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黨的基層組織聯系群眾最緊密,服務群眾最直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泰州正處于推進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爭創全省轉型升級示范區的關鍵時期。圍繞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應該干什么、基層黨建如何抓等實際問題,泰州市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優化工作方法,在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努力打造更有創造力、更有凝聚力、更有戰斗力的基層黨組織,為爭創全省轉型升級示范區提供組織保障。
一、以“為民黨建”為統領,創新富有特色的基層黨建新理念
近年來,泰州市按照新形勢下做好黨建工作的新要求,適時調整基層黨建工作思路,明確提出了“為民黨建”的工作理念,針對農村、非公經濟組織、社區、機關黨建等不同領域的特點,分別提出“創業富民”、“發展惠民”、“服務便民”、“務實親民”等系列“為民”服務理念,形成了有聲有色、生動活潑的基層黨建工作局面。在農村黨建中,以“創業富民”為導向,從農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把農村基層黨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推進“創業富民”上,著力解決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富裕程度不高、持續增收困難等問題。在非公經濟組織黨建中,以“發展惠民”為導向,狠抓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發揮,著力構建充滿活力的現代企業,增強黨在非公領域的影響力和黨組織的凝聚力,使黨的建設對推動非公經濟發展的作用日益彰顯。在社區黨建中,以“服務便民”為導向,整合社區資源,動員各方力量,著力讓所有社區居民享受便利的服務,共享和諧生活,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在機關黨建中,以“務實親民”為導向,著力建設“人民滿意機關”,促進機關作風建設進一步好轉和工作效能進一步提升。“為民黨建”理念的提出,順應了時代要求和群眾期盼,得到了基層黨組織的積極響應和廣大群眾的衷心擁護,激發了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內生動力和創新黨建工作的旺盛活力,相關做法在全國黨建領導小組《黨建要報》、中央政策研究室《學習與研究》、中組部《黨建研究》等內參及雜志上刊發并被轉載。
二、以“服務群眾”為核心,不斷提升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水平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的思想更加多元化、訴求更加多樣化,這也給基層黨組織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此,泰州市結合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引導基層黨組織自覺把工作重點放到服務群眾上來,積極探索新方法新途徑,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不斷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在農村,著眼于構建聯系服務群眾體系,對接群眾需求,創造性地組建“群眾工作團”,抽調優秀機關干部組團下基層開展“三解三促”,破解農村發展難題;在全面建成村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普遍依托村黨小組探索建立“黨群服務社”,依托農村骨干黨員建立“黨員中心戶”,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全面推行農村黨員干部“為民辦事全程代理制”,組織農村黨員干部主動提供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代辦服務,幫助基層群眾增收致富,被群眾稱贊為“群眾動嘴、干部跑腿”。在社區,著眼于建強服務核心,優化服務舉措,打造服務品牌,堅持開展“四進社區”(黨組織進社區、黨務工作者進社區、黨員進社區、服務職能進社區)活動,組織108家機關部門與主城區54個社區“結對共建”,幫助解決社區管理和服務難題。推行“一心四翼五聯”模式,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居委會、業委會、物管公司、駐區單位為四翼,實行組織聯建、工作聯商、服務聯辦、責任聯擔、品牌聯創的社區管理體制,有效增強社區黨組織對轄區內服務資源的統籌協調力。著力建立完善社區服務體系,組織黨員和社區骨干為社區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服務,形成了“紅飄帶”、“連心卡”、“愛心奶奶”等一系列特色服務品牌。積極創設黨員議事會、社區議事園、黨員品牌工作室等載體,在社區黨組織和居民群眾之間架起了知民心、聚民智、解民憂的綠色通道。為建立服務群眾工作的長效機制,泰州市還專門出臺了三項保障性措施:一是健全組織體系。打破原有的組織架構限制,根據群眾需要,構建更加靈活高效、更加貼近需求的基層服務體系,有效整合服務資源,提高服務質量。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推進黨組織聯建、中心村黨組織建設、“支部+協會”等模式,統籌整合各類組織資源,努力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服務優勢。二是創設載體平臺。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創設服務載體,搭建服務平臺,拓寬服務渠道,探索推行“為民代理制”、“黨員服務社”、“社會事業站”、“黨員志愿者”、“黨員義工服務”等服務平臺和載體,在多個領域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服務品牌,著力構建全方位、多渠道、長效化服務群眾新格局。三是夯實物質基礎。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一方面,千方百計解決服務陣地建設問題;另一方面,從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力求從根本上增強“造血”功能,不斷壯大服務群眾的實力。加大鄉鎮(街道)黨員服務中心、村綜合服務中心、社區“兩房”建設力度,積極推進“百企掛百村”、黨建工作“四進社區”等好做法,保證基層黨組織有錢辦事,有場所提供服務。
三、以“建強組織”為目標,培育一支高素質黨建工作人才隊伍
黨建工作人才的素質決定著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水平。近年來,泰州市始終圍繞著“建強組織”這個目標,大力實施“能人”戰略,積極開展“素質提升”、“黨員先鋒”、“黨員關愛”、“權利保障”、“源頭活水”五大工程,著力打造一支服務群眾的高素質基層黨組織骨干隊伍,以此帶動全市黨建工作整體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不斷增強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2008年,泰州在全省率先出臺加強村支書隊伍建設的意見,到目前為止,連續“空降”3批350多名機關干部3年全脫產“接力”擔任村支書,選派107名技術人員到經濟發展特色村擔任“科技副職”,選聘5批1907名優秀高校畢業生、30名優秀退役士兵到村任職,推選100多名鄉鎮“退二線”干部轉崗擔任村支書,著力選優配強村級帶頭人。市、市(區)、鄉鎮(街道)三級聯動,每年舉辦一次“培訓周”,集中培訓所有村干部,著力提升村干部“創業富民”能力。全面落實“漲報酬”、“辦保險”、“進班子”、“提職級”、“變身份”等激勵措施。2010年集中拿出115個專項事業編制獎勵本土優秀村支書“變身份”,讓村干部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奔頭,切實調動了“創業富民”積極性。采取公開招考、公開選聘等措施,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特別是黨組織書記。組織實施“431培訓計劃”,用4年時間,分3批對全市1000名社區工作者進行“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培訓,目前已培訓兩批368人。全面推行社區干部“雙向考評”和“黨務、社務公開”制度,每年組織社區黨員群眾對社區干部實績進行評比打分,廣泛接受群眾監督。黨建工作人才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調動了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為爭創全省轉型升級示范區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張功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