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學生就業難別全怪“拼爹”
文/張立美 山東讀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布《社會藍皮書: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指出,我國農村家庭普通本科畢業生就業最困難,失業率高達30.5%。家庭的城鄉背景對畢業生的就業機會有明顯影響,城市家庭出身的畢業生的就業率(87.2%)明顯高于農村家庭出身的畢業生(81.2%)。(2013年12月26日《人民網》)
盡管大學畢業生的家庭背景對其就業機會、就業職業和月薪都有著明顯影響,然而,筆者以為,雖然農村家庭本科生就業最困難,但是不能就此把所有責任全推給不公的制度,歸咎于“拼爹”,畢業生特別應當從自身找原因。從統計數據來看,“拼爹”對大學生就業有幫助,但影響力相當有限,并非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唯一決定性的因素,尤其是農村家庭專科生的就業率比農村家庭本科生就業率還要高,這就很難說明家庭背景對就業影響究竟有多大。實際上有家庭背景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是相當有限的,能夠通過“拼爹”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進入體制內的大學畢業生只占極少數。廣大大學畢業生,不管是出生于農村家庭,還是來自城市家庭,大都屬于沒有家庭背景的平民子女,他們在就業上的競爭主要還是靠個人的能力、水平和努力,而不是靠家庭背景的影響力。
教育話語創新更應該注重內容
文/郭文婧 湖北讀者
臨近歲末,又是一年大學考試季。學校為了嚴肅考場紀律,想出了很多辦法,徐州一所學校近日貼出寫有“嚴肅考試紀律,違紀處分當日下達,全國包郵(比你先到家)”的橫幅。學生表示,如果真的被處分包郵回家,回家過年一定不好過;學校表示這個橫幅的作用很明顯,也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2014年1月5日《中國新聞網》)
首先得肯定這所學校的與時俱進,教育的話語方式也只有從傳統的權力理論話語形式轉變為對話,才容易為學生接受。學校的初衷很好,這也是新形勢下增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應該堅持的正確方向。然而,此舉并不值得肯定。我們在追求教育話語創新時,不能只注重話語形式,而對話語內容考慮不詳。橫幅上的“作弊處分包郵”很好,將應該的程序義務換了學生熟悉的網絡語言,但“比你先到家”就問題頗大,至少在程序層面涉嫌粗暴對待學生正當權益。學校的育人,體現在點點滴滴,既要追求短效,更要追求常效、長效,在各方面都應努力成為社會表率。
“學費打折”折射民辦教育辦學困境
文/陳一凡 北京讀者
日前,湖南電子科技職院2010級一名畢業生向媒體反映,自己的母校推行學費“促銷”政策,鼓勵學生跨學年交納學費。比如5月前交納下學年學費減免10%,5月交費可減免8%,6月交費減免6%。而且學校還存在延遲發放助學金和用助學金抵扣學費等問題。(2013年12月30日《中國教育報》)
許多民辦院校,不享受國家財政支持,幾乎完全依靠學費保證運轉。受物價和人力成本的上漲壓力,以及生源危機的影響,許多民辦院校常常捉襟見肘,度日如年。從當前形勢看,不少民辦院校正承受著嚴峻的資金壓力,有必要得到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然而,“理解”并非容忍,“支持”并非縱容,學校提前預收學費甚至搞“打折促銷”在一定程度上是違規的。民辦高校要應對辦學困境,必須苦練“內功”;同時,政府部門也應加大對民辦教育的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