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娟
長春市寬城區醫院,吉林長春 13005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44例臨床心電圖分析
朱利娟
長春市寬城區醫院,吉林長春 130051
目的分析糖尿病伴冠心病病患心電圖特點。方法選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該院使用心電圖進行住院觀察的冠心病病患144人,按照病患是否伴有糖尿病病癥將其分成兩組,糖尿病伴冠心病組74人,冠心病組70人,根據心電圖的結果對比分析兩組病患ST段壓低次數和各種心律失常類型。結果糖尿病伴冠心病組中的病患無癥狀心肌缺血與嚴重心律失常情況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通過分析心電圖診斷結果得知,糖尿病伴冠心病病患容易發生無癥狀心肌缺血與嚴重心律失常。
糖尿病;冠心病;心電圖
冠心病病患的高危因素之一是糖尿病,伴糖尿病的冠心病病患屬于特殊病患,其預后、臨床表現、病理機制都與冠心病病患不同,易產生無癥狀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嚴重時會導致病患猝死,所以在臨床診斷中應引起高度重視。為分析糖尿病伴冠心病病患心電圖特點,選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該院使用心電圖進行住院觀察的冠心病病患144人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使用心電圖進行住院觀察的冠心病病患144人,按照病患是否伴有糖尿病病癥將其分成兩組,其中糖尿病伴冠心病組74人,冠心病組70人。糖尿病伴冠心病組中,男性44人,女性30人;年齡最小41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為(57.3± 2.8)歲。冠心病組中,男性38人,女性32人;年齡最小43歲,最大81歲,平均年齡為(60.8±3.7)歲。排除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嚴重肺心病、先天性心臟病、惡性腫瘤以及拒絕接受本次研究的病患。兩組病患在研究前全部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兩組病患的年齡、性別等臨床基本資料,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以對比。
1.2 研究方法
該次研究使用的動態心電圖為英國生產的,型號為OXFORE-OPTIMA,通過三導聯磁帶對24 h內心電圖的動態監測結果進行記錄,心電圖診斷結果使用計算機對ST段進行實時回顧分析。心肌缺血的診斷標準為,ST段水平下移或向斜下方壓低,幅度≥1 mm,持續時間≥1 min。
1.3 統計方法
使用計算機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兩組病患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用均值±標準差代表兩組病患的計量資料,用t值對兩組病患的計量資料進行檢驗,用χ2對兩組病患的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病患心電圖缺血性ST段壓低次數與心肌缺血時心率范圍,詳情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病患心電圖缺血性ST段壓低次數與心肌缺血時心率范圍
糖尿病伴冠心病的臨床表現癥狀不明顯,通常以各種心律失常、無痛心肌梗死、無癥狀心肌缺血出現。有資料顯示,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是因自主神經病變,無癥狀心肌缺血發生率高達50%以上。導致糖尿病伴冠心病發病率高的原因有多種,包括:血小板異常、脂蛋白糖化、血紅蛋白糖化、糖脂代謝紊亂等,這些因素加快動脈血管硬化,并且由于心臟神經損傷,導致心肌血管病變,造成內源性物質β-內啡肽濃度上升,這也是導致糖尿病病患產生無痛性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伴冠心病病患通常無心絞痛癥狀,從動態心電圖檢測結果中可以看出無癥狀心肌缺血發生率上升,證明糖尿病伴冠心病病患主要為無癥狀心肌缺血。
綜上所述,糖尿病伴冠心病病患容易發生無癥狀心肌缺血與嚴重心律失常,臨床治療時應引起高度重視。
[1]許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動態心電圖監測分析[J].上海醫藥,2010,31(14):190-191.
[2]廖虹.動態心電圖對糖尿病無痛性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25(12):307-310.
[3]楊小花.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14):613-614.
[4]吳齊英.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動態心電圖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2,13(9):516-517.
[5]冷利華.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動態心電圖與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的對比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3,32(13):277-279.
R587.2
A
1672-4062(2014)06(a)-0036-01
2014-03-03)
朱利娟(1969.12-),女,吉林省長春市人,大專,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心電圖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