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燕 杜曉靜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河北保定071002)
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研究綜述:2008年以來**本文系河北省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河北省農業信息服務系統體系建設”(項目編號:11227166)研究成果之一。
史海燕 杜曉靜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河北保定071002)
文章分析了2008年以來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主題下的175篇文獻,在描述其基本概貌的基礎上,從研究主題和研究方法兩個維度進行深入分析。結論發現:相關研究數量顯著增長并穩定發展,研究重要性得到凸顯;研究主題逐漸多元化,但依然相對集中;研究以描述性研究和定性研究為主,研究規范程度有待提高。
信息需求 信息服務 農民信息需求 農村信息服務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信息化建設的演進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的信息服務受到各級政府部門及相關組織機構的高度重視,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也成為農業研究、社會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等相關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形成眾多研究成果。對這些研究成果的系統梳理,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現有研究的概貌,把握不足,明晰未來的研究重點,使科學研究更有力地支持決策,也推動相關研究的深化發展。
目前已有少量文獻對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進行了綜述。文獻[1](2007年)對國內外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的相關文獻進行了比較分析,結論指出:我國相關研究中,有關農村居民信息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業專業化信息方面,綜合性信息需求研究(即農村居民信息需求結構的研究)幾乎還是空白;絕大多數研究都以描述性統計和定性數據為依據,運用數理統計驗證假設的研究很少。文獻[2-4]是近期關于農民信息需求的文獻綜述。此外,文獻[5-6]也有涉及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的內容。已有的文獻綜述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現有研究的特征。筆者認為,文獻[1]將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相關研究置于國際視野下,從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等方面對相關文獻比較分析,是對現有研究的深入分析,所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而后期的綜述文獻則主要關注了研究主題,對研究方法的關注不夠。此外,需求與服務是兩個密切聯系的研究主題,同時關注這兩個維度的綜述還很缺乏。
筆者以CNKI中文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檢索對象進行主題檢索,初步的檢索結果顯示,國內關于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的研究成果從2006年開始有較大幅度的增長,2007年之后以較為穩定的數量逐年發展。基于這種數量上的顯著變化,以及文獻[1]對2007年之前研究的深入分析,筆者選擇2008年之后(含2008年)所發表的期刊論文進行綜述,在描述其基本概貌的基礎上,從研究主題和研究方法兩個維度進行深入分析,同時呈現和比較相關研究結論,旨在描述和揭示現有研究的結構特征,為未來研究開展提供參考。
2013年10月間,筆者以CNKI中文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檢索對象,以“關鍵詞=(‘農民’+‘農村’+‘農業’+‘農戶’+‘三農’)*(‘信息需求’+‘信息服務’)”為檢索式,對國內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相關文獻進行檢索,獲得467條檢索結果。在人工去除非相關文獻、重復記錄、新聞、會議通知、人物專訪等之后,結合主題檢索的結果,共獲得182篇相關文獻,其中7篇為文獻綜述,筆者將其中的175篇非綜述文獻作為分析對象。
從數量上看,2008年之后的文獻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除2013年外,見表1)。文獻集合中有89篇有基金支持,超過無基金支持的文獻數量,基金項目涉及國家、省部、廳、校級等多個層次,包括社會科學項目、自然科學項目、軟科學項目等多種類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這一研究課題的重要性,也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文獻數量的變化。

表1 各年期刊論文數量分布
筆者以第一作者機構為依據分析研究主體的結構特征,將研究主體劃分為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公共圖書館、信息中心、其他等幾個類別,并對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進一步細分,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研究主體結構特征
表2顯示,國內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的研究主體主要來自于高等院校,其中以來自非農林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最多;其次為研究機構,農業類研究機構以農業科學院或研究所為代表,情報類研究機構以情報研究所為代表,此外還包括少量來自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成果;來自公共圖書館和信息中心的研究成果分別占比6.9%和3.4%;其他類中以農業局等政府部門為主。研究主體的多元化反映了多個學科領域對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這一研究課題的共同關注。
研究主題是對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這一大的研究主題的進一步細分,反映的是一項研究所關注的核心與焦點問題。基于對文獻集合中文獻的內容分析,筆者將文獻集合中的研究劃分為農民信息需求結構與渠道選擇、農民特定信息需求與農村特定人群信息需求、農村信息供給與需求、農村信息服務模式、圖書館與農村信息服務等幾個主要主題。
3.1 農民信息需求結構與渠道選擇
農民信息需求結構研究關注農民信息需求的維度、種類或具體內容,而渠道選擇關注的是農民對不同信息傳播媒介的偏好或實際利用情況。農民所需的信息可分為三大類:與農業生產相關的信息、與自身發展相關的信息和與生活相關的信息。農民信息獲取渠道既包括電視、廣播、報紙、期刊等傳統媒介形式,也包括網絡、手機等新型傳播媒介,還包括人際傳播和以圖書館、信息中心、農際推廣站等為代表的實體信息傳播渠道。在文獻集合中,本主題下集中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涉及不同區域和時間,大部分研究都涉及了多元化的農民信息需求和信息獲取渠道,較有代表性的文獻如表3所示。
就調查結果來看,多數研究關于渠道選擇的結論是比較一致的,即雖然農民具有多元化的信息獲取渠道,但電視與人際交流仍然是其主要的信息獲取渠道。關于農民信息需求結構的研究在結論上則存在不一致的情況。文獻[7]的調查顯示江西省農民信息需求的類型依次為娛樂休閑、致富技術、醫療保健、社會保險、子女教育、就業與產品供求信息、時事政治、投資理財。文獻[9]的調查顯示農民以與農業相關信息需求為主,主要集中在農產品供求、農產品價格、勞務用工、農業生產資料方面。文獻[8]的結果顯示農民對新技術與實用技術、新品種開發、農業政策、農產品市場走勢等實用性強的信息需求較高。而在文獻[10]的調查研究中,政策文件、政治參與等政策信息是關注度比較低的信息需求類型。時間、區域、調查對象的不同是以上結果出現不一致的可能原因,但調查問卷中選項的設置以及對概念的不同界定對結果也會產生影響。這種結論的不一致性顯然會影響調查結果的可信性,削弱其決策參考與支持的作用。
3.2 農民特定信息需求與農村特定人群信息需求
農民特定信息需求關注農民對某一特定類型信息的需求情況。與農業生產相關的信息需求受到較多的關注,如蔡東宏、陳立貞[14]調查研究了農民對市場信息的需求狀況;韋志揚等[15]調查研究了農民對農業技術偏好與信息需求;農少林[16]調查了廣西四地的農戶科技信息需求等。此外,鄭文暉[17]對農村政策信息服務需求進行了調查分析;陳瑛等[18]以湖南省的農民或農民工為調查對象調查了農民的文化信息需求;鄧衛華等[19]調查分析了農民創業信息需求的現狀與特征。

表3 農民信息需求類型與信息獲取渠道代表性研究
我國有廣大的農村人口,可以分為若干特定的人群。一些學者的研究關注了農村特定群體的信息需求。張峻峰等[20]對14個省級地區的基層農村科技服務者信息行為與需求進行了調查分析,通過網絡認知、互聯網應用、上網目的、上網地點、科技網站訪問情況等指標考察調查樣本的信息行為,從信息需求內容和信息需求形式兩方面調查分析了其信息需求,并調查分析了應用網絡信息的制約因素。丁玉霞[21]以河北省農村女性為考察對象,調查研究了農村女性居民的信息需求,結果顯示農村女性居民的信息需求多元化,職業需求和性別需求突出。閆雪等[22]對發達地區農村外來勞動力的信息需求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農村外來勞動力信息需求程度低,對“人際信息交流”、“知識技能培訓”、“醫療保障信息”三項信息具有更為強烈的需求。
3.3 農村信息供給與需求
供給與需求是農村信息服務的兩個維度,是不同主體的行為。文獻集合中部分文獻從供給與需求的角度探討農村信息服務與農民信息需求。
鄭風田等[23]以海南省634個樣本為例,對現階段我國農民在生產銷售過程中各個環節的信息利用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同時將現階段我國農業信息的供給模式分為四種:私人物品、俱樂部物品、公共池塘資源和公共物品,結論表明我國農民的信息獲取仍處于困難階段,然而以手機為代表的信息溝通技術在農戶的信息交流與傳遞過程中逐漸起到了重要作用。趙瑞琴等[24]在實際調研的基礎上分析河北省農村信息服務與供給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大眾傳播理論,提出了河北省“多元化信息服務”和“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相結合”的兩種農業信息傳播模式。王麗萍等[25]以廣東珠海為例調查了基層農業信息供給與農戶信息需求,信息供給部分涉及信息服務人員的數量、文化程度、培訓情況、工作條件、經費來源和服務項目,農戶信息需求的調查包括信息類別、需求強度、獲取渠道、影響因素等。姚玉昆、李旭輝[26]和陳紅奎等[27]分別調查研究了安徽省和湖北省農村信息供給與需求情況。整體而言,調研的結論是比較一致的,即供給與需求之間存有矛盾,農民信息需求沒有得到有針對性的滿足。
3.4 農村信息服務模式
關于農村信息服務模式的研究可以分為三種思路:一是基于對農村信息服務現狀與問題的分析,提出適宜的信息服務模式,如文獻[28,29];二是對多種農村信息服務模式進行比較分析,如文獻[30]提出欠發達地區農村信息服務的五種模式——“政府農業部門+信息服務點+農戶”型、“政府農業部門+農村信息員+農戶”型、“村基層黨組織+農戶”型、“高等院校+農戶”型和“大學生村官+農戶”型,并對每種模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文獻[31]則分析比較了五種農村政策信息服務的模式;三是對某種農村信息服務模式進行總結概括,旨在推而廣之,如文獻[32]分析評價了基于手機報的信息服務模式、文獻[33]分析了基于3G技術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文獻[34]分析了“農民信息之家”信息服務模式等。
3.5 圖書館與農村信息服務
提供信息服務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能之一,而在面向農村與農民的信息服務中,圖書館具有資源豐富、人員專業、服務手段先進等諸多優勢,圖書館面向農村農民提供信息服務具有重要意義,也成為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文獻集合中既有探討公共圖書館面向農村農民提供信息服務的研究,也包括高校圖書館提供農村信息服務的研究。從具體研究內容看,既有可行性探討、價值分析和原則研究,如周維萍[35]指出圖書館服務“三農”要堅持公益性、實用性和持久性,薄薇、孫宇[36]提出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圖書館應發揮“以文化人”的作用。也包括具體服務措施和模式研究,如劉秉宇、潘梅[37]分析目前公共圖書館“三農”服務工作在服務理念、服務經費、服務周期、服務效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趙曉光[38]提出大學圖書館為三農提供信息服務可以采用免費向公眾開放、送科技下鄉、進行多樣性服務、加強農業數據庫建設、變換服務方式、開展農村遠程教育等措施。
研究方法反映了作者以何種方式完成其所開展的研究,科學的研究方法是規范、嚴謹的研究得以實現的保證。目前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中具有多元的研究方法,但在本文獻集合中,這種多元性的特征并不明顯。整體而言,文獻集合中的研究方法大體可以分為兩類,筆者將未基于數據或特定事實的、以單純的現象描述或觀點闡述的研究劃歸為一般描述性研究,這一類研究在整個文獻集合中占比62.9%(110篇);另一類研究是基于數據或特定事實的,對應某一種或幾種具體研究方法,包括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案例法、參與式農村評估、二次數據利用等。
在本文獻集合中,問卷調查法是一般描述性研究之外采用得最多的一種研究方法,28%的文獻(49篇)采用了該方法,其中有12篇結合訪談或實地調查收集數據,而訪談法只是作為問卷調查法的一種輔助方法,在文獻集合中并沒有單獨使用。案例法研究通常以某一典型事例為例,通過實地調查收集數據與資料,描述、分析、總結概括其屬性特征,并給出啟示或建議,如文獻[39]以天津市農業科技圖書館為例分析探討了農業科研信息服務模式。
參與式農村評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簡稱PRA),也稱為參與式發展,是農村發展管理者與農民一起共同分析現狀、共同制定和執行發展規劃的一種研究方法。其核心內容是賦權,即將農村發展的決策權、實施權、評估權交付給農民,農民自主參與項目的決策、實施、利益分配及監督和評估,分享調查和分析的結果,使農民作為項目受益者在參與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發揮潛能推動自我發展與管理,而不只是被動參加[40]。參與式農村評估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如問卷調查、半結構化訪談、村民會議、SWOT分析等,被廣泛應用于農村發展項目中。文獻[41]采用該方法分析研究了農民信息需求的結構與渠道選擇。部分研究直接采用已有的調研或統計數據進行相應的分析,筆者將此種方法界定為二次數據利用。文獻[42]利用農業普查的數據分析了高校圖書館面向新農村建設的信息服務;文獻[43]利用山東、湖北和寧夏三省區農村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指標數據,分析了其農業信息服務的差異性;文獻[44]利用已有的調查數據,分析了農戶信息需求變化的影響因素。
從研究的層次看,多數研究是描述性研究和定性研究,運用數理統計驗證假設的研究依然很少。在基于數據或特定事實的研究中,多數研究采用的是描述性統計的方法,少量研究采用了較為復雜的數據分析方法,如文獻[45]采用最優尺度回歸方法分析了影響農戶市場傳播主體期望選擇的因素。
從研究的規范程度來看,多數研究的規范性有待提高。以問卷調查法為例,部分研究對諸如農村、農民等關鍵的概念缺乏清晰的界定,問卷的設計欠缺科學性,沒有進行信度與效度的檢驗,數據收集的過程與資料分析的方法也缺乏必要的和清晰的說明。關于結果的分析和討論,一些研究則過于隨意,缺少充分的證據支持。這種研究過程的不規范也帶來了研究結果的不一致,影響了研究結論的可信性。
本次文獻調查涉及2008年至2013年間CNKI中文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所收錄的、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主題下的175篇期刊論文。在對該文獻集合進行描述統計和內容分析的基礎上,可以發現近年來國內關于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的研究大致呈現出以下特點:
(1)研究數量顯著增長并穩定發展,研究重要性得到凸顯。數量上的變化自2006年之后較為顯著,而本文獻集合中超過半數的文獻有基金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研究主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重要性。此外本主題也吸引了多個領域的共同關注。
(2)研究主題逐漸多元化,但依然相對集中。除前文的研究主題外,文獻集合中還包括信息服務現狀與策略研究、信息服務平臺/體系建設研究、信息需求動力及影響因素研究、信息服務評價、信息服務與農民收入研究、農民信息服務支付意愿研究等多個主題。多元化的研究主題反映了研究視域的開闊,但文獻依然集中在幾個主題下,包括信息需求結構與渠道選擇、信息服務模式、信息服務現狀與策略等,而一些主題雖已有相關研究,但文獻數量卻比較少,如農村特定人群信息需求研究,在本文獻集合中只有3篇。
(3)研究以描述研究和定性研究為主,研究規范程度有待提高。有62.9%的研究是一般描述性研究,而基于數據或特定事實的研究在數據分析上也以描述性統計為主,檢驗與發展理論的研究仍然缺乏。此外,文獻集合中多數研究的規范程度也有待提高。
相較于文獻[1]的研究發現,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在研究主題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有所改善,但仍然需要進一步擴大研究視域,豐富研究主題,而在研究方法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依然存在,研究層次需要提升,研究規范程度需要提高。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發展,農民信息需求與農村信息服務的研究重要性將會進一步提升,圖書情報領域的研究人員應抓住這一機遇,拓寬研究視野,推進規范與深入的研究,一方面為實踐活動提供決策參考,同時也為圖書情報領域已有知識體系作出貢獻。
〔1〕 于良芝,張瑤.農村信息需求與服務研究:國內外相關文獻綜述[J].圖書館建設,2007(4):79-84
〔2〕 施靜,肖友國,魏太亮.10年來我國農民信息需求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回顧與反思[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7):3220-3222,3232
〔3〕 樊志偉.近十年我國農民信息需求研究綜述[J].情報雜志,2012,31(5):150-154
〔4〕 何靜.農村信息需求研究現狀分析[J].農業網絡信息,2012(8):106-109
〔5〕 楊沅瑗,茆意宏,黃水清.近十年國內農民信息行為研究述評[J].圖書情報工作,2010,54(9):132-135,119
〔6〕 鄭滿生,賈文科,臧運平.1979-2010我國農業院校及圖書館為農村提供信息服務研究綜述——基本狀況分析[J].情報科學,2012,30(10):1591-1595
〔7〕 吳漂生.江西省農民信息需求調查[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1):46-49
〔8〕 李紅琴.彝族地區農民信息需求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農村為例[J].圖書館,2013(4):62-64
〔9〕 蔡海燕,杜曉東,關航等.太行山區農戶信息需求現狀分析——以河北省平山縣為例[J].河北農業科學,2012,16(5):87-90,102
〔10〕 覃子珍,蔡東宏,毛彧.海南省農民信息需求現狀調查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10):406-407,408
〔11〕 羅彩紅等.天水農民信息需求調查及服務對策研究[J].甘肅科技縱橫,2013,42(7):40-42
〔12〕 杜璟,張彥軍,李道亮.基層農業信息內容服務的優先序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8,20(6):112-115
〔13〕 畢洪文.媒介傳播形式對黑龍江農戶獲取信息的效果分析[J].北方園藝,2012(24):197-202
〔14〕 蔡東宏,陳立貞.農戶市場信息需求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海南省瓊中縣為例[J].圖書情報知識,2012(4):70-74
〔15〕 韋志揚,程二平,甘立等.農民對農業技術偏好與信息需求實證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1,24(3):1178-1183
〔16〕 農少林.廣西不同地區農戶科技信息需求分析[J].廣西農學報,2008,23(5):95-99
〔17〕 鄭文暉.農村政策信息服務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7):10-14,117
〔18〕 陳瑛,伍藝.湖南省農村文化信息需求調查報告[J].圖書館,2009(2):58-61,66
〔19〕 鄧衛華,蔡根女,易明.農民創業信息需求現狀調查與特征探析——基于對382個創業者的調查[J].情報科學,2011(11):1714-1721
〔20〕 張峻峰,孟鶴,郭強.基層農村科技服務者信息行為與需求的分析——基于來自14個省級地區的問卷調查[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18):311-316
〔21〕 丁玉霞.農村女性居民信息需求調查報告—以河北省農村女性為考察對象[J].社會科學論壇,2012,(6):198-203
〔22〕 閆雪,黃水清,茆意宏.發達地區農村外來勞動力的信息需求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12):54-59
〔23〕 鄭風田,許竹青,羅丹等.農民信息供需態勢及其功能拓展:634個樣本[J].重慶社會科學,2012(3):5-14
〔24〕 趙瑞琴,馬永清,李四勝.基于大眾傳播理論的農業信息傳播供求分析——以河北省農村調研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5):9398-9400,9409
〔25〕 王麗萍,張朝華.基層農業信息供給狀況與農戶信息需求傾向調查——以廣東珠海為例[J].特區經濟,2012(12):147-148
〔26〕 姚玉昆,李旭輝.農村信息供給與信息需求問題研究——基于安徽部分農村調查[J].現代農業,2011(11):95-96
〔27〕 陳紅奎,吳永常.農戶信息服務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1):169-172
〔28〕 周海鷗.關于河北省農業信息服務模式創新的思考[J].河北學刊,2012,32(5):217-220
〔29〕 段亞利.建設適應山西農業轉型跨越發展的新型信息服務模式[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6):182-184
〔30〕 徐險峰.湘鄂渝黔邊欠發達地區農村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12(1):74-79
〔31〕 楊木容.面向農村的政策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7):5-9,81
〔32〕 桂學文,陶瑞,余文暢.基于手機報的“三農”信息服務模式創新與推廣——以《三峽手機報·惠農版》為例[J].現代情報,2013,33(3):66-70
〔33〕 張小芳,周良華.基于3G技術的農業信息服務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6):9999-10000
〔34〕 林俊婷.平涼“農民信息之家”信息服務模式[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0(2):14-15
〔35〕 周維萍.圖書館服務“三農”的基本需求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4):101-102
〔36〕 薄薇,孫宇.公共圖書館服務“三農”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11(6):71-76
〔37〕 劉秉宇,潘梅.公共圖書館“三農”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情報探索,2009(6):47-48
〔38〕 趙曉光.大學圖書館為三農服務的探索與思考[J].農業圖書館學刊,2008,20(9):198-201
〔39〕 信麗媛,蘇麗娜,張玉瑋等.農業科研信息服務模式初探——以天津市農業科技圖書館為例[J].天津農業科學,2012,18(2):83-85
〔40〕 別乾龍,張亞麗,孟慶香等.參與式評估法在村級扶貧規劃中的應用——以河南省南召縣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6):424-429
〔41〕 徐險峰.湘鄂渝黔欠發達地區農村信息需求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1):90-93
〔42〕 吳信嵐,張逸新,張群.面向新農村建設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J].蘭臺世界,2009(1):72-73
〔43〕 郭美榮,李瑾,秦向陽.山東、湖北和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村信息服務差異性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2,52(12):5224-5227
〔44〕 方玉玲,桂學文.我國農戶信息需求及其變化的四維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情報,2011,31(6):171-174
〔45〕 周丹,孫劍,鐘漲寶.農業市場信息傳播主體選擇和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316個農戶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6):393-397
Survey of Information Need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of Rural Population and Rural Area:Since 2008
ShiHaiyan Du Xiaojing
The paper analyses the 175 articles published since 2008 on the subject of information needs of peasant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of rural area on the basis of describing the profile.The papermakes a deep andysis from two aspects of subject and method.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amount of studies has keeping rising steadil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is subject has been shown;that the subjects have becoming various but still being centralized;and thatmost of the studies are descriptive and qualitative and the normalization of research needs to be improved.
Information needs;Information services;Information needs of rural population;Information services of rural area
G252.0
A
史海燕,河北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杜曉靜,河北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