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興
摘 要: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要對農業發展非常重視,這樣能夠更好的保證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糧食安全,同時也要更好的提高農民的收入,降低國家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嚴重貧富差距。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農村發展經驗進行總結,能夠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也能對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措施進行保證。
關鍵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重要意義
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不僅對農民收入能夠帶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能更好的對國家經濟進行影響,為了更好的發展農村,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進行分析,同時找到解決的措施,這樣能夠保證農村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1 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1.1 農業發展方式粗放
我國一直以來都是農業發展大國,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發展方式非常粗放的情況,這樣也使得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應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很大的壓力。我國經濟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人口數量在不斷增長,同時在結構方面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人們的消費結構也在不斷變化,這樣就使得加工需求量也在不斷增長。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城市化水平在不斷提高,這樣就使得城市建設過程中耕地面積出現了不斷建設的情況。而且,我國在淡水資源方面相對比較短缺,在空間和時間分布上出現了嚴重不均的情況,而且城市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對地下水資源進行了過度的開采,這樣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缺少水資源成為了主要的限制因素。現在,農村勞動力出現了大規模的轉移情況,這樣就使得農業在發展過程中留在農村的勞動力水平出現了整體素質下降的情況。
1.2 農村經濟發展滯后
在發展農村經濟的時候出現了社會發展滯后的情況,同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也出現了目標任務十分繁重的情況。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滯后的情況,農民在收入方面也出現了非常低的情況,因此,導致城鄉收入差距出現了不斷擴大的情況。現在,為了更好的提高綜合國力,對農村經濟建設要進行重視,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家庭經營性收入出現了增長空間不大的情況,在很多的地區進行農業生產的時候還是在沿用以前的發展方式,同時農村勞動力也出現了很大程度的轉移導致經濟收入方面出現了放緩的情況。農村公共服務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基礎設施在進行建設的時候出現了水平過低的情況,同時在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方面也出現了較低的情況。農村集中供水覆蓋率是非常低的,很多的地區在進行農業生產的時候對地下水資源帶來嚴重的破壞。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更好的解決,這樣對農村經濟發展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1.3 城鄉經濟發展不協調
在農村發展過程中,城市的帶動作用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樣就使得城鄉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十分緊迫的情況。城鎮人口增長滯后于城市空間擴張,而且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半城市化的情況,這樣使得城市產業化發展過程中也是存在著農村帶動能力不足的情況。
2 今后農業農村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基本思路
2.1 目標任務
農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實現新的發展,建立農業產業體系,同時對體系也要進行完善,這樣能夠更好的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同時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也是非常好的。農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對綜合生產能力進行提高,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的供應。在農村建設過程中要不斷應用新的理念,在收入方面要不斷進行增加,同時對農村基礎設施要不斷進行完善,這樣能夠更好的對農民的生活的環境進行改善。農村在發展過程中,文化事業、教育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也要進行改善,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要進行更好的發展,促進農村發展環境的變化,同時在城鄉一體化格局方面也要進行改善。城鄉實現統一規劃能夠更好的促進城鎮建設,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在空間布局方面也要進行優化。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也要進行建立,這樣能更好的對農民工的權益進行保護。
2.2 基本思路
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總體的思路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將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的發展方向。同時將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這樣能夠更好的對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進行更好的解決。在城鄉發展過程中,要堅持基本發展戰略,保證農業的發展就是保證國家經濟建設的基礎,同時在農村經濟建設的時候要提高投入的比例,這樣能夠更好的建立新的體制,同時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也能更好的增加農民的收入,促進農村社會更加和諧的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3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3.1 加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以改善農田灌溉條件和提高耕地質量為重點。大幅度增加各級財政用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補助的專項資金規模,整合各類項目投入資金。深化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個體經營、股份合作和承包經營等多種形式,探索農業灌溉工程運行管理的財政補貼機制,健全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機制。以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一是實施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加大對優勢農產品和優勢區域的扶持力度,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優勢產區集中,引導生產、加工、流通、儲運等設施向優勢產區集聚,加快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農產品產業帶。二是要突出產業發展重點。對于糧食、棉花、油料等大宗農產品,要繼續推進高產創建,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和供給保障水平。對于蔬菜、水果、花卉等園藝產品,要推進集約化、設施化生產,提高專業化、規模化生產水平。對于畜牧、水產等養殖業,要推進標準化健康養殖,提高質量安全水平。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
3.2 以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節約農業。開發推廣節能技術,鼓勵生產和使用節能環保型農業機械。加大節水和排灌機械購置的補貼力度,鼓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推進農業節水與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加快普及農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引導農民節約使用種子。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緩釋氮肥技術,引導農民科學使用化肥。推廣科學飼養技術,發展節糧型畜產品和水產品。二是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積極培育以非糧油作物為原料的生物質產業,推進農林副產品能源化、資源化利用。延伸農業產業鏈,將各種農產品加工的副產品和廢棄物進行系列開發和深度加工。鼓勵規模化養殖場和農村社區集中建設大中型沼氣設施,推進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等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在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開展循環農業試點,探索發展循環農業的有效模式。三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強化對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的保護,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草原建設和保護、退牧還草、水土流失治理、濕地保護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等生態工程建設。保護珍稀物種和種質資源,防止外來動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種入侵。鼓勵生產和使用新型化學投入品,科學使用肥料、農藥和農膜。推廣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推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技術。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形成有利于保護自然資源和農業物種資源的激勵機制。
4 結束語
在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是基礎,本身我國就是農業發展大國,對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進行更好的解決,能夠更好的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同時也能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才能更好的保證農業發展過程中獲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