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奎
摘 要:膜下滴灌措施的使用,促進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節省用水用肥等各個方面成本提升農民自身利益,并且對提升國內農業在世界上的地位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文章主要對膜下灌溉措施的特點、留存情況、制造的利益與膜下灌溉措施的發展進行了非常具體的講述。
關鍵詞:膜下滴灌技術;應用;效益
引言
膜下滴灌措施是現在最有用的節約水資源灌溉措施之一。我國最開始使用膜下滴灌措施主要是在新疆等非常干旱的區域。經過結合使用覆膜栽植措施搭配膜下滴灌措施,組建了高效能節約水源的農業形式。
1 膜下滴灌技術及特征
膜下滴灌就是將項目節約用水滴灌措施以及農藝節約用水覆膜栽植兩相措施集中為一項的農業節約用水措施,就是把滴灌的毛管埋設在地膜下面,并且移植管道送水等措施,組建大田膜下滴灌體系項目。
1.1 脫鹽優良豐收
膜下滴灌是把滴灌所用的毛管埋設在地膜下面,降低了每棵植物之間水分的揮發,并且水分進入到土壤內能夠溶解的鹽分就會溶解在水里,同時伴隨著水分朝附近擴散,鹽分就能夠分散到濕潤帶的末端,滴灌位置發展為淡化區域,這樣農作物的根系主干能夠和淡化區域形成最佳狀態,為農作物的成長提供最佳的水分、鹽分條件。膜下滴灌能夠溶解土壤中可以溶解的鹽分,也能夠在適宜的時間適當的調節土壤中的空氣、水分、肥料、熱量等為農作物的成長提供最佳的條件,最大程度的使用光合作用。膜下滴灌能夠調節掌控水分肥料鹽分氣體熱量達到最佳狀態,能夠推動農作物進行光合作用,提升農作物優良產量。
1.2 節水抑鹽
在干旱區域內降水量很少,蒸發嚴重,植物間的無效蒸發能夠致使土壤再次形成鹽漬化。鹽分伴隨著水的降落而降落,水分揮發流失鹽分卻留在原地,這是土壤再次形成鹽漬化最關鍵的原因。膜下滴灌改善了普通條件下土地蒸發水分的環境。在大氣層的作用下,土壤鹽分普遍體現為何表土累積的過程,不過因為覆膜栽植阻礙了土壤水分以及大氣層間的連接,改善了物質上層的環境,進而能夠成功阻止土地水分蒸發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土壤水分的使用價值,還有很明顯的節水用途,進而阻止了鹽分向上移動降低表面反鹽的程序。
1.3 減少深層滲漏
土壤再次出現鹽堿化除去大氣蒸發的功能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要素就是因為地下水位埋藏的比較淺。在大氣蒸發的影響下,地下水位經過毛管影響下持續把能夠溶解的鹽分地下水運送到土壤表層,水分流失之后鹽分就會在土壤表面生成鹽漬化土質。避免以及根除土質鹽漬化最關鍵的措施就是將地下水位掌控在臨近埋設的地下水附近。膜下滴灌能夠對個別區域進行灌溉,可以多次將較小水量濕潤植物根系,防止了水分的流失。膜下滴灌經過幾年的運用以及研究,地下水的埋藏能夠向下深入三米到五米,潛水水分揮發的可能性降低,能夠掌控地下水向表層反鹽的現象。從田地執行結果來講,膜下滴灌措施能夠獲取三項效果,洗鹽、節約用水、降低深層滲漏。
1.4 自動化控水程度高
膜下滴灌灌水系統是嫁接了有壓提水、管道輸水、毛管配水的田間管道化,管網輸水利用率高達95%以上。為農業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技術基礎,使傳統農業向集約化、規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2 膜下滴灌技術在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2.1 膜下滴灌技術推廣應用的市場在農村,由于長期以來,農民節水意識淡泊,已形成由經驗判斷怎樣灌水,而且對節水灌溉知識了解甚少,因此,應加大節水宣傳力度,加強節水知識的培訓及教育,從而使農民轉變觀念,積極采用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
2.2 滴灌帶由于是塑料制品,受溫度影響較大,給施工帶來一定的不便;在使用中由于人為原因,損壞現象嚴重。
2.3 對廢棄的滴灌材料回收不到位(特別是毛管),造成“白色污染”之上又加上“黑色污染”。
3 膜下滴灌的效益分析
3.1 經濟效益
據測算膜下滴灌與大水漫灌比較,畝產量增加 20% 以上,節水40%~50%,化肥、農藥利用率提高 20%,每畝節約生產成本 50 元,土地利用率提高 8%。
3.2 社會效益
膜下滴灌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用水方式,為更好進行田間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水資源的利用率。
3.3 生態效益
實施膜下滴灌技術,可有效改良農田的土壤結構,防止土壤次生鹽堿化,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向節約農業、精確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轉變,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4 研究方向
預計在未來幾年內,膜下滴灌技術研究可望取得以下進展:
4.1 膜下滴灌條件下的土壤水熱鹽動態變化規律。考慮土壤溫度梯度,進一步研究土壤的水熱變化規律; 考慮降雨、蒸發、根系吸水、土壤氣體運動以及土壤水分運動的滯后效應,進一步深入研究土壤水分變化規律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考慮水鹽運移規律、鹽分動態分配等因素, 進一步研究膜下滴灌條件下土壤耕作層的脫鹽排鹽問題。
4.2 膜下滴灌條件下作物的水肥耦合技術。進一步探明膜下滴灌作物對水肥的需求規律;定量研究不同的水肥組合對膜下滴灌作物產量、生物學特性、水肥利用效率以及品質的影響;在水分、養分交互作用的基礎上, 針對不同作物的生理特性和當地的氣候條件、土質情況,提出增產增收的水肥耦合理論,并建立最佳的水肥管理模式。
4.3 全面科學使用膜下滴灌措施。膜下滴灌措施包含了很多項新式措施的綜合農業新措施,是一項項目體系。協調的運行使用才可以展現其效果功能,只要有一方面沒有根據標準開展,可能都會成為體系運行使用的障礙,導致膜下滴灌措施的優勢不能夠全面的發揮,無法實現最佳結果。所以,在普遍推廣使用膜下滴灌措施時,每個機構還要按照各個項目措施形成的工作原理以及根本狀況,綜合本地的實際狀況,通過實驗探索擬定出適宜自身、自家田地的詳細執行計劃,提供給操作人員。如灌水措施機制,是按照自身機構的土壤環境、氣候環境、水源狀況、栽植作物、生長狀況、需求水量的標準和地面水分揮發以及作物水分的蒸發狀況,以多澆少灌溉、適當的進行調節損失為根本進行。施肥措施是按照栽植農作物不一樣的成長發育狀況對肥料的需求規則按照多次施肥每次量不大、水與肥料一起為標準,確保膜下滴灌措施使用好。
5 結束語
膜下滴灌措施是現在能夠完成精確澆灌農作物的根本灌溉方式,經過大范圍的執行、使用以及普及,能夠充分的發揮出其節約水源、完善生態條件的功能,同時把農業制造商的精確澆灌、精確栽植、精確用肥、主動化掌控、智能化監管等高新科學措施的使用全部都變成現實。進行節約用水的農業開發,普及高效能澆灌措施,是完成水土能源能夠發展以及農業能夠發展的關鍵條件。膜下滴灌不僅能夠推動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利于社會、經濟的進步,為創建更加和諧的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膜下滴灌措施的使用發展還為農業的發展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對推動農業飛速的發展有著關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徐曉杰,李希文.膜下滴灌技術的有關探討[J].農業牧區機械化,2011(1).
[2]陶銳.膜下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農村科技,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