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喜保
嚴格認證能否讓有機產品現生機
●孫喜保

日前,筆者從中國認監委獲悉,2013年,國家認監委委托認證認可研究所組織對有機產品生產、銷售量較大的省市進行抽查,抽檢結果顯示,流通領域違規使用有機產品標識現象比較突出,假冒認證或已認證失效的產品占15.3%。
近年來,在有機產品越來越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背景下,由于有利可圖,一些商家紛紛打著“有機”的幌子,以次充好,以普通產品冒充有機產品,獲取高額利潤,欺騙消費者。市場上甚至專門出現了提供有機證明的機構,幫助一些企業違規獲得有機認證。這讓整個有機產品市場信譽大打折扣。
自去年開始,國家加大了對于有機產品的監管力度,尤其是今年4月1日,新的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中國的有機產品監管將更加嚴格,這對規范行業秩序無疑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2013年,國家認監委委托認證認可研究所組織對有機產品生產、銷售量較大的天津、上海、河北、浙江、黑龍江5個省市的流通領域及3個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的生產領域開展了監督抽檢。抽檢結果顯示,流通領域違規使用有機產品標識現象比較突出,獲得認證的產品不合格率相對較低。本次抽查的377批次中58批標稱為“有機”的產品(均來自流通領域)為假冒認證或已認證失效,占15.3%。
此次抽檢重點為糧谷類、茶葉、蔬菜、水果、乳制品、酒類、水產品等7類有機產品,由地方兩局負責抽(購)樣和產品認證真實性核查,由中國檢科院綜合檢測中心等5家檢測機構對經認證真實性核查確為有機產品的樣品進行檢測。此次監督抽檢采用了多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總檢測指標602項,每個樣品檢測指標在20個以上。
此外,對認證有效的296個產品檢測結果顯示,6個批次產品不合格,占2.03%。檢測不合格的均為茶葉產品,其中包括福建省安溪縣一農茶葉有限公司生產的有機烏龍茶包(安溪)、安溪有機烏龍茶,南京中山園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山陵茶廠生產的雨花茶和溧陽市凌峰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所產長峰壽眉綠茶。它們之所以不合格,皆因為含有三氯殺螨醇、聯苯菊酯、甲氰菊酯等農藥。
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農產品認證處處長王茂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并不意味著其農殘量高于國家的標準,其實一些產品的農殘甚至遠遠低于國家標準,但它們不符合有機產品的標準。對于有機產品來說,其生產、加工過程不允許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食品添加劑和轉基因等物質。
而對于市場上有機產品標識使用的亂象,王茂華說,認監委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逐步把這15.3%的假冒認證清除出有機產品的市場。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世界有機產品市場進一步擴大,中國有機產品的國內和國外市場需求逐年增加,有機市場潛力巨大,有機產品必成為朝陽行業。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國內大城市,有機產品已經成為一部分消費者的消費首選。
近年來,我國有機產品產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態勢,已具備了一定的發展基礎,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四大有機產品消費大國。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有機生產面積已達160萬公頃。2012年我國有機產品國內貿易額達638.79億元人民幣,貿易量510.78萬噸。主要有機產品依次為谷物、蔬菜、水果、豆類及油料作物、茶葉。我國有機產品主要出口地為歐盟、美國、日本,出口額4億美元左右。
但是,我國有機產品關鍵的認證和監管問題一度困擾了這個行業的發展。
我國有機產品在過去的幾年間雖然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其中在認證等方面的不規范現象十分突出。
有常年從事農業研究的專家稱,有機產品認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程序嚴格,而且要求非常高。有機認證也不是簡單地不用化肥和農藥,對于土壤、水和空氣都有著嚴格的檢測標準。
因此,這需要專業的認證機構來認證。但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有機產品的認證機構比較混亂,后來逐漸減少,目前還有二十多家。
與此同時,前幾年我國有機產品的標志、標識亦很混亂。按照我國相關規定,有機產品的包裝上必須同時具備有機產品標志和有機認證標志。然而,市場上大部分有機蔬果普遍存在標志不清的狀況,有的產品只貼有機產品標志,缺乏認證標志;有的不僅這兩個標志混亂不全,甚至還缺乏公司名稱;還有的則缺乏標明產地等信息的回溯標識,沒有注明生產時間。
此外,由于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有效期僅為一年,市場上有機產品很少會主動標出認證證書的有效期,許多標識“超期服役”現象非常普遍。消費者在面對標識不清的有機產品時,往往無所適從。
由于有利可圖,在市場上甚至出現了許多機構充當“掮客”,幫助企業和認證機構拉線搭橋,導致“有機”標志和標識非常混亂,企業甚至花錢就可以買到有機認證。

也正因為如此,有機產品的嚴格認證和監管才顯得更為重要。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魏益民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政府部門應保證對企業的監管和制約,在評定具有認證資質單位的同時,還要建立淘汰機制,適時清除不達標的認證機構。
還有業內人士提出,必須解決有機產品“重認證、輕管理”現象。尤其是新的《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確立了我國四位一體的統一的有機產品認證制度的建立,即實行統一的認證目錄、統一的標準和認證實施規則、統一的認證標志,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有機產品的追溯難題。
實際上,對于有機產品的認證,國家認監委非常重視,并將其列為2014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筆者從國家認監委獲悉,“今年國家認監委將以有機產品(含進口有機產品)、出口食品生產企業HACCP認證為重點繼續開展獲證產品抽檢、獲證企業見證檢查、示范區網格化檢查等專項監督檢查?!?/p>
據王茂華介紹,2014年,對于有機產品的認證,國家認監委提出了更加詳細的要求,比如:認證機構現場檢查對投入品關注情況;企業是否有使用禁用物質現象,是否保存采購、使用投入品記錄;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及有機碼使用是否符合要求;有機產品銷售證使用情況;進口有機產品是否符合規定;環境和產品檢測情況是否符合要求;認證機構對有機生產緩沖帶設置、平行生產、物料衡算、輪作計劃制訂和執行等關鍵生產環節審核及企業實施是否到位等。
筆者在一些商場、超市調查時了解到,由于加大了監督力度,嚴格了認證程序,目前統一標志、標識的有機產品比以往明顯減少。
中國農業大學一位專家表示,只要國家在有機產品的認證方面嚴格把關,中國的有機產品有望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