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強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東善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南京 211000
社區糖尿病管理對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影響分析
鄭宏強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東善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南京 211000
目的 探討社區糖尿病管理對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期間的102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患者僅根據醫生提供方案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加入社區管理措施。記錄干預前后血糖變化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患者滿意度、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等,給予統計學分析后得出結論。結果兩組患者經不同方法進行社區管理后空腹血糖含量均較之前顯著下降,但研究組下降效果更為明顯;研究組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僅為9.80%,顯著低于對照組21.57%;研究組對社區管理滿意度及糖尿病知識知曉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糖尿病患者給予針對性的社區管理措施可顯著改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及糖尿病知識知曉情況,保障患者生存質量。
社區;糖尿病管理;生存質量
該文將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間對該社區102例糖尿病患者進行跟蹤研究,從而探討社區糖尿病管理對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效果,為提高糖尿病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提供可靠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02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53例,年齡37~75歲,平均年齡(61.29±2.24)歲,病程3~16年,平均病程(7.88±1.02)年。按照抽簽方式將9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51例)與對照組(5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例數等)具有臨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納入與排除標準①經臨床檢查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無心臟、肝臟、腎臟等機體重要器官嚴重器質性病變;③無精神類疾病、惡性腫瘤疾病;④未處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時期;⑤意識清醒、智力正常;⑥對該研究具有知情權。
1.2.2 研究方法對照組糖尿病患者未實施任何社區主動管理服務,僅根據醫生提供方案進行治療,若患者尋求幫助可提供被動社區服務;研究組患者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加入社區管理措施。對兩組糖尿病患者均持續觀察2年,記錄其干預前后血糖變化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患者滿意度(自擬滿意度調查表,掌握患者對社區糖尿病管理工作滿意情況,內容包括管理措施、服務態度、血糖控制效果等,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滿意度越高)、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自擬糖尿病相關知識調查表,掌握患者管理前后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內容包括診斷、治療、并發癥等,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越好)等,給予統計學分析后得出結論。
1.2.3 社區管理措施①組建社區糖尿病管理小組,組長為社區衛生服務團隊隊長(社區醫生、具有專業知識的主治醫師),組員包括社委會副主任,社區衛生站義務人員,檢驗科、慢病管理科成員以及部分社區志愿者;②建立完善的社區糖尿病管理規章制度,收集研究組51例糖尿病患者詳細資料,包括藥物治療史、目前用藥情況、原發疾病、繼發疾病、依從性、家庭及社會生活情況(飲食、運動、休息、交際等)等;③設立咨詢處或咨詢熱線,耐心解答患者疑問;④定期組織患者及家屬進行座談會,交流血糖控制經驗,探討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提出解決方法;⑤給予必要的飲食指導,告知控制糖分攝入量對疾病治療及預后的重要性,飲食原則應清淡易消化,忌煙酒;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鼓勵患者每日運動量不應<30 min,主要選擇有氧運動方式,如慢跑、游泳等,運動前后應嚴密監測血糖值,避免低血糖發生;⑦主動上門或電話回訪,詢問近期糖尿病患者遵醫囑治療情況及血糖控制效果;⑧講解遵醫囑治療重要性,以及未遵醫囑治療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⑨每月進行一次免費血糖檢測,根據血糖檢測結果適時調整給藥方案;⑩每季度舉辦一次糖尿病健康知識講座,制作展板、宣傳冊等物品,告知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如發病原因、飲食控制、并發癥種類等;11定期匯總該時間段工作情況,逐個分析糖尿病患者病情變化、依從性等內容,制定今后工作中的重難點;12及時記錄并適當采納糖尿病患者及家屬對社區管理工作意見及建議。
1.3 統計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s),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糖控制
兩組患者經不同方法進行社區管理后空腹血糖含量均較之前顯著下降,但研究組下降效果更為明顯,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2.2 并發癥
兩組糖尿病患者經不同方法實施社區管理后,研究組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僅為9.80%,顯著低于對照組21.57%,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2。
2.3 滿意度及知曉率
兩組糖尿病患者經不同方法實施社區管理后,研究組對社區管理滿意度及糖尿病知識知曉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對比結果
表1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含量變化情況對比分析[n=51,(±s),mmol/L)]

表1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含量變化情況對比分析[n=51,(±s),mmol/L)]
注:*表示與對照組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與管理前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時間管理前管理后研究組對照組10.92±2.14 10.79±2.03 (6.43±0.34)*★(7.89±0.79)★

表2 兩組患者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分析[n=51,n(%)]
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知曉情況及社區管理滿意度對比分析[n=51,(±s),分)]

表3 兩組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知曉情況及社區管理滿意度對比分析[n=51,(±s),分)]
注:*表示與對照組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屬于慢性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治愈措施,僅可通過藥物控制體內血糖含量,且該病致殘率及致死率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結構及飲食習慣改變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糖尿病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已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
研究表明[2],目前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均在家自行接受藥物治療,僅有少數患者由于病情嚴重或出現相關并發癥入院接受治療,正確有效的社區糖尿病管理工作是保障患者療效及生存質量的關鍵因素。該研究可知,對照組患者未給予社區糖尿病主動管理措施,僅通過臨床醫生給藥控制病情,其血糖含量雖較之前顯著降低,但患者滿意度、糖尿病知識知曉情況并不理想,且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則高達21.57%;研究組糖尿病患者在醫生藥物治療基礎上加入社區糖尿病管理措施,其血糖下降幅度、患者滿意度、糖尿病知識知曉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僅為9.80%,可獲得滿意療效及預后,與胡可芹[3]等人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給予針對性的社區管理措施可顯著改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及糖尿病知識知曉情況,保障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林阜遠,周雪芬,陳艷華.新形勢下搪尿病社區管理模式探討[J].中華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9(7):42-43.
[2]馮正儀,藏寶珍.糖尿病社區護理干預效果的綜合評估[J].山西護理雜志,2012,11(4):145-146.
[3]胡可芹,任伶俐.健康教育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2(3):116-117.

表1 參照組和對照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對比(n=56)
表2 參照組和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定[n=56,(±s)]

表2 參照組和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定[n=56,(±s)]
比較項目觀察組觀察對照組出院時1年后出院時1年后生活質量睡眠質量心情起伏社會生活56.5±5.3 43.5±3.8 34.5±7.8 55.6±2.3 71.2±4.6 65.3±5.3 66.5±4.1 75.5±2.3 57.7±6.8 41.2±3.2 38.8±6.7 52.5±4.8 82.6±5.3 71.5±4.5 78.5±5.6 86.5±4.5
該文對112例糖尿病治療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參照組和對照組,在112例患者全部康復出院時,對參照組進行常規治療和護理,對觀察對照組進行門診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包括單獨或者統一對病患及家屬進行糖尿病基礎知識的科普宣傳,包括糖尿病的臨床定義、表征、如何診斷以及一般治療方法;配合病人制定個性化的每日健康觀察表,包括體重、血壓、血糖、飲食記載、用藥量的指導、胰島素的注射使用方法、自我檢測血糖的方法、定期復診的時間等,讓病人和家屬培養自我管理自我檢測的意識;對病人和家屬進行健康心理教育,輔導和評估病患的心理狀態,營造一種健康良好的后期治療氛圍;因人制定健康護理手冊;確定病人的復診時間,定期來院檢查;醫院護理人員和病患保持聯系,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幫助病人。并于1年后,對參照組和觀察對照組的患者進行基本測試,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檢測,及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定兩方面。從臨床數據統計發現,觀察對照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測試結果由于參照組,且其生活質量的自我評定分數高于對照組,因此,使用門診個性化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積極健康的影響,應當普遍推廣到臨床中使用。
[參考文獻]
[1]許樟榮.糖尿病教育史糖尿病治療的關鍵[J].糖尿病新世界,2011,2 (2):30-32.
[2]奠永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治療和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2009,41(5): 477.
[3]白錦兵.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4(9):50-51.
(收稿日期:2014-06-23)
R587.1
A
1672-4062(2014)09(b)-0076-02
2014-06-21)
鄭宏強(1971.1-),男,本科,籍貫江蘇,職稱副主任醫師,主要研究社區全科醫療,公共衛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