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李清
這幾年,大學生就業情況一直受社會高度關注,每年都有畢業生的就業和薪酬排行榜。但以往大多只是按不同專業來排名,并沒有整體上比較文理科的情況?,F在這項最新的調查結果告訴我們,總體而言,學文科的畢業生掙得要比理工科的少。那么,是不是該讓考生都去報考理科,宣傳“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呢?
其實,文科畢業生薪酬低于理工科,并不是什么怪現象。旅美學者薛涌曾經撰文指出,根據“全美大學與雇主聯合會”的數據,畢業生起薪最高的專業是化學工程、電器工程、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金融等,文學、語言、歷史等“不實用”專業的學生,起薪遠在其后。也就是說,文科畢業生薪酬較低,可能是個全球性的普遍情況。然而,有很多人對文科生“不值錢”不服氣。在現實中,也有很多人呼吁大學加強人文教育,不要把大學變成技術培訓學校。
那么,文科畢業生薪酬較低,在人才市場上受冷落,究竟合不合理呢?筆者以為,這要從多個方面去理性看待。其一,現在無論文科還是理科,大學畢業生薪酬整體是偏低的。其二,專業的“有價值”,不等于應當用掙錢多來衡量。反過來說,愿意選擇基礎性人文類專業,去研究“涉及人類文明的大問題”,就要有畢業后可能拿低薪的心理準備。其三,風物長宜放眼量,畢業時起薪低,不代表未來收入低。
筆者想說的是,選擇什么樣的專業和職業都是個人自由,追求較高收入也無可厚非。而作為學子,無論學習什么專業,都要在掌握一技之長、憑能力賺錢養家的同時,有一定人文關懷?!赌戏街苣吩鴪蟮肋^德國一位喜讀哲學的下水道工人,“當我在黑暗的下水道里工作時,回味著昨晚看的黑格爾,連污水都變得美好起來。”我們是不是需要學學這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