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德國、英國記者 姚蒙 青木 黃培昭 ●本報記者 胡錦洋 ●甄翔 玉鵬 陳一 “歐洲人之間的通訊不能無緣無故繞美國一圈,我們要有自己的通訊網?!钡聡偫砟藸柹现苣┻@番強硬的講話,被稱為德國抗議美國監聽的“首次實質性表態”,也是19日她與法國總統奧朗德會面時可能達成的“重要共識”。歐洲的第三輛馬車英國雖然未收到合作的邀請,但該國已有媒體為“歐洲人可以掌握自己的信息安全命運”鼓掌。在外界看來,默克爾“向美國要互聯網獨立”的呼吁在歐洲有市場:大多數歐盟國家遭到美國監聽,白宮的傳統盟友也未幸免,美國剛剛拒絕與德法簽訂“互不監聽協議”。不過,有人也擔心,這個松散的共同體會因通訊的獨立而“巴爾干化”,更有人懷疑,默克爾“通訊獨立”就像建議重新發明自行車一樣難以吸引投資者,而且會引發歐美之間“冷冰冰的數字戰爭”?!按笪餮蠹~帶將斷線” “大西洋紐帶將斷線。”德國信息技術門戶網站“奇普”17日一語雙關地寫道,歐洲和美國的大西洋通訊數據線已成為一個影響雙方關系的“問題”?,F在,默克爾要與歐洲各國領導人一起“掐斷”這條線,以避免被大西洋另一邊的盟友監聽,“這無疑是一種創舉”?! ∧藸?5日通過自己的每周博客透露“歐洲通訊網”的提議,目的是保障網絡信息不被竊取。她批評谷歌和“臉譜”等公司把總部設在不講究數據安全保護的國家,業務卻遍及數據受到高度保護的國家,如德國。提議是德法一攬子防務合作建議的一部分,默克爾19日將出席德法部長聯席會議,并與法國總統奧朗德會晤。奧朗德辦公室人員證實,法國政府贊同默克爾的建議。法國“數字思考”網稱,雙方12日通話時就討論了此計劃,雙方打算立法促使歐洲網絡服務商必須將數據存儲和處理中心放在歐洲本土,而不放在美國或亞洲。遭到美國監聽的巴西總統羅塞夫此前表示,將采取類似方法避免本國互聯網通訊繞道美國。默克爾曾建議構建“歐洲谷歌”抗衡美國壟斷,她似乎打算和法國聯手再造“互聯網空客奇跡”。據悉,全球共有13臺根服務器,10臺在美國,另外3臺在英國、瑞典和日本?! 〉聡辛ν茪W洲通訊網的動機。英國《獨立報》稱,這是德國政府首次對美國在德大規模監聽活動做出實質性回應。去年10月,美國監聽默克爾手機被曝光,同時還被曝光的是英國情報機構在英國駐柏林使館設立了監聽站。白宮同英國政府通信總部合作,直接攔截歐美跨洋海底通訊。德國《焦點》周刊表示,不僅默克爾被監聽,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卸任多年后仍遭美國監聽。德國《世界報》稱,政府監聽是德國的一個敏感話題。德國有世界最嚴格的保護隱私法律,這和東德秘密警察歷史有關?! ∶绹芙^和德法簽訂“互不監聽協議”也是德國高調叫板的原因。德國新聞電視臺稱,監聽丑聞爆發后,默克爾曾要求美國與德法簽署該協議。美國先是答應,丑聞漸漸平息后卻開始反悔。德國社民黨網絡顧問委員會的薩沙·洛博認為,“未簽互不監聽協議對德國政界是屈辱”。他表示,美國未來不排除對政府官員的間諜活動,這已經達到侮辱的上限,“討論必須得從歐洲的視角出發了”。 美國麥克拉齊報業集團文章稱,32%的德國人在民調中表示因為擔心被間諜盯上而不再用“臉譜”或減少了使用時間。在柏林,反對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活動的抗議示威很常見。亨茲勒的擔憂并非個案,這反映出德國乃至歐洲對美國間諜活動覆蓋范圍的恐慌。法國“數字世界”稱,法國生產重振部長蒙特布爾曾經提出讓“谷歌在歐洲成為非法”的極端說法,表明法國在這方面也有同感。歐盟將鼓勵出現“歐洲人的谷歌”。《俄羅斯報》17日題為“默克爾拋棄國際互聯網”的文章稱,考慮到歐盟正與美國就自貿區進行談判,提高保障自身信息安全水平對歐盟有利,這一建議會得到歐盟國家積極響應?;ヂ摼W到了“崩潰”邊緣? 總部設在倫敦的阿文報紙《生活報》評論稱,大西洋兩岸的傳統盟友關系因斯諾登泄密事件繼續發酵,雙方互不信任加劇,彼此間防范意識和行動都在升級。此外,歐洲有能力、技術和資金整合現有的互聯網結構,挑戰美國獨霸地位。不過,《紐約時報》稱,雖然德國對美國的監聽活動深感憤怒,但法國的反應相當曖昧,因為法國情報部門也在積極搜集通訊信息數據。奧巴馬和奧朗德上周在華盛頓的表態說明兩國就此問題的任何不協調已化解。法蘭西24電視臺稱,無論技術上是否可能,但保護歐洲信息安全已經被歐盟與德法兩國領導人提上議事日程?! ∫幻亓志用袷褂谩澳樧V”和在巴黎的朋友聊天,網絡將通過公司遠在8000公里外的美國俄勒岡州或者北卡羅來納州的大型數據中心,或者通過靠近北極圈的瑞典小鎮呂勒奧德上的數據中心。同樣,歐洲居民使用谷歌等“美國制造”產品,也要受制于美國。德國電信數據隱私和法律專家托馬斯17日告訴《環球時報》,這就是歐洲百姓使用互聯網產品時面臨的網絡安全難題。俄羅斯“市場領導者”網站稱,默克爾計劃聯手法國建立歐洲通訊網,以打破美國在互聯網領域的壟斷地位。對于解決美國對互聯網的壟斷地位問題,此前中國和俄羅斯等國曾向國際電信聯盟提出這一問題,但沒有得到支持。在無法得到國際組織支持的情況下,為保障本國網絡獨立,只能采取默克爾提出的這種措施?! ∪ツ?0月,德國就提出建立“零監控”網絡——德國國內通訊網。當時,32%由政府控股的德國電信宣稱,為了防止境外間諜和黑客對德國本地電子郵件內容的監視,建議設立一個德國國內的電子郵件通訊網。該通訊網使用德國的軟硬件設備,可覆蓋申根26國(不包含英國)。去年8月,該公司還推出了被稱為“產地德國的電子郵件”——為電子郵件加密以及信息流完全通過本國服務器的服務?!暗聡暋闭f,歐洲通訊網建立在德國國內通訊網的基礎上,而要建設歐洲通訊網,必須要實現“歐洲路由系統”,歐洲的各國通訊運營商還必須簽訂協議?! W洲通訊網的建設難度顯然大于德國國內通訊網。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網絡空間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安告訴《環球時報》,歐洲可以通過現有技術,對核心數據分等級,最為核心的可以通過點對點傳輸,不經過美國。但這需要歐洲有相應的服務公司來替代谷歌、思科等美國IT“八大金剛”,這個難度不小。秦安表示,從美國對互聯網設計來看,任何信息在發出和接收過程中都會流經美國?! 《砹_斯《導報》題為“國際互聯網到了破裂的邊緣”的文章稱,建立自己的網絡就像建議重新發明自行車一樣難以吸引投資者。英國《金融時報》17日稱,美國公司一直反對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建立“歐洲云”計劃,擔心這可能會使互聯網“巴爾干化”。該報認為,默克爾決定親自出面,支持以歐盟為中心的互聯網服務,此舉反映出這個問題在德國充滿政治色彩。復旦大學網絡安全專家沈逸17日對《環球時報》表示,這個舉動還牽扯到巨大的產業利益。歐洲可能會扶持相關企業,比如,建立一個歐洲本土的電子郵件公司。圍繞數據資源的互聯網競爭 有分析說,默克爾提出“歐洲通訊網”只是德國打擊美國監聽措施的一部分。德國《明鏡》17日說,作為對于美國國家安全局大規模間諜行動的回應,德國政府正考慮派遣特工人員監視英美等伙伴國情報機關在德國的活動。俄羅斯“雨”電視臺16日引述《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雜志主編盧克揚諾夫的話說,默克爾的憤怒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她建立獨立歐洲通訊網未必能夠成功,“從政治上講,美國會全力阻止這一行動,美國對歐盟國家擁有足夠的影響力。從技術上,可能性也不大。這需要大量資金,而歐盟經濟并不允許這樣做。因此這一建議只具有象征性意義”。 沈逸認為,隨著互聯網的開放,互聯網自由和個人數據保護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互聯網的競爭逐漸成為圍繞數據資源的競爭。秦安表示,互聯網的功能就是互聯互通,而且歐洲互聯網開放程度一直很高,默克爾提議搞一個歐洲的局域網,與現有網絡隔離,從技術上不太現實。他認為,互聯網目前的競爭和開放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網絡空間還存在很多法律空白,個人搞不清楚到底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許多國家在這方面也沒有想出更好的方法?!?/p>
環球時報201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