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伙鑄
A股邁向成熟的彎道 理性只會來遲永遠不會缺席
記者:貴公司2013年業績表現突出,具體原因是什么?
重陽投資:重陽投資旗下基金持續保持優良的投資業績,以重陽一期為例,成立至今的5年中年化復合凈收益率超過25%。從中長期角度看,重陽投資旗下基金均為投資者帶來不錯的投資回報,而我們2013年的業績表現基本與重陽產品的長期趨勢是一致的。
“客戶利益第一”是重陽的核心經營理念。2013 年,我們進一步將“客戶利益第一”明確化并落實到工作每個層面:客戶利益的中心是投資業績,一切工作要緊盯業績和合規;業績背后是投研能力,投資以研究為基礎,研究為投資服務;單純追求管理規模的擴張不可持續,規模務必與投研能力相匹配,一個符合適當性原則的穩定客戶群對投資業績會產生積極推動作用—有助于投資組合穩定和倉位管理,為此我們從2013 年開始對產品規模實施主動管理。
記者:對2014年行情判斷?對于現在提出的新牛市起點的觀點,您有何看法?
重陽投資:我們預計,2014年滬深300等指數存在中級上行的機會。在此過程中,那些引領和受益于經濟社會轉型的、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將成為市場“寵兒”,而以銀行、地產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有望得到估值修復。另外,我們判斷那些曾因供給不足導致高估的企業將迎來沉重的調整壓力。需要特別強調的是,2014年和2015年將是A股邁向成熟的彎道,我們堅信,理性只會來遲,永遠不會缺席。
2014年一季度的投資策略與我們對于全年行情的判斷是一致的。我們將布局于那些引領和受益于經濟社會轉型的、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同時回避那些曾因供給不足而導致高估的企業的股票。
創業板內部分化 大盤藍籌有望得到估值修復
記者:如何看創業板未來的走勢?
重陽投資:我們判斷創業板內部也會發生較大的分化,那些能夠實現業績成長的公司的股價將得到一定支撐,而業績無法支持目前高估值的公司將面臨估值調整的壓力。
記者:如何看藍籌股在2014年的機會?
重陽投資:總體上看,藍籌股目前較低的估值水平已經對于未來經濟和市場中的不確定因素有了較為充分的體現,因此我們覺得藍籌股繼續下行的空間和概率都較低。但我們判斷藍籌股也會有結構性分化,那些引領和受益于經濟社會轉型的、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將成為市場“寵兒”,而以銀行、地產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有望得到估值修復。
新股發行改革將為資本市場打下更堅實基礎
記者:對IPO重啟后的表現有何看法?公司是否會參與打新或者前期的投資?
重陽投資:IPO重啟后市場遇到了一些小的波折,我們覺得這是可以理解的:首先,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對于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股發行是實現資金有效配置核心的環節。因此,從證監會出臺的一系列新股發行改革措施將為我國資本市場未來長期健康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其次,在我國資本市場新興加轉軌的現實狀況下,任何改革進程無疑將是曲折和復雜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為市場參與者,我們需要對這一問題有充分認識,需要給予改革足夠的耐心和信心,更需要對改革者給予應有的理解與支持。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發達國家要培育一個可以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可以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可以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的高效資本市場也同樣是個艱巨的挑戰。這既需要自上而下完備的監管體系和制度設計,也需要我們每個市場全體參與者的盡職與自律。
重陽投資會嚴格按照我們的投資策略和選股標準,對新股進行全面詳細的研究。對于符合公司投資標準的投資標的,重陽投資會參與申購。
全面深化改革將使A股走向成熟和繁榮
記者:對目前我國進行的系列改革,特別是制度變革,您有什么看法?
重陽投資:不經意間,我們已站在一個重要歷史拐點上,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將面臨重大制度變革。我國經濟發展到目前水平,傳統的加杠桿保增長無疑是飲鴆止渴,為確保經濟和金融安全,去杠桿促轉型成為必然。去杠桿對于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經濟是艱難挑戰,休克療法式的去杠桿顯然不是明智選擇。去杠桿有兩種途徑,一是減負債,二是加權益,選擇單純減負債的去杠桿或將嚴重影響經濟增速,選擇以加權益為主、減負債為輔的去杠桿則現實可行,而加權益的前提是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和能有效配置資金的權益市場。
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正在建設中,在當前和未來,A 股市場都將是我國資本市場體系中最重要的權益市場。無論是證監會去年11月30日新聞發布會的四文件,還是進一步加強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的“新國九條”,無論是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稅收遞延政策的推出,還是QFII 和RQFII的持續擴圍,都在為股市復蘇及其與國際接軌做制度鋪墊。
歷史使命決定了未來A股市場不能長期萎靡。如果各項制度變革得以貫徹落實,A股將發展成為一個能切實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投資和融資功能兼備的資本市場。
如按盈利、利率、制度和風險偏好的四維框架來分析當前的A股市場,制度因素當居首位。社會和經濟層面的制度變革不僅將影響上市公司盈利,也將影響市場利率,影響市場風險偏好。股市的制度變革將導致“游戲規則”的改變,這一點已經在2005年股改歷史中得到明確驗證。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昌逆亡,我們切不可低估股票發行注冊制、強化現金分紅、嚴格借殼上市標準、以股代息、退市保險等一系列積極的制度變革對A股市場的全面深遠影響,不可低估制度變革伴隨的結構性投資機會和風險。
回顧A股歷史,如果說小平南巡講話使A股得以生存和發展,那么十八屆三中全會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無疑將使A 股走向成熟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