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思思
近來,魚腥草、喜炎平等曾被國家藥監部門報告嚴重不良反應的中藥注射劑成功入選《廣東省基本藥物增補品種目錄(2013年版)》,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
醫療專家指出,“基本藥物”的前提是“劑型適宜”,而作為靜脈注射的中藥制劑,如果不能確保用藥安全就進入“基本藥物目錄”,則會給使用者帶來安全風險。
中藥注射風險,亟待引發關注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一項報告說,2012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14個大類中藥注射劑報告10.3萬例次,其中嚴重報告5500余例次,占5.3%。
該報告提示,我國藥品安全風險仍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藥和中藥注射劑。從2011年到2012年,中藥注射劑報告數量同比增長了58.2%。其中2012年,該監測網絡收到的嚴重報告中,中成藥例次數排名前20位的均為中藥注射劑。常見的清開靈注射劑、參麥注射劑、雙黃連注射劑等均位列其中。
“實際上,中藥注射劑隱藏的危害性還沒有完全暴露。”《中國藥典》編委會執行委員周超凡說:“中藥注射劑的藥物不良反應遠遠不止這么多。報道出來的僅僅是冰山一角。很多縣衛生院、鄉衛生院發生的不良反應都不了了之。”
周超凡指出,古代是沒有中藥注射的,中藥變成注射劑以后,跟原來的中藥相差甚遠,其有效成分、毒副作用等還有待于研究和揭示,這樣直接注入血液是很危險的。
也有專家并不認同“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率比西藥高”的說法。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注射劑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梁愛華博士認為,“國家藥監總局只通報了不良反應的個數,缺乏使用基數;同化學藥相比,不良反應總體發生率小。”
口服比較安全,注射必須小心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副院長周聯認為,“相比之下,口服中藥更安全。首先,口服中藥經過了消化道的屏障作用和肝臟的代謝作用;其次,注射劑是直接進入體內,雖然達到了起效快的目的,出現不良反應的機會也有可能增大;第三,中藥注射劑在生產過程中,部分中藥成分含量會有所提高,也增加了不良反應的可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認為,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發生還與個人體質、注射劑滴速以及醫生的不合理用藥也有很大關系,其中不合理的藥物配伍,與其他注射液的混用可使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加40%。
例如,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應包括,全身性損害、呼吸系統損害、心血管系統一般損害、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等;魚腥草注射液也曾因為過敏性休克和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被國家藥監部門叫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