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峻峰 張懿
摘 要:文章對現行《架空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定》中圓形截面偏心受拉構件配筋公式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提出了采用“修正簡化配筋公式”計算偏拉構件的配筋,本公式可以直接用于掏挖基礎及樁基礎的配筋設計計算,也可用于快速校核基礎配筋,還可作為精確配筋計算搜索迭代的初始值。
關鍵詞:偏心受拉構件;原型基本公式;簡化公式;修正簡化公式
在送電線路工程掏挖基礎及樁基礎設計中,基礎配筋會遇到圓形截面偏心受拉構件的計算,現行《架空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定》(以下簡稱“線路規定”)中規定當偏心距e0≤rs/2時,可以使用簡化公式計算配筋,當偏心距e0>rs/2時,需要按混凝土規范“原型基本公式”計算配筋,原型基本公式為一組超越方程,配筋計算相當繁瑣,“線路規定”中采用的方法是使用圖表查系數法,這個圖表是76年版混凝土結構計算手冊中采用的圖表,雖然圖表查系數方法計算誤差大,但當時的條件決定了圖表法較實用。在電腦普及的今天這種方法顯然過時,且新混凝土規范2011版已經實施,采用新混凝土規范進行配筋計算是必然的,所以按新混凝土規范研究“修正簡化公式”計算偏拉構件是非常必要的,修正簡化公式在實際設計工作中也很實用,其計算速度和計算結果精度均優于圖表查系數方法。
1 原型基本公式和簡化公式
1.1 原型基本公式
解超越方程可先假定一個初始值α,初始值可按下述近似公式求得:
As=1.1N(1+1.25e0/rs)/fy;α=1.25fyAs/(0.47fcA+3fyAs);e0=M/N;
將初始值α及其余已知參數代入(1)式得到As1,再將初始值α和As1代入(2)式求得Mu,再將Mu及其余已知參數代入(3)式解出As2,比較As1和As2,如果兩者數值不相等,則將α+1/10000的步長(本文采用較小的初值向大值方向搜索),重復上述(1)、(2)、(3)計算過程,直至As1和As2接近相等,兩者不需完全相等,相差30平方毫米以下已滿足工程精度。
1.2簡化公式
鋼筋混凝土圓形截面偏心受拉構件配筋的簡化公式有兩個基本假定:一、假定全部荷載由所配鋼筋承擔,不考慮混凝土的有利作用;二、假定全部縱向鋼筋形成一個薄壁圓管,經上述假定后可套用材料力學應力公式:
σ=(N/As+M/W);W-為薄壁圓管截面模量;
As=2πδds;W=πδds2/4;σ=fy;rs=ds/2;δ為薄壁圓管厚度;將以上式子代入材料力學應力公式,整理后可得:As=N(1+2e0/rs)/fy
現行“線路規定”中規定需乘以1.1的配筋調整系數,得到如下“線路規定”中的簡化公式:
(1)不考慮鋼筋應力塑性分布時:
As=1.1N(1+2e0/rs)/fy;e0=M/N;M-為基礎設計彎矩。
(2)考慮鋼筋應力塑性分布時: As=1.1N(1+1.25e0/rs)/fy;
從以上推導過程可以看出,簡化公式計算配筋是較為保守的。
2 簡化公式分析及結論
2.1 簡化公式分析
現行“線路規定”中規定當偏心距e0>rs/2時,需要按混凝土規范“原型基本公式”配筋,由于配筋計算繁瑣費時,如果不用電腦編制程序計算,靠手算是不現實的,即使用電腦計算也需要假定一個較接近精確值的初始值,花最少的時間搜索到精確值。由于以上原因我們分析了最常用的五種基礎直徑,使用乘以配徑系數upl的修正簡化公式,使修正簡化公式計算基礎配筋不受偏心距e0≤rs/2的限制,修正簡化公式如下:
下面列出部分分析結果表1~表2:表中“原1.1As1”為按新砼規范原型基本公式計算的配筋值,“簡1.1As”為按修正簡化公式計算的配筋值,配徑系數upl值列于表中最后一列。
2.2 結論
總結歸納以上分析,我們給出以下幾種常用基礎直徑的配筋系數,使用配筋系數后,我們就可以很方便地采用“修正簡化公式”計算混凝土偏心受拉構件。配徑系數列表如下。
表3 配徑系數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DL/T5219-2005.架空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定[S].20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 94-200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S].2008.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S].2011.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2011.
作者簡介:潘峻峰(1973,4-),男,重慶萬州,工程師,現就職重慶三峽水利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事過電網施工、設計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