幕,電視正逐漸演變成家庭多媒體信息獲取中心。
目前,目前智能電視的盈利模式有三種:一是以樂視為代表的垂直一體化模式,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打通電視終端和軟件內容提供的鏈條。硬件不賺錢,賺錢主要靠內容收入和廣告收入。從而實現智能電視從賣硬件到賣服務的轉變。
二是傳統彩電的銷售硬件盈利模式,盈利以硬件為主,同時兼顧內容。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傳統制造廠商與內容商合作,在硬件上低價讓利的部分從內容商的利潤分成中得到彌補。互聯網企業有內容,電視廠商有硬件和渠道,可進行優勢互補,有利于縮短打開市場的時間。TCL與愛奇藝、創維與阿里的合作都是采用上述模式。
三是兆馳、華數傳媒、阿里巴巴和海爾的合作模式,通過包括但不限于“預存服務費送智能云電視”等具體的方式實施合作。多方合作將致力打造出“云端+傳輸+終端”的運營生態圈。
三網融合將使得當前基于各自的網絡和終端屏幕的散亂的平臺格局逐漸走向融合,并最終形成一個“單一的無縫生態系統”,并創造出從“看電視”到“玩電視”的新商業模式。
基于電視屏的內容消費空間巨大,電視互聯網是一座有待挖掘的金礦。更多的參與者加入這個行業,將使得這場客廳爭奪戰火藥味更濃。
智能家居:新的入口之爭又告開始
2014年伊始,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國內外的家電巨頭紛紛推出緊貼智能家居的產品使得市場對智能家居有了新的認識,而谷歌32億美元的現金收購智能家居設備生產商Nest Labs更是將智能家居引向高潮。
智能家居關鍵是將家用電器網絡化。但這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通過各類智能化的家居產品,與網絡化的云服務平臺和相應的大數據商業模式開發,再引入協同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最終在互聯網時代,讓每個用戶身邊所能用到的東西能連接起來,從而創造新的生態系統和盈利模式。
智能家居的價值并不局限在給用戶一個遠程控制的便利(雖然這是一個抓住用戶的起點),其真正的價值在于通過各種家居類智能終端收集日常起居的各種生活數據,并根據上述數據衍生開發出各種應用。因此,各類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應用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明白這點,也就不難理解谷歌收購的真實用意其實是在爭奪智能家居入口和平臺,互聯網巨頭的智能家居戰略開始落地了。
從目前國內提供智能家居產品和服務的企業主體來看,國內智能家居廠商主要有四個來源:
第一類:傳統的可視對講廠商。該類廠家可以在其原有產品的基礎上增加控制功能和其他一些功能,來實現家庭自動化,并利用原對講、防盜產品市場來推廣產品。代表廠家:安居寶。
第二類:傳統的家電企業、IT 企業廠商。該類廠家結合其在家電控制領域、IT 領域的優勢開發出智能家居的產品,能更好地和家電結合在一起。代表廠家:海爾、長虹。
第三類:智能控制類廠商。該類廠家的優勢在于產品定制化水平高,多樣性和可擴展性強。代表廠家:東軟載波、英唐智控、和晶科技、和而泰等。
第四類:極具野心的互聯網新貴。互聯網玩家瞄準智能家居行業往往是看中了掌控家居中心控制器的機會,通過推出家用智能網關產品,從而實現其通過互聯網通信渠道占領家居控制制高點的目的。代表廠商:谷歌、小米、新浪等。
智能穿戴:必然到來的革命與挑戰
消費電子主要沿著智能性和便攜性兩個維度發展,在過去幾年中,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于智能性維度,即設備從功能型向智能型的演變,但是隨著蘋果、三星和蘋果等消費電子巨頭陸續推出各自的可穿戴智能電子設備產品,消費電子產品從可攜帶型向可穿戴型的演變逐漸開始了。2013年對于“可穿戴設備”而言是蓬勃發展的一年,各種富有創意的可穿戴設備應接不暇,這也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新市場的巨大潛力。
從理論上講,智能穿戴產品并沒有什么普通智能手機做不到的功能,但穿戴計算設備把智能手機的威力帶出衣服口袋,解放雙手成為可穿戴設備最直接觸發點和撩動人的口號。可穿戴設備取代了用戶與智能手機之間的許多交互操作。其次,成本低廉的傳感器和芯片,讓行業內小公司以及行業外公司都有機會設計生產復雜的可穿戴硬件設備。因而,不久的將來,智能穿戴設備將會是品種繁多,百花齊放的局面。
可穿戴設備熱潮襲來,帶來的產業鏈的淘金機會。下游成品除了Google、蘋果和三星幾大巨頭的成品外,A股上市公司中,九安醫療的可佩戴式手表計步器登陸歐美市場,北京君正將芯片放進果殼智能手表,奮達科技發布了SmartWatch智能手表。中游的語音控制和交互技術方面科大訊飛擁有突出的競爭優勢。上游的MEMS 傳感器的創新應用將是可穿戴設備發展的源泉,歌爾聲學和金龍機電都具有雄厚的技術儲備。FPC(柔性電路板)滿足了柔性化硬件設計,涉及FPC概念個股有:丹邦科技和得潤電子。
可穿戴設備市場還未成熟,產業鏈都在探索其定義和功能,大陸公司在該市場并不顯著落后于國際一線公司。相信,一批大陸電子公司將隨著可穿戴設備市場的興起而成為行業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