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蕊

2014年,房地產股票開局不利。截至1月15日收盤,滬深地產指數跌幅分別為6.74%、9.08%,遠遠高于滬深300指數的跌幅。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宏觀經濟增速的放緩和結構性轉型的深入推進,房地產行業的基本面將迎來調整,股票也將進入風險釋放階段。在房地產股票的選擇中,安全邊際將成為最重要的條件。
房地產市場降溫預期壓制估值
自2012年經濟和行業短周期復蘇以來,房地產景氣度始終處于繁榮期,2013年房地產投資金額和銷售面積增長約20%。但與此同時,地產股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2013年,滬深兩市地產指數的跌幅分別為11.75和15.57%。
今年1月份以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整個金融市場出現了系統性風險釋放的過程。債券市場、大宗商品市場、A股市場都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跌。房地產股票的調整明顯超過大盤,成為下跌的重災區。經過暴跌,房地產股的估值水平處于歷史最低位置。
分析人士認為,因為房地產股票對宏觀經濟和資金面的敏感程度明顯高于其他板塊,因此在市場系統性風險釋放階段,暴跌也在情理之中。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過程中,產能過剩的矛盾日益凸顯。而市場利率的高企也給傳統行業帶來較大的壓力。在資金面緊張的背景下,房價繼續上行的動力不足。2014年房地產市場降溫的預期將持續壓制地產股的估值水平。
也有分析師對房地產行業前景表現得更加悲觀。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表示,2014年新增剛需量將開始下滑,而經濟增長模式和政府考核機制的轉變卻打開了土地供給端的瓶頸,因此行業銷售面積可能首次大于新增剛需面積,這既意味著房地產自此進入了供過于求的階段,也標志著行業大周期拐點即將到來。
“疊加考慮到政府保增長的需要和內憂外患的資金面困境,我們認為今年行業基本面穩中下行的概率較大。”劉俊認為。
政策調控影響微妙
與此同時,政策調控仍將是影響房地產行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過去的一年,無論是金融去杠桿導致流動性緊張,還是國五條等政策出臺導致調控加碼,都對行業基本面和估值面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對于今年調控的影響,市場人士認為可能會比較微妙。
東方證券分析師楊國華指出,18屆三中全會和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房地產的態度與以往不同,“調控”字眼消失,“供應和保障”被更多提及,未來政策面將向“更市場化”、“更著重增加供應和保障”、“更趨區域性和靈活性”轉變。
“未來行政化手段如限購限價或將逐步淡化退出,而房產稅可能會逐步推行,成為調節需求以及地方稅源的重要工具。對需求更多采取疏而非以往堵,疏將有利于保持需求穩定釋放,保持房價和投資穩定。”楊國華表示。
劉俊認為,政府對于房地產政策的制定無非是考慮到房價和增長兩大因素,或者說是在公平與效率、虛擬與實體間實現短期平衡。作為影響短期基本面和估值的主要因素,2014年房地產政策主線將從調房價轉為保增長。
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
對于房地產行業未來格局的變化,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行業集中度將會上升,強者恒強的效應會繼續顯現。房地產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競爭激烈的市場將有利于優秀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行業新進入者的門檻更高,小企業趕超大企業將越來越困難。以往“拿塊地就能做房地產,就能賺錢”的時代可能一去不復返。
此外,對于房企而言,以前可以主要依靠銀行貸款,只要能夠找到銀行貸款,就基本可以解決主要的資金需求,而現在甚至未來,非銀貸款、直接融資等渠道將越來越重要,一些融資能力較弱的房企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這也將促進房地產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防御策略為主 安全邊際為王
對于即將到來的馬年,如何制定房地產行業的投資策略呢?
我們認為,由于行業基本面預期相對悲觀,應以防御策略為主,適當降低房地產股票的配置。房地產股票更多地將會是跌出來的機會。
在股票的選擇中,投資者應當注重安全邊際。首選經營管理能力突出、業績確定性比較強,同時估值水平比較低的龍頭公司。例如招商地產(000024)、保利地產(600048)。此外,一些有特色經營模式的房地產企業,抗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較強,例如華僑城A(00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