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類藥服后易摔跤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 盛慧球
臨床上,我曾接診過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他在急診臨時觀察室接受治療,起床時突然暈厥,跌倒在地,短暫意識喪失,全身出汗,血壓低,平臥后10分鐘血壓上升,所幸未發生不良后果。經詢問才得知,患者因為患有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服用的藥物同時有降血壓的效果,又未加以注意,出現了體位性低血壓。臨床上,由于服藥引起跌倒的情況還有很多,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最容易發生此問題。
老年人由于行動不方便,再加上身體不適,在活動中或者從臥位、坐位轉為站立位時容易跌倒,輕者皮膚擦傷、韌帶損傷,嚴重者發生骨折,甚至引起腦出血或并發肺部感染。防跌倒已列入醫院應預防的不良事件。凡是影響意識水平或腦動脈供血的藥物都易致跌倒,以下幾種藥物尤其需要注意。
安眠藥 各類安眠藥對患者的意識都有一定影響,服用后反應能力、認知功能會減弱,導致步態不穩。建議患者睡前洗漱好,躺在床上后再服藥,15-30分鐘后起效時,患者已經平躺,跌倒的風險會大大降低。
止痛藥 除了鎮痛,止痛藥還有肌肉松弛的副作用,會使患者肌肉反應和動作緩慢,感覺昏昏沉沉。老年人下床、上廁所時,原本步態就不穩,如果再加上服藥,地面濕滑等因素,更易發生跌倒。建議老人服止痛藥前先上廁所,服藥期間保證室內地面干燥。
降壓藥 利尿劑類降壓藥會導致體內鉀和鈉水平的下降,可能引起乏力,且患者服藥后容易因尿急下床,引起跌倒。同時,服利尿劑后血容量降低,可能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出現頭暈,也容易發生跌倒。建議服這類藥的患者早點休息,起夜時在床上靜坐一兩分鐘再下床,走路時放慢腳步并開燈。
此外,降糖藥調整劑量初期可能引起低血糖;抗心律失常藥如倍他樂克、胺碘酮等長期使用會導致心動過緩和腦動脈供血不足,也可能引起跌倒,服藥期間應加以注意。
除了藥物,環境等因素導致的跌倒也不容忽視,如地板滑,或者路上有障礙物,老人視力不好,反應遲緩,發生意外時應急能力差等。建議家人多關注老年人,及時消除隱患,在服藥同時營造安全的環境。
有些湯藥熬前放點姜
能止嘔、解毒、調口感、當藥引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藥事部主管藥師 薛春苗
中醫開湯藥時,有時會囑咐患者煎藥時放幾片生姜進去。這能起到調節藥味和解毒的作用。
生姜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和藥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有“嘔家圣藥”之稱。臨床上在使用麻黃、桂枝、羌活等治療風寒感冒時,或用半夏、竹茹等降逆止嘔時可加生姜。又因生姜具有一股特殊的芳香,可以調節藥味,且具有解毒的作用,所以在使用生半夏、天南星等有較強毒性的藥物時加姜可以緩解其毒烈之性;乳香、沒藥等藥味濃烈,還有的中藥特別苦或口感差,難以服用,甚至病人服用時出現拒藥嘔吐現象,加適量生姜可預防緩解。此外,生姜還可以使藥效迅速發揮,常被作為藥引。
使用生姜一般是在煎煮其他飲片前,切3-5片(約6-9克)放入藥鍋一同煎煮即可。但易興奮、臉色紅或高血壓的患者,以及患有痔瘡、胃十二指腸潰瘍及失眠者應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