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橋伴
摘 要:供電可靠性不再是城市的專用名詞,停電時間不再是城市的特權,農村地區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并有追上城市的勢頭。文章以連州供電局供電可靠性管理為實例,對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的方法進行淺淡。
關鍵詞:農村;供電;可靠性
隨著農村地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珠三角地區向農村地區產業轉移的背景下,農村用電需求日益明顯,對停電事件越來越敏感。電力的中斷,意味著農業發展的停頓、農村經濟的下滑以及農民收入的減少,意味著農村地區工業經濟的衰退,對社會經濟發展、和諧穩定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不僅是電力企業所肩負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還關系著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儼然成為推動農村地區城市化進程加劇的重要堡壘之一。
但是,與農村地區對供電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的形勢相對比,供電企業在農村地區電網基礎、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待提高。只有通過加強農村地區電網基礎建設,優化農村電網管理,才能取得各方共贏的成果。
1 影響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1 電網結構的影響
1.1.1 單電源供電變電站以及單變壓器運行變電站的影響。在廣東電網公司經濟效益決定投資規模的大前提下,連州電網存在著部分單電源供電變電站以及單變壓器運行變電站,此類不符合N-1條件的變電站嚴重制約著供電可靠性的提升。如圖所示,110kV慧光變電站為單變壓器運行,一旦變壓器出現故障或者110kV側電源需要進行預試定檢,將造成110kV慧光站、35kV西江站、35kV朝天站共19回10kV線路共368個10kV用戶同時停電,對供電可靠性造成重大損失。以上三個變電站正好處在農村地區供用電范圍,一旦發現停電事件將會對當地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1.1.2 單輻射10kV線路的影響。農村地區受制于山區地理環境影響,部分10kV線路供電半徑長、供電面積廣,導致各線路之間比較分散,難以與其它10kV線路進行環網。此類單輻射10kV線路在線路前段進行檢修作業或發生故障時將會導致全線停電,給供電可靠性指標帶來較大的流失。
1.1.3 環網點開關不能直接進行環網操作的影響。受投資資金影響,農村地區存在著部分10kV線路環網點開關為1組刀閘的現象,當需要進行轉供電操作時候必須先進行上一組開關操作方能對環網點刀閘進行操作,恢復轉供電時候同樣需要進行兩級開關的操作,在這種環網點為1組刀閘的轉供電與恢復轉供電操作過程中造成了較長一段時間的停電。如圖所示9031環網刀閘操作時就存在著不能直接進行操作的弊端。
1.1.4 停電轉供電的影響。農村地區因部分線路、開關使用年限較長,比較殘舊,不具體合環轉供電能力。當進行轉供電操作時,需要先對被轉供線路停電后才能進行轉供電合閘,導致了停電轉供電操作期間供電可靠性指標的丟失。
1.1.5 雙回路及多回路同桿架設線路的影響。農村地區民事糾紛多有發生,考慮到節約線路走廊,早期建設的10kV線路多為雙回路或多回路同桿架設。當此類線路進行施工作業或發生故障時,需要將同桿架設的全部線路停電進行作業,造成了供電可靠性的指標缺口。
1.2 計劃停電與故障停電的影響
一方面,農村電網作為發展中的電網,在近年來都進行著電網改造或檢修作業時,需要停電。另一方面,農村電網多為露天架設,長期的露天運行必然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而發生一定的故障事件,同時由于季節性負荷變化也會導致線路跳閘事件的發生。
1.3 綜合管理的影響
供電企業普遍對農村地區停電重視度較城市停電輕,導致施工作業停電時間過長、施工作業停電次數多等情況的發生。
2 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的主要措施
2.1 規劃層面的措施。在電網改造規劃過程中,需要對電網的網架結構進行優化,使變電站、變壓器、線路符合N-1運行條件,盡量避免單電源或單主變變電站運行。新建變電站出線要采用新線路走廊單回路架設,避免雙回路或多回路架設。同時要考慮到新建線路的環網率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并為新線路創建具備合環轉供電的能力,確保環網點開關為可直接操作分斷開關。因地制宜,合理設置環網點,在地理位置許可前提下,盡可能選取線路中段為環網開關安裝點,兼顧線路前后段,使環網開關產生最大效益。
2.2 技術運行層面的措施。連州電網作為農村地區的典型代表,其運行中的35kV變電站多為不具備備自投裝置變電站,需要大力推進35kV變電站備自投技術改造,使變電站進線電源線路發生故障時迅速啟動備自投裝置確保變電站正常供電。
此外,要積極引進新設備、新技術,大力推廣新產品來提高農村電網裝備水平。通過加裝故障指示器以及智能分斷開關,提高故障識別能力。依托故障指示器和智能分斷開關建設配網自動化監控平臺,通過GPS坐標定位實時將故障點信息反饋至運行人員,實行線路故障實時監控。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實行配網自動化監控平臺后臺操控線路開關,提高倒閘操作效率,提高供電可靠性。
2.3 管理層面的措施。(1)“指標+績效”管理。根據上級下達年度供電可靠性指標值情況,把年度供電可靠性指標分解下達至各生產部門,使各生產單位明確自己的目標值,并形成一種自我約束意識。(2)精細化停電申請。為嚴格控制停電指標的應用情況,施工單位在申請計劃停電時需要明確工作內容、停電范圍,嚴格按照作業時間定額標準壓縮作業時間。(3)綜合停電管理,采用一次停電同年度多項目同時施工模式,減少停電次數。(4)做好供電可靠性分析報告。分析停電的原因與避免再次停電的措施,為以后的運行維護作經驗借鑒。(5)大力推廣帶電作業。針對農村地區10kV線路多回路同桿架設較普遍的現象,帶電作業無疑是提高供電可靠性的良方。
3 結語
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不僅僅是評價供電企業服務水平的標尺,還是農村地區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需要。本文從農村地區電網現狀出發,提出了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的一些見解與看法。這對于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地區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馮維.淺議如何提高供電的可靠性[J].技術與市場,2012(6).
[2] 岑楚權.淺談提高10kV配網供電可靠性的管理措施[J].今日科苑, 2010(9).
[3] 閔玲.提高供電可靠性措施淺談[J].科技風,2011(10).
摘 要:供電可靠性不再是城市的專用名詞,停電時間不再是城市的特權,農村地區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并有追上城市的勢頭。文章以連州供電局供電可靠性管理為實例,對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的方法進行淺淡。
關鍵詞:農村;供電;可靠性
隨著農村地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珠三角地區向農村地區產業轉移的背景下,農村用電需求日益明顯,對停電事件越來越敏感。電力的中斷,意味著農業發展的停頓、農村經濟的下滑以及農民收入的減少,意味著農村地區工業經濟的衰退,對社會經濟發展、和諧穩定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不僅是電力企業所肩負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還關系著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儼然成為推動農村地區城市化進程加劇的重要堡壘之一。
但是,與農村地區對供電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的形勢相對比,供電企業在農村地區電網基礎、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待提高。只有通過加強農村地區電網基礎建設,優化農村電網管理,才能取得各方共贏的成果。
1 影響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1 電網結構的影響
1.1.1 單電源供電變電站以及單變壓器運行變電站的影響。在廣東電網公司經濟效益決定投資規模的大前提下,連州電網存在著部分單電源供電變電站以及單變壓器運行變電站,此類不符合N-1條件的變電站嚴重制約著供電可靠性的提升。如圖所示,110kV慧光變電站為單變壓器運行,一旦變壓器出現故障或者110kV側電源需要進行預試定檢,將造成110kV慧光站、35kV西江站、35kV朝天站共19回10kV線路共368個10kV用戶同時停電,對供電可靠性造成重大損失。以上三個變電站正好處在農村地區供用電范圍,一旦發現停電事件將會對當地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1.1.2 單輻射10kV線路的影響。農村地區受制于山區地理環境影響,部分10kV線路供電半徑長、供電面積廣,導致各線路之間比較分散,難以與其它10kV線路進行環網。此類單輻射10kV線路在線路前段進行檢修作業或發生故障時將會導致全線停電,給供電可靠性指標帶來較大的流失。
1.1.3 環網點開關不能直接進行環網操作的影響。受投資資金影響,農村地區存在著部分10kV線路環網點開關為1組刀閘的現象,當需要進行轉供電操作時候必須先進行上一組開關操作方能對環網點刀閘進行操作,恢復轉供電時候同樣需要進行兩級開關的操作,在這種環網點為1組刀閘的轉供電與恢復轉供電操作過程中造成了較長一段時間的停電。如圖所示9031環網刀閘操作時就存在著不能直接進行操作的弊端。
1.1.4 停電轉供電的影響。農村地區因部分線路、開關使用年限較長,比較殘舊,不具體合環轉供電能力。當進行轉供電操作時,需要先對被轉供線路停電后才能進行轉供電合閘,導致了停電轉供電操作期間供電可靠性指標的丟失。
1.1.5 雙回路及多回路同桿架設線路的影響。農村地區民事糾紛多有發生,考慮到節約線路走廊,早期建設的10kV線路多為雙回路或多回路同桿架設。當此類線路進行施工作業或發生故障時,需要將同桿架設的全部線路停電進行作業,造成了供電可靠性的指標缺口。
1.2 計劃停電與故障停電的影響
一方面,農村電網作為發展中的電網,在近年來都進行著電網改造或檢修作業時,需要停電。另一方面,農村電網多為露天架設,長期的露天運行必然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而發生一定的故障事件,同時由于季節性負荷變化也會導致線路跳閘事件的發生。
1.3 綜合管理的影響
供電企業普遍對農村地區停電重視度較城市停電輕,導致施工作業停電時間過長、施工作業停電次數多等情況的發生。
2 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的主要措施
2.1 規劃層面的措施。在電網改造規劃過程中,需要對電網的網架結構進行優化,使變電站、變壓器、線路符合N-1運行條件,盡量避免單電源或單主變變電站運行。新建變電站出線要采用新線路走廊單回路架設,避免雙回路或多回路架設。同時要考慮到新建線路的環網率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并為新線路創建具備合環轉供電的能力,確保環網點開關為可直接操作分斷開關。因地制宜,合理設置環網點,在地理位置許可前提下,盡可能選取線路中段為環網開關安裝點,兼顧線路前后段,使環網開關產生最大效益。
2.2 技術運行層面的措施。連州電網作為農村地區的典型代表,其運行中的35kV變電站多為不具備備自投裝置變電站,需要大力推進35kV變電站備自投技術改造,使變電站進線電源線路發生故障時迅速啟動備自投裝置確保變電站正常供電。
此外,要積極引進新設備、新技術,大力推廣新產品來提高農村電網裝備水平。通過加裝故障指示器以及智能分斷開關,提高故障識別能力。依托故障指示器和智能分斷開關建設配網自動化監控平臺,通過GPS坐標定位實時將故障點信息反饋至運行人員,實行線路故障實時監控。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實行配網自動化監控平臺后臺操控線路開關,提高倒閘操作效率,提高供電可靠性。
2.3 管理層面的措施。(1)“指標+績效”管理。根據上級下達年度供電可靠性指標值情況,把年度供電可靠性指標分解下達至各生產部門,使各生產單位明確自己的目標值,并形成一種自我約束意識。(2)精細化停電申請。為嚴格控制停電指標的應用情況,施工單位在申請計劃停電時需要明確工作內容、停電范圍,嚴格按照作業時間定額標準壓縮作業時間。(3)綜合停電管理,采用一次停電同年度多項目同時施工模式,減少停電次數。(4)做好供電可靠性分析報告。分析停電的原因與避免再次停電的措施,為以后的運行維護作經驗借鑒。(5)大力推廣帶電作業。針對農村地區10kV線路多回路同桿架設較普遍的現象,帶電作業無疑是提高供電可靠性的良方。
3 結語
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不僅僅是評價供電企業服務水平的標尺,還是農村地區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需要。本文從農村地區電網現狀出發,提出了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的一些見解與看法。這對于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地區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馮維.淺議如何提高供電的可靠性[J].技術與市場,2012(6).
[2] 岑楚權.淺談提高10kV配網供電可靠性的管理措施[J].今日科苑, 2010(9).
[3] 閔玲.提高供電可靠性措施淺談[J].科技風,2011(10).
摘 要:供電可靠性不再是城市的專用名詞,停電時間不再是城市的特權,農村地區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并有追上城市的勢頭。文章以連州供電局供電可靠性管理為實例,對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的方法進行淺淡。
關鍵詞:農村;供電;可靠性
隨著農村地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珠三角地區向農村地區產業轉移的背景下,農村用電需求日益明顯,對停電事件越來越敏感。電力的中斷,意味著農業發展的停頓、農村經濟的下滑以及農民收入的減少,意味著農村地區工業經濟的衰退,對社會經濟發展、和諧穩定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不僅是電力企業所肩負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還關系著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儼然成為推動農村地區城市化進程加劇的重要堡壘之一。
但是,與農村地區對供電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的形勢相對比,供電企業在農村地區電網基礎、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待提高。只有通過加強農村地區電網基礎建設,優化農村電網管理,才能取得各方共贏的成果。
1 影響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1 電網結構的影響
1.1.1 單電源供電變電站以及單變壓器運行變電站的影響。在廣東電網公司經濟效益決定投資規模的大前提下,連州電網存在著部分單電源供電變電站以及單變壓器運行變電站,此類不符合N-1條件的變電站嚴重制約著供電可靠性的提升。如圖所示,110kV慧光變電站為單變壓器運行,一旦變壓器出現故障或者110kV側電源需要進行預試定檢,將造成110kV慧光站、35kV西江站、35kV朝天站共19回10kV線路共368個10kV用戶同時停電,對供電可靠性造成重大損失。以上三個變電站正好處在農村地區供用電范圍,一旦發現停電事件將會對當地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1.1.2 單輻射10kV線路的影響。農村地區受制于山區地理環境影響,部分10kV線路供電半徑長、供電面積廣,導致各線路之間比較分散,難以與其它10kV線路進行環網。此類單輻射10kV線路在線路前段進行檢修作業或發生故障時將會導致全線停電,給供電可靠性指標帶來較大的流失。
1.1.3 環網點開關不能直接進行環網操作的影響。受投資資金影響,農村地區存在著部分10kV線路環網點開關為1組刀閘的現象,當需要進行轉供電操作時候必須先進行上一組開關操作方能對環網點刀閘進行操作,恢復轉供電時候同樣需要進行兩級開關的操作,在這種環網點為1組刀閘的轉供電與恢復轉供電操作過程中造成了較長一段時間的停電。如圖所示9031環網刀閘操作時就存在著不能直接進行操作的弊端。
1.1.4 停電轉供電的影響。農村地區因部分線路、開關使用年限較長,比較殘舊,不具體合環轉供電能力。當進行轉供電操作時,需要先對被轉供線路停電后才能進行轉供電合閘,導致了停電轉供電操作期間供電可靠性指標的丟失。
1.1.5 雙回路及多回路同桿架設線路的影響。農村地區民事糾紛多有發生,考慮到節約線路走廊,早期建設的10kV線路多為雙回路或多回路同桿架設。當此類線路進行施工作業或發生故障時,需要將同桿架設的全部線路停電進行作業,造成了供電可靠性的指標缺口。
1.2 計劃停電與故障停電的影響
一方面,農村電網作為發展中的電網,在近年來都進行著電網改造或檢修作業時,需要停電。另一方面,農村電網多為露天架設,長期的露天運行必然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而發生一定的故障事件,同時由于季節性負荷變化也會導致線路跳閘事件的發生。
1.3 綜合管理的影響
供電企業普遍對農村地區停電重視度較城市停電輕,導致施工作業停電時間過長、施工作業停電次數多等情況的發生。
2 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的主要措施
2.1 規劃層面的措施。在電網改造規劃過程中,需要對電網的網架結構進行優化,使變電站、變壓器、線路符合N-1運行條件,盡量避免單電源或單主變變電站運行。新建變電站出線要采用新線路走廊單回路架設,避免雙回路或多回路架設。同時要考慮到新建線路的環網率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并為新線路創建具備合環轉供電的能力,確保環網點開關為可直接操作分斷開關。因地制宜,合理設置環網點,在地理位置許可前提下,盡可能選取線路中段為環網開關安裝點,兼顧線路前后段,使環網開關產生最大效益。
2.2 技術運行層面的措施。連州電網作為農村地區的典型代表,其運行中的35kV變電站多為不具備備自投裝置變電站,需要大力推進35kV變電站備自投技術改造,使變電站進線電源線路發生故障時迅速啟動備自投裝置確保變電站正常供電。
此外,要積極引進新設備、新技術,大力推廣新產品來提高農村電網裝備水平。通過加裝故障指示器以及智能分斷開關,提高故障識別能力。依托故障指示器和智能分斷開關建設配網自動化監控平臺,通過GPS坐標定位實時將故障點信息反饋至運行人員,實行線路故障實時監控。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實行配網自動化監控平臺后臺操控線路開關,提高倒閘操作效率,提高供電可靠性。
2.3 管理層面的措施。(1)“指標+績效”管理。根據上級下達年度供電可靠性指標值情況,把年度供電可靠性指標分解下達至各生產部門,使各生產單位明確自己的目標值,并形成一種自我約束意識。(2)精細化停電申請。為嚴格控制停電指標的應用情況,施工單位在申請計劃停電時需要明確工作內容、停電范圍,嚴格按照作業時間定額標準壓縮作業時間。(3)綜合停電管理,采用一次停電同年度多項目同時施工模式,減少停電次數。(4)做好供電可靠性分析報告。分析停電的原因與避免再次停電的措施,為以后的運行維護作經驗借鑒。(5)大力推廣帶電作業。針對農村地區10kV線路多回路同桿架設較普遍的現象,帶電作業無疑是提高供電可靠性的良方。
3 結語
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不僅僅是評價供電企業服務水平的標尺,還是農村地區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需要。本文從農村地區電網現狀出發,提出了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的一些見解與看法。這對于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地區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馮維.淺議如何提高供電的可靠性[J].技術與市場,2012(6).
[2] 岑楚權.淺談提高10kV配網供電可靠性的管理措施[J].今日科苑, 2010(9).
[3] 閔玲.提高供電可靠性措施淺談[J].科技風,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