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齊魯石化醫院集團中心醫院,山東淄博 255400
綜合護理干預改善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效果觀察
李珍
齊魯石化醫院集團中心醫院,山東淄博 255400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改善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該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5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神經傳導速度變化。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34%,顯著優于對照組的75.47%(P<0.01);兩組患者治療后感覺、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均較該組治療前提高(P<0.01,P<0.05),觀察組提高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明顯提高神經傳導速度,有效改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綜合護理干預;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效果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于神經系統的常見慢性并發癥,主要表現為對稱性肢端感覺異常、灼熱感、痛覺遲鈍等。臨床研究證實,有效的護理有助于增強臨床療效。該研究選擇2012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53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并設常規護理組作對照研究,旨在探討一種能夠增強療效的護理方案,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及預后。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該組106例患者均為該院住院治療的DPN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及DPN診斷標準[1]。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53例。觀察組男30例,女23例,平均年齡(54.2±7.1)歲,2型糖尿病病程(10.2±7.6)年,DPN病程(3.4±1.7)年,空腹血糖(8.3±2.2)mmol/L;對照組男29例,女24例,平均年齡(55.3±7.5)歲,2型糖尿病病程(10.5±7.7)年,DPN病程(3.3±1.6)年,空腹血糖(8.3± 2.3)mmol/L。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腦及血液系統疾病;②治療前3周內應用營養神經藥物者;③患肢皮膚發生破潰者;④其他病因所致周圍神經病變。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相同治療方案:降糖、降脂、調整血壓,鹽酸丁咯地爾注射液靜滴及甲鈷胺片口服。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糖尿病及DNP知識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監測血糖、足部保健及適當鍛煉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包括:(1)多樣化健康教育:開展生動的多樣化健康教育,可針對患者需求以集體講課與個別指導形式結合進行,指導患者認識DPN的表現及危害,集體講課講解共性問題,個別指導采取一對一形式,對理解能力低或依從性差的患者,可反復講解相關知識直至患者理解并落實到行動上。可采取有獎答題等喜聞樂見的形式,督促并提高患者的主動性及參與性[2]。(2)足部護理:按醫囑取毛冬青、丹參、雞血藤、艾葉等中藥進行中藥浴足,將煎煮好的中藥倒入足浴盆,先用藥物蒸汽熏蒸雙足至膝關節,待藥液溫度下降至38℃后再將雙足及雙小腿放入盆中泡洗,酌情加入適量熱水保溫,1次/d,30 min/次。(3)肢體按摩:浴足后,用軟布將患肢擦干,由專業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肢體按摩,按照足趾→足底→足背→足跟→足踝→小腿的順序進行,可重點按摩足底涌泉、足背太沖、三陰交及足底各反射區穴位,1次/d,30 min/次。(4)下肢運動:指導患者每日進行以下運動:①腳跟提起、放下;②腳尖翹起、放下;③雙手扶椅背彎腰;④雙臂交叉于胸前端坐,站起后雙上肢自然下垂;⑤平臥位,雙下肢抬高45°保持2 min后平放5 min,再下垂2 min。上述動作每日各重復10~15次。兩組患者均于2周后評價療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肢端疼痛、麻木感及其他自覺癥狀改善情況,護理干預前后分別行肌電圖檢測兩組患者正中神經、腓神經神經傳導速度。
1.4 療效評價標準
①顯效:肢端疼痛及麻木感明顯減輕,自覺癥狀消失或明顯緩解,肌電圖示正中神經及腓神經傳導速度增加≥5 m/s;②有效:肢端疼痛及麻木感輕度減輕,自覺癥狀有所緩解,肌電圖示正中神經或腓神經其中一項神經傳導速度增加≥5 m/s,或兩項增加<5 m/s;③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肌電圖無明顯改善[2]。
1.5 統計方法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34%,顯著優于對照組的75.47%(χ2= 7.361,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神經傳導速度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神經傳導速度均較該組治療前提高(P<0.01,P<0.05),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比較(±s)
注:與該組治療前比較,*P<0.0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時間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正中神經腓神經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正中神經腓神經觀察組(n=53)對照組(n=53)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41.93±3.12 (50.57±3.28)#△41.74±3.15 (45.44±2.86)*36.37±2.66 (47.18±3.25)#△36.41±2.71 (42.74±4.41)*44.63±3.92 (51.94±3.78)#△44.51±3.99 (48.15±3.36)*41.20±3.06 (50.68±3.54)#△41.13±3.09 (46.55±3.34)*
當前,DPN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考慮與氧化應激損傷、高血糖及神經營養因子缺乏等因素有關,臨床治療該病以改善微循環及營養神經為主,并輔以常規護理,但臨床療效不甚理想,該研究中常規治療輔以常規護理總有效率僅為75.47%。趙嬋[3]對24例DPN患者實施護理教育干預,總有效率為91.6%,較常規護理的對照組(62.5%)顯著提高;張清顏[2]對46例DPN患者實施中藥浴足、按摩、下肢運動等足部護理干預,總有效率為93.48%,較常規護理的對照組(77.78%)明顯提高,且能明顯改善神經傳導速度。該研究中,對53例觀察組患者實施多樣化健康教育、足部護理、肢體按摩及下肢運動綜合護理干預,結果表明,總有效率達94.3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47%,觀察組神經傳導速度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臨床療效較滿意,與上述報道結果一致,考慮與下列因素有關:①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預能夠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從而提高患者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繼而提高臨床療效;②浴足中藥具有活血、通絡及止痛作用,蒸汽則通過熱效應達到擴張血管及改善微循環的目的,并能促進藥物吸收[4];③肢體按摩及下肢運動均有助于改善微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從而有效改善感覺障礙、疼痛等癥狀。多種護理干預方法的綜合使用,可通過不同機制共同發揮作用,最終提高臨床療效。可見,綜合護理干預用于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明顯提高神經傳導速度,有效改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4-5,23-24.
[2]張清顏.足部護理干預對46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神經傳導速度和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81-82.
[3]趙嬋.護理教育干預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9):226-227.
[4]安玉珍,陳麗霞.2型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中藥熏洗足部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3):1196-1197.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n(%)]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時往往無自覺癥狀,因此,導致對血糖的控制重視程度不夠,在治療過程中不能嚴格依從飲食及治療計劃,導致血糖控制較差,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進行護理干預十分必要[1]。在糖尿病患者入院后采用預見性的護理措施,加強對患者的疾病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高血糖帶來的危害,了解飲食控制、合理運動等基礎治療措施對血糖控制的重要意義[2-3],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針對不同文化層次和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可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使患者容易理解,易于接受。接受糖尿病治療的患者,部分患者對胰島素存在抵觸情緒,認為胰島素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往往不愿使用,針對這樣的患者,要進行充分的溝通,打消患者疑慮,同時讓患者了解,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平緩的心態,更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療[4],在對兩組患者觀察發現,治療組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措施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不同的人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同時要使患者充分了解低血糖的癥狀,在發生低血糖時能夠進行自我判斷。對于應用中長效胰島素的患者,必要時可以夜間加餐,避免夜間低血糖的發生[5],對比發現,研究組患者低血糖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而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研究組也高于對照組,說明采用預見性護理措施能夠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減少低血糖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宋金滿.預見性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0):124-125.
[2]張麗娜.預見性護理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癥中的做法[J].中國療養醫,2013,22(4):347-348.
[3]曾小麗,張惠玲.預見性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鄖陽醫學院學報,2010,29(1):88.
[4]林仙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預見性護理[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 (13):67-68.
[5]陳璐.預見性護理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中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4,35 (17):3883-3884.
(收稿日期:2014-09-18)
R47
A
1672-4062(2014)12(a)-0131-02
2014-09-09)
李珍(1972.12-),女,齊魯石化醫院集團中心醫院骨外二科,臨床護理專業,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