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敏 毛煒翔
(江西省標準化研究院 南昌 330029)
江西省城鄉統籌標準化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郭慧敏 毛煒翔
(江西省標準化研究院 南昌 330029)
城鄉統籌,其內涵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使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步過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最終目標是要使農村居民、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家屬與城市居民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同質化的生活條件。本文就江西省城鄉統籌發展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城鄉統籌 標準化 建議
我們探討在我省開展城鄉統籌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工作,探索用標準化的手段城鄉統籌發展的新方法、新思路,探索實施標準化戰略上新的領域,有效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做大做強和提高工業能力,做好城鄉統籌能力建設工作,改變長期以來的農業支持工業、農村支持城市的傳統城鄉關系,啟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鄉村的新型城鄉關系,實現城鄉關系從“二元分隔”到“統籌發展”的重要轉型。
1.1 解決“三農”發展問題
城鄉統籌發展對解決“三農”問題,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城鄉統籌發展是全面推進農村小康建設、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必須研究如何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促進國家經濟體制改革。
1.2 實現城鄉一體化
城鄉統籌發展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環節,通過機制的創新、政策的引導、體制的改革,扭轉地區差距、工農差距、城鄉差距擴大的趨勢,打破已有的“城鄉二元結構”,形成農業與工業聯動、城市與農村相互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格局,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1.3 實現科學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江西省城鄉收入差距在相當一個時期內不斷拉大,直到近幾年才有所遏制,可以說統籌城鄉發展,是江西省社會實現科學發展的現實需要。
目前我國一些先行地區已探索并推行城鄉統籌標準化示范區的發展和規劃,全國首個國家級城鄉統籌標準化示范區在重慶市九龍坡區順利通過國標委專家組驗收,成功建立戶籍管理、農村土地流轉、社會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衛生、城鄉義務教育、公共文化、市政設施八大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在全國首次將標準化引入到公共服務規范化領域。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對城鄉統籌戰略對社區信息化及其標準化的需求、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化工作機制進行了研究。但是,目前城鄉統籌標準化的規劃編制存在不確定性,各省的地方經驗也不完全一致,我省也還尚未開展城鄉統籌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工作。
3.1 二元體制依然存在
城鄉二元體制和機制障礙還沒有根除城鄉戶籍制度問題、農民社會保障問題、農民住房產權問題、村轉居問題、城中村管理問題等,目前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由于缺少相關標準,政策缺乏推動力,一些與城鎮建設要求不相適應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
3.2 城鄉發展不平衡
城鄉統籌發展進展不平衡城區和縣域中心發展進程相對較快,公鐵沿線鄉村和經濟強鄉鎮發展進程相對較快,地理位置偏遠、經濟水平偏低的鄉村一體化進程相對較慢。多數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差,自來水普及率低,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及消防設施不足,綜合承載能力及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不強,導致城鎮缺乏聚集力,農村城鎮化水平上不去。由于產業缺乏拉動力,多數小城鎮沒有真正形成特色主導產業和產業鏈條段,經濟實力不強。
3.3 工業企業標準化意識不強
與先進地區相比我省工業型企業標準化城工作起步較晚,認識不足,統籌推進力度不大,整體推進速度較慢,而且與發達地區相比,城鄉一體化的差距有被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3.4 缺乏城鄉統籌發展的標準
缺乏城鄉統一標準,我省還沒有完善的城鄉統籌發展的各項規劃,沒有進行過城鄉一體化或雙向一體化的試點研究。城鎮規劃批準率低、修編率低,主要是因為規劃缺乏約束力,建設隨意性大,缺乏統一的區域性標準。
我省城市和農村的差距還比較大,城鄉二元化的體制機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農業生產效率效益依然不高,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的形勢下,根據我省的實際情況,調整已有的方針政策,利用標準化手段更加務實地解決好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013年底我省總人口為4500萬人,其中鄉村人口仍占總人口的很大一部分,搞好江西城鄉統籌發展,任重而道遠。搞好城鄉統籌標準化發展,要借鑒國內外有益的經驗,并爭取在省內縣區做好城鄉統籌標準化示范區試點工作。
4.1 建立健全城鄉統籌服務標準體系
建立戶籍管理標準體系,為改變城鄉戶籍二元結構提供技術支撐;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標準體系,為促進農村建設用地流轉和置換,促進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供技術支撐;建立覆蓋全區鎮、街的社會保障標準體系,為城鄉保障銜接和跨區域社會保險轉接機制的建立奠定基礎;建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滿足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需要;建立重點工業企業標準體系,提高出口企業采標率。
4.2 組織實施城鄉統籌服務標準
在城鄉統籌標準化示范區先行先試的重點領域,從服務設施、標志、環境至服務質量、管理等全過程,組織實施服務標準。
4.3 開展城鄉統籌服務質量評價
建立城鄉統籌服務標準化活動效果評價模式,在城鄉統籌標準化示范區開展標準化服務評價,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水平。
5.1 統籌設立八大公共服務標準體系
建立八大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如圖1框架,戶籍管理標準體系、土地管理標準體系、生態環境標準體系、義務教育標準體系、醫療服務標準體系、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公共文化標準體系、社會保障標準體系。

圖1 城鄉統籌標準化示范區公共服務標準體系
5.2 建立企業標準體系模塊
立足城鄉統籌標準化示范區產業發展實際,探索制定江西省十大新興產業標準體系(見圖2),有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航空制造產業、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鋰電與電動汽車產業、文化暨創意產業、綠色食品產業十大領域企業標準體系模塊。

圖2 江西省十大新興產業標準體系
5.3 構建標準文獻共享服務平臺
標準文獻共享服務平臺的建設,將為城鄉統籌標準化用戶提供海量的標準信息和豐富的標準化服務項目,包括標準文獻全文傳遞、領域標準專題、標準有效性確認、標準跟蹤等服務模塊,依托國家標準文獻共享服務平臺館藏資源,為江西省城鄉統籌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撐和服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