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柒柒
趙大保是林慮縣養老院的院長。養老院剛剛建成,設施一流,能容納七十個床位。縣長張萬里很滿意,親自視察過后馬上召集鄉鎮領導開會,讓他們把孤寡老人送進養老院。不到一天,名單便遞了上來,全縣一共報上來孤寡老人五十六個。趙大保很高興,馬上帶領工作人員把老人們接了進來。
養老院共有十五個工作人員,三個人負責做飯,兩個人負責打掃衛生,其他十個人負責照料各位老人的飲食起居。老人們剛住進來時都很高興,沒想到不到一周,便有一個老人的侄子找了過來,說想把老人接回去。
既然有人照料,就不用再住這里,趙大保便派車把老人送走了。
誰知一開這個頭,老人們今天一個,明天兩個,不到半個月便幾乎走了個精光。趙大保有些奇怪,他每天都在院里,一天巡查四五次,沒看出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老人們也沒向他說過哪里不滿意,他想不明白,為什么這些老人寧肯回家吃苦受罪也不愿住在這里呢?
他攔住最后要走的五保戶馬大娘問:“大娘,這里這么好的條件,有吃有喝,還有人伺候,為什么您還要回去呢?”馬大娘看看他,又看看那些工作人員,眼圈一紅說:“破家值萬貫,離開我的老屋子,天天吃不好睡不好,就算條件再好,也待不下去,還是回去住著踏實。”說完,便頭也不回地走了。
趙大保看著空蕩蕩的養老院,一下子傻了。正在他發愁明天該怎么辦的時候,忽然門外進來一個衣冠楚楚的中年人,趙大保便沒好氣地問他有什么事。中年人很客氣,說聽說這里的設施一流,想看看。趙大保聽他夸贊這里,心里高興,正好這時沒人,便領著他一間屋子挨著一間屋子地轉。
中年人對這里的設施很滿意,只是看著空蕩蕩的屋子,奇怪地問:“老人們呢?這么好的設施和生活條件,老人們生活在這里一定很舒服,怎么一個人也沒有?”趙大保勉強笑著說:“當然了,老人們很滿意,今天是我院的探親日,親戚子侄們把老人都接回家去了,明天再送過來。”中年人連連點頭,顯得很滿意,又聊了幾句,便走了。
送走中年人,趙大保思考了很久,最后決定,派出全體工作人員去各個鄉鎮動員那些老人回來。
沒想到一直忙到傍晚,一個人都沒回來。趙大保知道這樣下去,自己這個院長是當到頭了。他回到家中,想了整整一夜。想著明天去找張縣長說清楚,不行就不干了。更可怕的是他晚上看電視,居然發現今天來養老院的就是縣里新上任的鄭書記,趙大保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一上班,趙大保便忐忑不安地去找張縣長。還沒等他開口,張萬里便對他說:“鄭書記要你們繼續努力,爭取服務上一個檔次,吸引更多的孤寡老人,把它打造成我縣一個亮點。”趙大保本想說出真相,聽他這樣一說,便不敢往下說了。
他回到空蕩蕩的院里,便召集員工們開會商議。員工們根本不在意,張二寶陰陽怪氣地說:“既然沒人,正好休息,反正又不會少了工資。”趙大保氣得直想罵娘,半天說不出話來。員工們一哄而散,只剩下趙大保一個人呆呆地坐在辦公室里。
第二天一早,趙大保到養老院轉了一圈,之后便開車出去了,員工們看他走了,反正院里沒人,便各自回家了。傍晚趙大保回來,看著空蕩蕩的院子,嘆息一聲,也回家了。
第三天剛上班,張二寶一搖一晃地走到門口,突然看到一個年輕小伙子開著一輛破舊的三輪車停在門口,看到他后高興地說:“這里是養老院嗎?”說著便從車上扶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介紹說這是他遠房堂奶奶,姓刁,家里沒人照顧,聽說這里設施齊全,便送了過來,說著又遞過來所在鄉鎮的證明。
張二寶看了一眼,便領著他們去找趙大保。趙大保很高興,看過證明,便和年輕人一起把老人攙進屋里。年輕人又回去把一些日用品從三輪車上拿下來,張二寶急忙把東西送到老太太屋里。
院里工作人員本來都閑得發慌,看有老人來了,都聚了過來。年輕人進屋跟老人說了幾句話,然后走出屋外對趙大保說:“趙院長,我堂奶奶就交給你們了,事先說一句,我堂奶奶脾氣有些怪,不好伺候,請大家多擔待一點。”趙大保點頭說:“沒事,交給我們你就放心好了。”小伙子點點頭,便走了。
老太太對養老院很滿意,頭兩天一切順利。第三天趙大保去開會,十一點半回到養老院,便聽到老太太屋里吵成一團,嚇了他一跳,急忙跑進去一看,老太太正在和他的員工鬧呢。趙大保忙問怎么了,老太太看他進來,喘了口氣坐下說:“看看你的員工,就是這樣打掃屋子的嗎?連桌子都不擦,到處都是灰,暖瓶里水也是涼的,我說了一下,就跟我急了。我現在餓了,想吃碗雞蛋羹,她們居然告訴我不到吃飯時間,沒有。”趙大保松了口氣,忙向老太太道歉,之后親自給老太太打掃衛生,安排廚房做飯。
一會兒屋子打掃干凈,又給老太太換了全新的被褥。刁老太太這才滿意地躺下,對趙大保說:“趙院長,我這人愛干凈,每隔兩天給我換一床被褥好不好?每天早晚兩次要打掃一下屋子,抹干凈桌椅,中午要安靜一點,我每天都要午睡。”趙大保連連點頭同意。刁老太太看著他說:“我說的這些,我覺得你應該記下來,打印出來貼到墻上,要不然他們哪會記住。”趙大保微微一笑,便去屋里拿了紙筆把她說的記下來,然后打印出來貼到工作人員的辦公室。
過了十多分鐘,張二寶端了一碗雞蛋羹進來,給老太太放到桌子上。老太太瞅了他一眼,端起碗嘗了一口,忽然吐了出來,耷拉著臉說:“你做的這叫什么雞蛋羹?一點味道都沒有,你剛才做的時候為什么不來問問我喜歡甜的還是咸的?”張二寶急了,把碗一摔說:“你愛吃不吃,能給你做就不錯了,不吃拉倒。”說完扭頭便走。老太太也急了,一把拉住他讓他道歉。趙大保馬上趕來,聽老太太再次告狀。他一面好言安慰張二寶,一邊問了老太太的口味,記在紙上,讓張二寶照老太太的要求再去做一碗。
過了一會兒張二寶把做好的雞蛋羹端了上來,老太太嘗了一口,又讓他添了一勺糖,這才勉強點頭喝了。
一會兒吃中飯,老太太又是好一頓挑肥揀瘦,一頓飯折騰得后廚的三個人來回好幾趟。
吃完飯老太太要睡覺,眾人這才消停一會兒。張二寶帶著全體工作人員來找趙大保說:“院長,這個老太太明擺著就是來找茬的,半天下來,折騰成什么樣子了,再這樣下去我們不干了。”其他人也跟著嚷嚷,趙大保聽了之后,忽然說:“我們也應該好好想想,為什么以前來了那么多老人都走了,是我們這里的設施不好嗎?是否與我們也有關系呢?我覺得老人提的要求并不過分,如果是自己的老人,你們會跟她吵架嗎?將心比心,我們再努力一點,讓老人住得安心、舒心。只要我們做得好,能讓刁老太太滿意,那些回去的老人便會慢慢回來。”眾人都愣了,若有所思地回去了。endprint
沒想到下午更過分了,老太太要洗頭,一個工作人員幫她洗了頭,老太太很不滿意,趙大保急忙拿著紙筆過去,詢問她對洗頭發的要求。一會兒老太太又要人剪指甲,一會兒又要洗腳,到了傍晚更提出要人陪她聊天。十幾個員工輪番上陣,搞得精疲力竭,好不容易哄到老太太睡著才回去。趙大保回去一整理,刁老太太一天提出來的意見就有二十多條,他整理一下,全部打印出來,看著一條條的意見,滿意地笑了。
第二天、第三天依然是這樣,老太太不是要求這樣就是要求那樣,而且每次都要趙大保拿筆記下來,搞得全院所有員工連同趙大保焦頭爛額,忙得四腳朝天。趙大保不斷給他們開會,針對老太太提的要求不斷改進服務,員工們慢慢習慣了,連最暴躁的張二寶都會在每天親自去問老太太想吃什么飯,其他人也分工明確,把老太太照顧得無微不至,老太太很滿意。趙大保松了口氣,整理了最近服務老太太的筆記,針對養老院工作制作成規章制度掛在墻上,作為養老院全體成員的業績考核。
服務上了檔次,老太太的要求也少了,沒事時便會跟員工們坐一起說笑,或者一個人在屋里寫寫畫畫,不知道在做什么。
奇怪的是,過了幾天,有幾個鄉長賠著笑臉來找趙大保,一邊道歉一邊說把回去的五保戶老人送回來了。趙大保當然很高興,急忙為他們安排了房間,并要求全體員工按照對待刁老太太的樣子去照顧他們。又過了幾天,人越來越多,三十五個房間很快住滿了七十位老人,趙大保終于松了口氣。廚房員工每天都會去詢問每一位老人想吃什么,并根據每個老人的口味做不同的飯,一天二十四小時隨吃隨做,房間衛生半天一打掃,老人的被褥三天一換,保證老人的衛生。
隨著服務的規范到位,越來越多的人想住進來,每天找趙大保的人絡繹不絕,搞得他一上班就發愁。
這天,趙大保剛送走幾個村支書,刁老太太推門進來,手里拿著幾張紙說:“趙院長,我把院里的規章制度總結了一下,有些已經做得很好了,還有些我覺得還不太到位,希望趙院長親自過問,盡早完善。”趙大保拿過一看,前面都是院里現有的制度,后面寫著每位員工每天要抽半個小時陪老人們話家常,每天晚上由趙大保帶頭,親自給各位老人洗頭洗腳。
趙大保看了刁老太太寫的東西,面有難色地說:“大娘,您看,現在我們的服務改善了很多,老人們也都滿意,住得好吃得好,人也越來越多,我們哪忙得過來。再說,洗頭洗腳,陪聊,按說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工作人員忙一天了,累得筋疲力盡,兩三天一次估計還行,每天進行恐怕應付不來。”
老太太搖搖頭說:“這不對,住在這里的大都是孤寡老人,沒有享受過兒女的孝順,雖說這里吃得好住得好,時間短了還好說,時間一長,他們還是會感到孤獨,如果有人能像兒女們一樣伺候他們,你說他們還會想回老家么?還會感到孤獨嗎?”趙大保聽她說得有道理,又拿起她寫的東西,細細讀了半天,一拍桌子說:“好,就照您說的辦,我帶頭先來。”
當天晚上七點,趙大保帶領全體員工一人提著一暖瓶熱水,端著一個塑料盆挨著屋子給老人們洗頭洗腳。好多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拉著工作人員的手謝個不停,工作人員也很感動,陪老人們聊天一直聊到八點多,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去休息。
養老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到位,老人們住得很舒心,和工作人員的關系越來越像父子母女。消息傳出,連省電視臺都來采訪,鄭書記也來了兩次,高度評價養老院的工作。越來越多的老人擠破頭都想住進來,有些人甚至不惜托關系走后門,忙得趙大保焦頭爛額。
轉眼到了重陽節,這天剛上班,刁老太太就推開趙大保辦公室的門,微笑著對他說:“趙院長,我想回老家。”趙大保急忙過來扶她坐下,問她為什么。老太太笑著說:“現在養老院搞得這么好,設施一流,服務到位,老人們滿意,社會影響越來越大,我沒病沒災的,待在這里白吃白喝的做什么。”趙大保急忙挽留說:“大娘,您是咱養老院的功臣,如果不是您,哪會有現在的樣子,再說您一個人,回去誰來養您,說什么我都不會讓您走。”
剛說到這里,門外一個人大聲笑著走了進來,說:“說得好,大娘可不能走。”趙大保抬頭一看,進來的是鄭書記,忙站起來說:“鄭書記,您怎么來了?”鄭書記看看老太太,又看看趙大保,說:“我在外面聽半天了,養老院能有今天,刁大娘功不可沒呀。”
說著又轉向趙大保說:“今天是重陽節,我帶全體鄉鎮領導前來看望慰問各位老人。”趙大保忙抬頭向門外看,只見外面站了好多領導,還有幾個工作人員正向院里搬各種慰問品。老人們都出來了,聚在一起笑得合不攏嘴。
鄭書記走出辦公室,站在臺階上看著一院子的人說:“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讓每位住在這里的老人每一天都過得安康快樂。”說著意味深長地看著趙大保說:“工作只要做得細,做得真,便會做好。人心是桿秤,如果做得不好,人家便會走,你怎么挽留都是白搭。這就提醒我們干部,做事要細致,要做真事,不搞花架子。”
趙大保羞得面紅耳赤,急忙表態說:“鄭書記,我向您保證,我們會無微不至地照顧好每位老人,就像照顧自己的父母一樣。”鄭書記滿意地點點頭。
刁老太太見鄭書記批評趙大保,急忙上前說:“鄭書記,趙院長可是個好人,為了搞好養老院,他特意跑到鄉下把我這個孤老婆子叫來,還發給我工資讓我提意見,找不足,才會有現在的樣子。”
鄭書記聽得云里霧里,趙大保急忙解釋。原來他看到老人走個精光,也意識到是管理上出了問題,便試著跟下面的工作人員交流,張二寶他們根本不買賬。他突然想起以前一個村支書說過他們村有個刁老太太,是個五保戶,脾氣怪,難伺候,他便專門驅車去請老太太。老太太一開始死活不來,趙大保計上心來,說只要她提意見,國家便給她工資,提得越多,發現的問題越多,工資便越高。一番話哄得老太太信了,這才隨他來到養老院。老太太果然發現好多問題,還一條一條讓趙大保記下來。兩個人玩了一出雙簧,最終把養老院搞得有聲有色,還感化了張二寶他們。
下面的鄉鎮領導和老人們聽完后都哈哈大笑起來,張二寶和所有員工都羞紅了臉。鄭書記哈哈大笑著拉起刁老太太的手說:“您是養老院的功臣呀,更不能走了,還得繼續住下來給他們提意見。”
正在這時,一名去買菜的員工慌慌張張地沖了進來,邊跑邊喊:“不好了,趙院長,又有三個老人來了,我跟她們說沒有床位,可她們執意不聽,已經進來了。”說話間,便看到三個衣著樸素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挎著小布包走了進來,看著她們眼巴巴的樣子,趙大保心一軟,大手一揮說:“去,把我的辦公室騰出來,放三張床進去。”
鄭書記贊賞地點點頭,面向大家大聲說:“我向大家保證,明年政府便會擴建養老院,讓更多的老人住進來,享受家庭般的溫暖和貼心的服務!”不知道誰帶的頭,大家一齊鼓起掌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