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

一直為兒子孫虎婚事操心的沈翠蘭沒有想到,兒孫繞膝的愿望在今年成真了。雖然為了孫虎的婚事,家里欠了一大筆債,但沈翠蘭依然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
2014年1月14日,兒媳婦秀芳順利產下一個大胖小子,51歲的婆婆沈翠蘭在醫院喜極而泣。
一直為兒子孫虎婚事操心的沈翠蘭沒有想到,兒孫繞膝的愿望在今年成真了。
雖然為了孫虎的婚事,家里欠了一大筆債,但沈翠蘭依然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現在我們一家三口都在努力賺錢,希望早點把債還了。”
大齡剩男
沈翠蘭是江蘇省興化市西毛村的一名普通農村婦女,丈夫在兒子初中時便已離家,生活重擔都落在她一人身上。她含辛茹苦將兒子拉扯大,幾次三番找媒人為孫虎說媒,不是因為家庭條件沒被看上,就是雙方性格不合談不攏。村里同年齡的姑娘、小伙子相繼成家,沈翠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那時候,我天天都在愁孫虎找不到對象。”談起過去,如今的沈翠蘭語氣中透著輕松。在年輕人二十出頭就已結婚的農村,當時27歲的孫虎算是村里的大齡剩男。“年齡越大,就越不好找。”
2012年11月,由于工作原因,孫虎遇到了現在的愛人秀芳。“我們是初中同學,讀書時不懂事,后來又遇到了,就開始追求她。”孫虎說。
秀芳來自相鄰的蔣家村,現在是鎮上一家企業的會計,年收入5萬元左右。孫虎在部隊當了兩年兵,轉業后在揚州打了一段時間工,后來在村里一家化妝品公司找到工作,年收入2萬元左右。
因為兩人的收入差距和孫虎家庭的困難,秀芳父母一開始并不同意兩人的婚事,甚至不允許秀芳再與孫虎見面。秀芳家是做化鋁生意的,在村里算是小康之家,父母都希望女兒能找個家庭條件相當的對象。
在朋友孫金旗眼里,孫虎“很內斂,話不多,但是個吃苦耐勞的人。對秀芳特別好,兩人性格互補”。孫虎的勤勞執著和秀芳的堅定不移最終打動了秀芳父母的心,5個月后,兩位老人答應了這門婚事。
蘇北農村有訂婚的習俗,孫虎和秀芳卻沒有訂婚,而選擇了直接結婚。“他們兩人年齡也不小了,就打算踏踏實實過日子,索性就直接結婚了。”沈翠蘭說。
彩禮博弈
按照村里的習俗,參加婚禮的人需提前一天到主人家“做親戚”,吃三天酒席,但結婚事宜,提前許多天就已開始商議。彩禮是雙方博弈的焦點,而博弈的代表,則是雙方的媒人。
村里有兩種媒人,一種是介紹男女雙方相親的“職業做媒”;另一種是男女雙方自由戀愛,但結婚時需要請媒人代表雙方商定結婚事宜,俗稱“現成媒”,一般由家族內部德高望重的人來擔任。孫虎的媒人是其叔叔,秀芳的媒人則是其姨父。
所幸的是,孫虎已經通過“考察”。秀芳父母也了解孫虎的家庭情況,比較通情達理,并沒有要求過多。“博弈”時,女方家提出的彩禮要求是“十萬八千元,金子另外再算”。經過雙方討論,最后彩禮定為9.8萬元。秀芳父母為女兒準備了一輛價值14萬元的小轎車作為陪嫁,還送給孫虎一條1萬多元的金項鏈。
盡管如此,婚禮費用仍然讓沈翠蘭捉襟見肘。
兒子結婚前,沈翠蘭將家里的二層小樓重新裝修,加上家具,共花費15萬元;彩禮包括9.8萬元現金和價值5萬元的金子;上門接親和婚宴使用的煙酒,花費5萬元;酒席擺了30桌,“打廚倉”(買婚宴使用的菜)花費1萬元……
孫虎的婚禮花費在當地屬于一般水平。“拿出了所有積蓄,其余是向親戚朋友們借的,現在外面還欠二十四五萬吧。由于親戚朋友的幫忙,省了一些開銷。”沈翠蘭說。
當地像沈翠蘭這樣為婚事而舉債的家庭并不少,甚至還有男方先借錢作彩禮,再把彩禮要回還錢的例子。村里一位老人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這是面子問題。男方家如果彩禮給得少了,會被笑話。女方家如果彩禮收得少了,就很沒有面子。”
孫虎的媒人陳增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現在農村的情況比以前好些了。有的人家比較通情達理,家庭條件不允許的,女方家不要彩禮。當然,也有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僅彩禮花費就要幾十萬元。”
2013年5月1日,是孫虎和秀芳舉行婚禮的日子,俗稱“正日子”。
這天早上,新郎孫虎和伴郎早起吃早茶,飯桌上卻沒有擺放筷子,伴郎于是高喊:“筷子,筷子,早生貴子。”吃完早茶磕完頭已到8點鐘,十多輛汽車浩浩蕩蕩伴著“劈哩啪啦”的炮竹聲出發迎親。
到新娘秀芳家,孫虎用紅包和香煙“過五關斬六將”,闖過一道又一道門檻,終于見到了秀芳。蘇北農村將婚禮各個環節中涉及的紅包稱為“封”,并起了不同的名字,有“熱鬧封”“開門封”“捏鎖封”“漲箱子封”“擔橋板”等。
俗語說:“離家三里路,各地各鄉風。”西毛村和蔣家村雖然相隔不遠,但風俗習慣卻有很多不同,雙方都要照顧到。娶親過程中,孫虎僅紅包錢就發出近萬元。
迎親時所送的禮品叫“髈酒”,包括12箱酒、12條煙、39斤豬蹄髈、4條花魚、66個饅頭。
新人中午在蔣家村吃飯,吃完飯啟程回西毛村,下午3點左右到達孫虎家,開始拜堂。在西毛村,拜堂不允許旁觀。按照風俗習慣,拜堂時,新娘要表現得十分忸怩害羞。拜堂敬茶,拿到長輩的“拜堂封”后,婚禮儀式就算完成。隨后,晚上的酒席開啟,第二天新娘回門,中午吃完飯散客,婚事才算正式完成。
辛勞還債
提起兒媳婦秀芳,沈翠蘭贊不絕口。“她經常給我買衣服,又很勤勞,是一個好兒媳。” 孫子的出生,給沈翠蘭一家帶來巨大驚喜,但隨之而來的也是一份責任和負擔。
“奶粉尿布,處處都要花錢,現在的心事就是賺錢還債、養家糊口。”沈翠蘭說,婚禮到現在,她已還了三萬多元的債務。
沈翠蘭如今在村里一家服裝加工廠工作,年薪不到3萬元。秀芳做完月子后將繼續會計工作,孫虎則在去年9月底辭去了工作,做起了螃蟹生意。
“螃蟹的存活期很短,賣螃蟹都是凌晨一兩點時交易,才趕得上白天去鄉鎮擺攤賣。”孫金旗說。他曾經幫孫虎進過幾次貨,“真的很幸苦”。
由于螃蟹是季節性商品,為了擔起家里的重任,孫虎上半年去廠里上班,下半年賣螃蟹。今年下半年,孫虎靠賣螃蟹賺到兩三萬元。
孫虎說話時,旁邊傳來嬰兒咿咿呀呀的聲音。他笑著對《民生周刊》記者說:“剛出生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可活潑了。”
(文中部分采訪對象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