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摘 要:最近幾年國家不斷的進行革新活動,此時的城鎮養老保險工作也獲取了很大的發展,不過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具體的講述了當前時期該工作中面對的一些不利點以及應對方法等。
關鍵詞:城鎮養老保險;社會保障;制度完善
由于當前我國的城鎮化發展速度非常快,老齡化的步調也在加快。老齡化在很大的層面上表示著老人在總人口中占據的比例會不斷的增加,要擔負的養老費用也會不斷增加。同時,由于社會以及經濟等高速發展,物價在不斷的提升,要想把養老金的作用徹底的發揮出來還要切實的提升其支付能力。
1 當前城鎮養老保險面對的不利現象和形成緣由
1.1 我國城鎮養老保險發展概況
從覆蓋面和待遇水平看,2008年末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189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54萬人。2008年啟動新一輪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三年連調”計劃,2008年全國企業參保退休人員月基本養老金達到1100元,比上年末增加175元;從全國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情況來看,2008年全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9740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全年基金總支出7390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9931億元。
1.2 面對的問題分析
1.2.1公平性方面的不利現象
公平是社保不斷追求的發展目標,必須設立公平的社保制度,才可以保證其效率。作為社保體系關鍵要素的養老保險,理所應當的要將公平當成是關鍵的原則。身為一類社保制度,其要體現社會的合作能力,帶動社會發展,強調平等,不能有太大的差距。不過當前我國的該想保險就出現了不平等的問題,具體的體現在如下的一些層次中:首先,參保的人數少,區域差別明顯。2007年末全國城鎮就業人口29350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0137萬人,城鎮養老保險的參保率偏低,僅占城鎮就業者的68.6%。而且,雖說國家實施的是綜合的養老保險體系,不過在區域間還有一定的差距。在那些較為發達的區域,各種群體,比如個體戶以及民工等等都能夠參保,不過在那些發展不是很好的區域并沒有發展到這個程度。其次,待遇差距非常明顯。該項保險針對不一樣的就業人群來講,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針對公務員等群體來講,國家財政預算給付水平約為其最后一年基本工資85%的基本養老保險;對于其他事業單位職工、一般企業職工、自由職業者、城鎮個體工商戶業主以及在城鎮個體工商戶的從業者來說,其養老金由職工退休時所在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30%及個人賬戶基金的1/120共同組成。
1.2.2 效率方面的不利點
首先,基金沒有足夠的保值以及增值水平。通過相關專家的研究我們得知,如今我國的該項基金的收益呈現出降低的趨勢,無法實現保值。其次,基金支出大于收入。2005~2007年我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每年的征繳收入分別為4312億元、5215億元和6494億元,總支出分別為4040億元、489r7億元和5965億元。雖然從收繳和支出的數字上看基本保持平衡,但是收繳的養老保險費用中包括企業繳納的10%~25%不等的社會統籌養老金及個人繳納的8%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的那部分費用必須在其離退之后才可獲取,所以單單的靠著社會統籌費用是無法應對的,所以就存在了支出超過收入的現象。那些不足只能借助于個體上交的資金來維持了,此時就導致個人資金沒有按照規定實現累積。
1.3 問題形成的緣由
1.3.1 當前制度面對的不利點分析
首先,有關的法規創建工作發展非常緩慢。缺少高效率的法規條例以及綜合化的制度,是當前的養老保險存在眾多問題的關鍵緣由。其次,保險制度面臨分割問題。當前的制度非常清楚的對各種類型的單位的員工使用不一樣的制度。第三,沒有明確的個人賬戶。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設計本來是為了達到公平和效率的統一,并且為人口老齡化的危機儲備資金,不過個體賬戶不清晰導致具體的運作情形和發展目的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最后,沒有有效的處理好轉制負債。
1.3.2 制度運作時期面對的問題
首先,資金在保值增值方面面對很多的問題。股票行業發展不是很好,二級市場交易基本限于證券交易所中,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占流通量的90%,占據非常主導的位置,不過其存量規模十分小,而且波動明顯,很容易被操控。其次,國家的監管不當。具體的表現在公平以及效率兩個方面。最后,沒有綜合有效的社會監督體系。該項基金的支付主體是單位和工作者,必須將這些群體放到監督主體的行列里面,才能夠確保監督存在的意義。
2 針對問題提出的應對方法
2.1 強化法制創建的力度,完善相關的法規條例
應盡快建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草案)》相配套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對于實際存在的問題詳細的分析,以此來確保保險能落實好。要想確保養老保險能夠發揮實際的意義,就要不斷的完善目前的法規條例。
2.2 避免制度分離,形成綜合制度
要改革當前對機關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以及企業中的職工適用不同政策的養老保險制度。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要求,現有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轉制成政府機關,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余下的單位真正發揮事業單位職能,這樣也會減小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阻力。
2.3 清晰的論述個人賬戶
要清晰的論述個人賬戶是屬于個人的,其中的資金是私人的。我們國家如今的制度中存在著個人和社會統籌兩種賬戶,它們的資金出處以及使用方向和特點等是完全不一樣的,個人賬戶中的資金是個人上繳的,主要的使用方向是在員工退休之后為其養老的,其累積的性質非常的明顯。但是對于后一種來講,它的資金是來源于單位的,用于為當期老年人提供最基本標準養老保障,具有現收現付性質;這兩類賬戶理應經由不一樣的機構,按照不一樣的管控模式來開展管控活動。假如后者無法負擔當年的養老費用的話,可以許可其向前者借貸,不過要按照嚴格正規的程序來實施。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個人賬戶的資金有效累積。
2.4 積極分析轉制成本,合理應對負債問題
如今在處理轉制成本的時候是按照社會統籌來負擔的,對于差額部分通過個人賬戶來補足,但是從實際情況中我們得知這種措施并不合理,其帶來很多的弊端。針對過去活動導致的轉制費用,國家要積極的處理。
2.5 完善資本市場,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在資本市場不成熟的情況下,一方面,應當首先把握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政府應遵循制度要求選擇銀行存款、買賣國債或其他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進行投資,也可選擇一些穩定的、前景較好的政府長期項目進行投資。另一方面,政府應積極為基金的投資提供必要的環境,拓展其可投資范圍,增強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2.6 加強監督,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基金監管模式
應逐步健全對養老保險的社會監督,逐步實現多層次的基金監管模式,以保證養老保險基金規范、合法地運行。
參考文獻
[1]李建民,原新,王金營.持續的挑戰-21世紀中國人口形勢、問題與對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2]趙志剛.中國公共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整合[J].中國軟科學,2008.
[3]肖嚴華.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公平問題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8.
[4]劉昌平.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統賬結合”制度的反思與重構[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