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一真 王新元 中國央行上周六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金融機構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32萬億元,高于路透社調查中值的1.1萬億元,也高于去年12月份的4825億元。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人民幣2.58萬億元,高于12月份的1.23萬億元。英國《金融時報》稱,傳統上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會激增,但是今年已經達到4年來的最高水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環球時報》表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投放較多的主要原因包括,各行年初信貸計劃較為充裕,第一季度多投有利于增加利潤,并且由于2013年年末信貸約束較緊,部分貸款也順延至2014年1月發放。還有節前央行對市場流動性支持力度較大,(1月份)公開市場凈投放貨幣高達4210億元。 連平說,1月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主要受節前企業集中向員工發放獎金影響,還表明利率市場化推進,理財產品增多特別是貨幣市場基金快速發展對居民存款分流明顯,顯示了銀行存款增長放緩的大趨勢。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對《環球時報》說,比起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下降得更快,主要因為企業和居民都大量購買高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和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這對銀行流動性產生很大沖擊,商業銀行一方面大量貸款,另一方面很難拉到新存款且還要支付到期的定存。▲
環球時報201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