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波
工程基樁完整性檢測開始時間應滿足規范《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的要求,同時還要根據現場施工條件。現在地下室工程越來越多,基坑開挖需要較長時間,就造成基樁施工完成后,很長時間不能進行完整性檢測,只能等基坑開挖后,基樁截至設計標高后進行,現在就簡單的談談基樁施工完成后檢測時間不同對樁身完整性的影響。
1 相關規范的規定
《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對采用低應變法樁身完整性檢測開始時間的要求:
1.1 3.2.6.1規定:當采用低應變法或聲波透射法檢測時,受檢樁混凝土強度至少達到設計強度的70%,且不少于15MPa。
1.2 3.2.7規定:施工后,宜先進行工程樁的樁身完整性檢測,后進行承載力檢測。當基礎埋深較大時,樁身完整性檢測應在基坑開挖至基底標高后進行。
2 檢測時間不同,樁身完整性惡化的案例
隨著社會發展,地下室的出現就越來越多,樁身完整性檢測應在基坑開挖至基底標高后進行。從基樁施工完成到基坑開挖結束這段時間,基樁的樁身完整性就可能發生較大變化。
2.1 基坑開挖過程中由于多方原因,會對樁身不同程度造成側向壓力。眾所周知,預應力管樁抗水平推力的能力較差,當出現極限水平推力后,就能造成樁身出現裂縫或斷裂,使得樁身完整性惡化,這種情況下往往出現的數量較大,危害較大,特別是對于沿海軟土地區,經常出現幾十根甚至上百根樁斷裂,對社會造成極大浪費。
2.2 現階段基坑開挖多數采用大型機械開挖,大型機械開挖過程中,對樁身的碾壓、碰撞等也很容易造成樁身完整性惡化,這種情況只要稍加注意,現場控制嚴格,不會造成大量樁樁身完整性惡化的情況。
2.3 基坑開挖卸荷還會對樁身造成上拔力,對于多節預應力擠土樁,這種影響也非常明顯,當基坑開挖深,卸荷大時,就能把樁拉斷。
以上三種情況均為隨檢測時間不同而樁身完整性惡化的情況,以第一種情況和第三種情況危害最大。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一個實例。
連云港某廠房,設計樁型:PHC-400(90)A-C80-13,13,基礎開挖深度約1.5m,由于開挖后挖土堆載在基礎邊上,側壓力作用于樁身淺部,使得樁身淺部斷裂。某樁基坑開挖前后低應變檢測時域曲線見下圖。
399#樁2011年8月13日基礎開挖之前檢測時域曲線:
399#樁2011年10月31日基礎開挖之后檢測時域曲線:
隨檢測時間不同而樁身完整性惡化的情況較多見,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3 檢測時間不同,樁身完整性表現為轉好的案例
用法蘭盤焊接的混凝土預制樁施工完成后,在樁身不受任何外力的情況下,法蘭焊接處受到微環境作用,包括鐵的銹蝕,泥土的慢慢充填,水的作用等,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對低應變法檢測樁身完整性有一定的影響。
下面根據實例介紹上述變化發展對樁身完整性的影響。
連云港某廠房,設計樁型:PC-400(90)A-C60-10,6,錘擊沉樁。施工剛結束,對其進行了低應變檢測,有2根樁在接樁處存在嚴重缺陷。2個月后,重新對這兩根樁進行檢測,時域信號顯示缺陷程度明顯減輕。這2根樁前后兩次實測時域信號見下圖。
60#、87#樁2011年11月26日施工剛結束時低應變法檢測時域曲線:
60#、87#樁2012年2月11日,經過2個多月的靜止后低應變法檢測時域曲線:
為驗證缺陷是否對承載力有影響,對這兩根樁又進行高應變測試,在重錘作用下,樁的豎向承載力能夠發揮,但是經過錘擊后,對這兩根樁再次進行低應變檢測,缺陷又明顯增加,時域曲線與2011年11月26日施工剛結束時檢測結果基本相同,在這里就不在附圖了。這就說明,雖然經過微環境后,低應變法檢測樁身未見明顯缺陷,但是缺陷本身還是存在的。證明樁基施工結束后,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應盡快進行樁身完整性檢測。
由上述事例可見,成樁后,法蘭焊接接樁處受到微環境作用后,采用低應變法檢測時,樁身完整性情況會有變化。這種變化對工程安全來講是不利的,它掩蓋了樁身完整性的真實情況,如果在工程中大量出現,而低應變檢測時間較晚的話,可能會對工程造成較大隱患。
4 結語
在實際工程中,完整性檢測時機選擇很重要,對于沒有基坑的工程,最好在工程樁施工完成,滿足規范對樁身強度的要求后,盡早檢測,以暴露隱患;對于有基坑工程,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等基坑開挖結束后,周圍土體穩定,樁身不在受水平外力影響后進行完整性檢測,有條件的話,可以基坑開挖前后均進行樁身完整性檢測,減小檢測時間不同對樁身完整性的影響,確保工程安全。
工程基樁完整性檢測開始時間應滿足規范《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的要求,同時還要根據現場施工條件。現在地下室工程越來越多,基坑開挖需要較長時間,就造成基樁施工完成后,很長時間不能進行完整性檢測,只能等基坑開挖后,基樁截至設計標高后進行,現在就簡單的談談基樁施工完成后檢測時間不同對樁身完整性的影響。
1 相關規范的規定
《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對采用低應變法樁身完整性檢測開始時間的要求:
1.1 3.2.6.1規定:當采用低應變法或聲波透射法檢測時,受檢樁混凝土強度至少達到設計強度的70%,且不少于15MPa。
1.2 3.2.7規定:施工后,宜先進行工程樁的樁身完整性檢測,后進行承載力檢測。當基礎埋深較大時,樁身完整性檢測應在基坑開挖至基底標高后進行。
2 檢測時間不同,樁身完整性惡化的案例
隨著社會發展,地下室的出現就越來越多,樁身完整性檢測應在基坑開挖至基底標高后進行。從基樁施工完成到基坑開挖結束這段時間,基樁的樁身完整性就可能發生較大變化。
2.1 基坑開挖過程中由于多方原因,會對樁身不同程度造成側向壓力。眾所周知,預應力管樁抗水平推力的能力較差,當出現極限水平推力后,就能造成樁身出現裂縫或斷裂,使得樁身完整性惡化,這種情況下往往出現的數量較大,危害較大,特別是對于沿海軟土地區,經常出現幾十根甚至上百根樁斷裂,對社會造成極大浪費。
2.2 現階段基坑開挖多數采用大型機械開挖,大型機械開挖過程中,對樁身的碾壓、碰撞等也很容易造成樁身完整性惡化,這種情況只要稍加注意,現場控制嚴格,不會造成大量樁樁身完整性惡化的情況。
2.3 基坑開挖卸荷還會對樁身造成上拔力,對于多節預應力擠土樁,這種影響也非常明顯,當基坑開挖深,卸荷大時,就能把樁拉斷。
以上三種情況均為隨檢測時間不同而樁身完整性惡化的情況,以第一種情況和第三種情況危害最大。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一個實例。
連云港某廠房,設計樁型:PHC-400(90)A-C80-13,13,基礎開挖深度約1.5m,由于開挖后挖土堆載在基礎邊上,側壓力作用于樁身淺部,使得樁身淺部斷裂。某樁基坑開挖前后低應變檢測時域曲線見下圖。
399#樁2011年8月13日基礎開挖之前檢測時域曲線:
399#樁2011年10月31日基礎開挖之后檢測時域曲線:
隨檢測時間不同而樁身完整性惡化的情況較多見,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3 檢測時間不同,樁身完整性表現為轉好的案例
用法蘭盤焊接的混凝土預制樁施工完成后,在樁身不受任何外力的情況下,法蘭焊接處受到微環境作用,包括鐵的銹蝕,泥土的慢慢充填,水的作用等,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對低應變法檢測樁身完整性有一定的影響。
下面根據實例介紹上述變化發展對樁身完整性的影響。
連云港某廠房,設計樁型:PC-400(90)A-C60-10,6,錘擊沉樁。施工剛結束,對其進行了低應變檢測,有2根樁在接樁處存在嚴重缺陷。2個月后,重新對這兩根樁進行檢測,時域信號顯示缺陷程度明顯減輕。這2根樁前后兩次實測時域信號見下圖。
60#、87#樁2011年11月26日施工剛結束時低應變法檢測時域曲線:
60#、87#樁2012年2月11日,經過2個多月的靜止后低應變法檢測時域曲線:
為驗證缺陷是否對承載力有影響,對這兩根樁又進行高應變測試,在重錘作用下,樁的豎向承載力能夠發揮,但是經過錘擊后,對這兩根樁再次進行低應變檢測,缺陷又明顯增加,時域曲線與2011年11月26日施工剛結束時檢測結果基本相同,在這里就不在附圖了。這就說明,雖然經過微環境后,低應變法檢測樁身未見明顯缺陷,但是缺陷本身還是存在的。證明樁基施工結束后,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應盡快進行樁身完整性檢測。
由上述事例可見,成樁后,法蘭焊接接樁處受到微環境作用后,采用低應變法檢測時,樁身完整性情況會有變化。這種變化對工程安全來講是不利的,它掩蓋了樁身完整性的真實情況,如果在工程中大量出現,而低應變檢測時間較晚的話,可能會對工程造成較大隱患。
4 結語
在實際工程中,完整性檢測時機選擇很重要,對于沒有基坑的工程,最好在工程樁施工完成,滿足規范對樁身強度的要求后,盡早檢測,以暴露隱患;對于有基坑工程,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等基坑開挖結束后,周圍土體穩定,樁身不在受水平外力影響后進行完整性檢測,有條件的話,可以基坑開挖前后均進行樁身完整性檢測,減小檢測時間不同對樁身完整性的影響,確保工程安全。
工程基樁完整性檢測開始時間應滿足規范《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的要求,同時還要根據現場施工條件。現在地下室工程越來越多,基坑開挖需要較長時間,就造成基樁施工完成后,很長時間不能進行完整性檢測,只能等基坑開挖后,基樁截至設計標高后進行,現在就簡單的談談基樁施工完成后檢測時間不同對樁身完整性的影響。
1 相關規范的規定
《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對采用低應變法樁身完整性檢測開始時間的要求:
1.1 3.2.6.1規定:當采用低應變法或聲波透射法檢測時,受檢樁混凝土強度至少達到設計強度的70%,且不少于15MPa。
1.2 3.2.7規定:施工后,宜先進行工程樁的樁身完整性檢測,后進行承載力檢測。當基礎埋深較大時,樁身完整性檢測應在基坑開挖至基底標高后進行。
2 檢測時間不同,樁身完整性惡化的案例
隨著社會發展,地下室的出現就越來越多,樁身完整性檢測應在基坑開挖至基底標高后進行。從基樁施工完成到基坑開挖結束這段時間,基樁的樁身完整性就可能發生較大變化。
2.1 基坑開挖過程中由于多方原因,會對樁身不同程度造成側向壓力。眾所周知,預應力管樁抗水平推力的能力較差,當出現極限水平推力后,就能造成樁身出現裂縫或斷裂,使得樁身完整性惡化,這種情況下往往出現的數量較大,危害較大,特別是對于沿海軟土地區,經常出現幾十根甚至上百根樁斷裂,對社會造成極大浪費。
2.2 現階段基坑開挖多數采用大型機械開挖,大型機械開挖過程中,對樁身的碾壓、碰撞等也很容易造成樁身完整性惡化,這種情況只要稍加注意,現場控制嚴格,不會造成大量樁樁身完整性惡化的情況。
2.3 基坑開挖卸荷還會對樁身造成上拔力,對于多節預應力擠土樁,這種影響也非常明顯,當基坑開挖深,卸荷大時,就能把樁拉斷。
以上三種情況均為隨檢測時間不同而樁身完整性惡化的情況,以第一種情況和第三種情況危害最大。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一個實例。
連云港某廠房,設計樁型:PHC-400(90)A-C80-13,13,基礎開挖深度約1.5m,由于開挖后挖土堆載在基礎邊上,側壓力作用于樁身淺部,使得樁身淺部斷裂。某樁基坑開挖前后低應變檢測時域曲線見下圖。
399#樁2011年8月13日基礎開挖之前檢測時域曲線:
399#樁2011年10月31日基礎開挖之后檢測時域曲線:
隨檢測時間不同而樁身完整性惡化的情況較多見,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3 檢測時間不同,樁身完整性表現為轉好的案例
用法蘭盤焊接的混凝土預制樁施工完成后,在樁身不受任何外力的情況下,法蘭焊接處受到微環境作用,包括鐵的銹蝕,泥土的慢慢充填,水的作用等,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對低應變法檢測樁身完整性有一定的影響。
下面根據實例介紹上述變化發展對樁身完整性的影響。
連云港某廠房,設計樁型:PC-400(90)A-C60-10,6,錘擊沉樁。施工剛結束,對其進行了低應變檢測,有2根樁在接樁處存在嚴重缺陷。2個月后,重新對這兩根樁進行檢測,時域信號顯示缺陷程度明顯減輕。這2根樁前后兩次實測時域信號見下圖。
60#、87#樁2011年11月26日施工剛結束時低應變法檢測時域曲線:
60#、87#樁2012年2月11日,經過2個多月的靜止后低應變法檢測時域曲線:
為驗證缺陷是否對承載力有影響,對這兩根樁又進行高應變測試,在重錘作用下,樁的豎向承載力能夠發揮,但是經過錘擊后,對這兩根樁再次進行低應變檢測,缺陷又明顯增加,時域曲線與2011年11月26日施工剛結束時檢測結果基本相同,在這里就不在附圖了。這就說明,雖然經過微環境后,低應變法檢測樁身未見明顯缺陷,但是缺陷本身還是存在的。證明樁基施工結束后,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應盡快進行樁身完整性檢測。
由上述事例可見,成樁后,法蘭焊接接樁處受到微環境作用后,采用低應變法檢測時,樁身完整性情況會有變化。這種變化對工程安全來講是不利的,它掩蓋了樁身完整性的真實情況,如果在工程中大量出現,而低應變檢測時間較晚的話,可能會對工程造成較大隱患。
4 結語
在實際工程中,完整性檢測時機選擇很重要,對于沒有基坑的工程,最好在工程樁施工完成,滿足規范對樁身強度的要求后,盡早檢測,以暴露隱患;對于有基坑工程,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等基坑開挖結束后,周圍土體穩定,樁身不在受水平外力影響后進行完整性檢測,有條件的話,可以基坑開挖前后均進行樁身完整性檢測,減小檢測時間不同對樁身完整性的影響,確保工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