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勝利
醫學專家具有高超的專業技能,豐富的臨床經驗,因此大醫院的專家往往讓人們趨之若鶩。
彭先生,在北京一家著名醫院從事醫療管理工作20多年,與院內專家很熟,加上又樂于幫人,因而托其找專家看病的人每周都有幾撥兒。他自諷說:“有人是醫托,我是‘專托,即受人之托找專家看病的。”談起看專家門診的故事,他感慨很多:
遼寧葫蘆島市一位哺乳期婦女,感冒咳嗽不止,到當地醫院檢查,拍的片子上顯示肺部有兩個陰影。她很緊張,就到沈陽大醫院檢查。做完B超又做CT,之后,這家醫院給她診斷為“肺部占位性病變”,需要做切除手術。這個婦女家里經濟條件不錯,她愛人說:“要做手術咱也得到北京找專家做。”于是她和愛人拿著病歷資料來北京,托人找到我,讓我給她介紹專家。我找了院里這方面的專家張主任給她做了進一步檢查,沒想到張主任說:“肺好好的,做什么手術呀?”他們問:“不是有陰影嗎?”張主任解釋說:“哺乳期婦女拍的胸片大多有這種陰影,不過這不是肺上的病變陰影,是乳頭的投影。”夫婦倆虛驚一場,請我吃飯時很高興,說:“多虧你幫我們找到的是真專家,要不我們就被那些假專家真庸醫給害了。”
內蒙古一位55歲男性患者,兩年前發現咽食困難,后來發展到吃飯時食道劇痛。當地醫院診斷為胃潰瘍,并按這個病治療了很長時間,沒有見效。家人就帶他到市里醫院看專家門診,按食道炎又治了很長時間,也沒有見效,家人決定到北京找專家看看。經幾層關系介紹,他們找到了我。一接觸就知道他們的家境不好,患者已經瘦得不成樣子,陪同的家人穿著都很破舊。我為了減少他在北京的花費,馬上給他們聯系了專家,確診為賁門癌中早期。專家建議盡早做手術,還能延續生命或可能完全康復。做這個手術,得四五萬塊錢。患者家人表示馬上回家借錢湊手術費,但患者態度很堅決:“不做了,給中央領導看病的專家都給咱看了,還有啥不值的呀。知道死在啥病上了,這就行了。”走時,患者家屬把500元錢塞給我,說是感謝我。我要這個錢不是壞良心嗎!他們含淚走了。專家的診斷帶給這個病人的是欣慰還是無奈?這個我真不好說。
其實看專家門診的大多還是比較富裕的人。我們醫院規定,專家門診按專家級別收費,院士一級的專家門診掛號費是500元,10年以上的正高職稱門診掛號費為300元,10年以下的為200元,副主任醫師是100元。托我找的專家,絕大多數是掛號費為500元的。有一個朋友是個老板,用當前時髦的詞叫“不差錢兒”。就是得個感冒也托我找專家,看一個科還不行,要看好幾個科的專家。光看門診還不行,還要住特需病房。特需病房一天就要花1000多元,他不在乎。富了,想提高自己的醫療保健質量,這沒有錯。但像這樣看一個感冒就花幾千上萬的,我還是不認同。說實話,遇到這種看病“擺譜”的人,我也“心黑”一下,他們為表示感謝送給我的東西我都留下。不是我貪這些東西,而是我也得慰勞一下專家。總找人家,一次兩次三次人家給面子,時間長了面子就不好使了。
我發現,托我找專家看病的患者來自偏遠地區的較多,也確有不少患者在基層醫院給誤診或漏診了,這使他們更加熱衷于到北京看大醫院的專家門診。大醫院,像我們醫院,專家分科細,又見多識廣,診斷設備和手段也先進,所以診斷準確率高。我想,中央和國家機關經常選派干部到地方掛職,大醫院能不能參照這個做法選派專家到基層醫院掛職呢?這樣既能讓基層群眾就地享受專家服務,也能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嘿,說實在的,我這個“專托”整天忙活這事也挺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