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遠 何浩源

2012年,侯嶺鄉政府將解決當地人、地矛盾的方法鎖定在土地流轉。過去兩年里,共流轉土地8.1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1.6%。
隆冬季節,河南省永城市侯嶺鄉卻一片忙碌。東興合作社的數十臺拖拉機在萬畝紅薯種植基地里穿梭,與此同時,在合作社的紅薯深加工車間里,幾十名工人站在熱氣騰騰的粉條機旁,打芡、拉粉條、晾曬,忙碌有序。
侯嶺鄉位于河南省永城市東南部,轄區面積100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5.8萬人、9.8萬畝耕地。
一份調查顯示,侯嶺鄉外出務工、經商等從事非農生產的勞動力占全鄉青壯勞動力的90%以上。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是留守老人和婦女,農業生產面臨困境,解決農業生產人、地矛盾問題迫在眉睫。
2012年,侯嶺鄉政府外出考察后,將解決矛盾的方法鎖定在土地流轉。過去兩年里,侯嶺鄉共流轉土地8.1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1.6%。截止目前,侯嶺鄉共成立農業合作社32家、家庭農場2家、農機合作社1家,其中侯嶺本鄉種植大戶組建的合作社流轉土地7.8萬畝,占流轉土地的96%以上。
東興合作社負責人謝朝龍本是侯嶺鄉的一名復原軍人。2012年,他放棄了經營多年的建筑產業,投資3000萬元成立了東興農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04萬畝,是侯嶺鄉35家土地流轉大戶之一。
2013年,謝朝龍在萬余畝土地上全部種上紅薯,購置了千余萬元的機械,從種到收,全部實施機械化耕作。收獲的紅薯從清洗、粉碎、沉淀到成為干品淀粉,實施的也是一條龍加工。去年,合作社紅薯畝產近萬斤,加工后畝產值近萬元。
政策保障
侯嶺鄉是傳統的農業鄉鎮,由于多年形成的傳統觀念,農民把土地看得非常重,對土地流轉認識不清。對此,侯嶺鄉政府與下屬村委會分頭入戶,宣傳土地流轉將給農民帶來的就業與增收機會。
為使土地流轉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侯嶺鄉成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由主管農業的正鄉長級干部擔任主任,負責全鄉土地流轉服務的日常工作。
“我們堅持把‘依法、自愿、有償’作為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最基本原則,對土地流轉主體、程序、合同、市場、監管等方面進行規范管理,做好政策宣傳、信息收集及發布等工作。服務中心下設村土地流轉服務點,全面負責本村區域內的土地流轉工作。”一位鄉干部說。
侯嶺鄉土地流轉中心定期排查分析土地流轉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及早發現隱患,及時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產生的矛盾糾紛。
為了適應土地流轉后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經營的需求,侯嶺鄉成立了農機合作社和農技服務中心。僅侯嶺鄉三鑫農機專業合作社,就擁有農用機械290部(臺)。
此外,侯嶺鄉聘請農業局專家為農業顧問,指導農業生產,并不定期邀請河南省農科院專家到侯嶺鄉開展專題講座,普及農業知識,提高土地承租方的農業科技意識和技能。
侯嶺鄉政府還設立了土地流轉專項資金,對土地流轉大戶和土地流轉較好的村進行獎勵和扶持,目前投入土地流轉的鄉級財政資金達1000多萬元。
2013年,侯嶺鄉重點扶持了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富有科技含量的農業合作社。
侯嶺鄉東興農業合作社便是其中之一。該合作社承租侯嶺鄉鐘莊、呼東、呼中、呼西、任湖5個村1.04萬畝土地,并從耕地、扶壟、插秧、施肥、收獲到加工,整個過程全部機械化,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畝產紅薯達萬斤。
謝朝龍同時引進了科技含量較高的淀粉加工生產線,日加工紅薯2000噸,生產淀粉500噸。
永城市華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則被永城市確定為高效農業示范基地。
流轉制度化
為使土地流轉有效進行,侯嶺鄉政府對土地流轉臺賬的管理、流轉價格的確定、流轉合同的規范簽訂等作出了詳細規定,使土地流轉制度化。
侯嶺鄉組織專業人員對各村流轉土地進行準確丈量、插標定界,并請永城市土地局測繪隊對流轉地塊測繪上表。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指導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對各村流轉土地合同匯總、歸檔,把合同錄入電腦,健全電子臺賬。
侯嶺鄉政府相關負責人認為,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轉價格,是非常關鍵的環節。這個問題做得好壞,直接關系到土地流轉工作的全局。如果價格過低,將會損害農民利益,增加工作難度;如果價格過高,造成承租成本提高,將會影響土地承租者的積極性,阻礙土地流轉順利進行。
侯嶺鄉征求各方意見,反復權衡,最終確定每畝價格為一千斤小麥(以每年國家發布的小麥收購保護價為標準)。這個價格高于農民自己種地收入所得,村民樂于接受;承租方通過特色種植和規模化經營以及有關政策補貼,仍然有很大盈利空間,也樂于接受。
依據相關法律規定,侯嶺鄉采取農戶與組、組與村、村與鄉土地流轉中心逐級簽訂流轉合同的形式保障農民利益不受損害。侯嶺鄉土地流轉中心與承租方簽訂合同,保證承租方不與農民直接接觸,讓承租方能夠專心于生產、經營。
通過土地流轉,侯嶺鄉農民除每年可以固定獲得土地租金收入外,還可以到農業合作社打工或者進城務工經商,獲取一份額外收入。以侯嶺鄉任湖村為例,該村每人平均擁有2.5畝土地,地租收入與之前自己耕種相比,每年增收1000元;到合作社打工,每月收入1800元, 3個月共收入5400元,僅此兩項,該村村民每人每年增收6400元。
投資者所得回報也較為豐厚。以謝朝龍的東興農業合作社為例,該合作社承包土地1.04萬畝,每畝地租金1200元;每畝地各種投入包括用工、機械、廠房、紅薯苗等,共1000元;每畝地平均產出8000斤紅薯,加工成2200斤淀粉,每畝地收入8800元;除去租金和投入,每畝地純收入為6000多元。
除農民增收外,土地流轉還使侯嶺鄉土地產出效益得到提高,產出效益比流轉前翻了一番。2013年,侯嶺鄉實現糧食增產193.52%。
侯嶺鄉土地流轉工作引起了周邊鄉鎮農民的青睞。與侯嶺鄉相鄰的安徽省鐵佛鎮農民,曾主動找到侯嶺鄉土地流轉中心,希望侯嶺鄉幫其進行土地流轉。目前,永城市政府正計劃將侯嶺鄉土地流轉模式推向全市20多個鄉鎮。與永城相鄰的安徽、山東、江蘇等地,已派人到侯嶺鄉取經。
2013年10月,河南省副省長王鐵到侯嶺鄉考察,并肯定了侯嶺鄉的土地流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