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峰/瓊州學院
海南軍歌藝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模糊綜合評價研究
俞峰/瓊州學院
為了引導海南軍歌藝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開發,本文按照層次分析法,建立了海南軍歌藝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評價指標體系。為了使評價更準確可靠,提出了層次分析法、灰色關聯理論與模糊綜合評判相結合的評估方法。該方法由模糊數學確定指標的模糊評判矩陣,通過灰色關聯系數確定評價指標的綜合權重,結合指標權重與評判矩陣進行模糊運算得到評價結果,通過實例證明了該方法合理有效,可為決策者提供科學、客觀的理論依據,以期對推動海南軍歌藝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開發產生積極的作用。
海南軍歌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灰色關聯系數
湖南軍歌是以軍話演唱的民歌,是中國古代戍邊軍人流傳下來的民歌。海南軍話民歌是一門歷經千年的古老民歌,與崖州民歌、黎族民歌、儋州調聲競相崛起,共同植根于海南島民歌沃土之中,并經歷了一個漫長繼承、嬗變的過程,已成為軍話地區群眾的民間藝術不可或缺的部分[1],而且在2012年海南軍歌已經被列入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特點在于地區獨特的生活活生產方式,是地域文化的“活”的顯現[2]。對于軍歌這樣的表演藝術,所承載的不僅是一種外在的文化形式,更重要的是所包含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實的南海元素、體現南海文化特質,而以民歌方式來進行動態展示,不僅可以強化軍話地區居民的身份共識,還能讓人增進知識,讓旅游者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使得南海歷史文化得以傳承。
然而,當下海南軍歌藝術面臨沒有杰出的后繼之人、傳承情況堪憂,尤其是生存空間已經被流行娛樂節目嚴重侵蝕,以至于無法在現代化的表演市場獨立生存。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傳承發展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扶持,其實逐步深入的社會變革已經把軍歌藝術活動歷史地推入了產業化的發展階段,產業化是一種必然的歷史性選擇。
本文將基于灰色關聯定權的模糊綜合評價法引入到海南軍歌藝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研究領域,借助層次分析法,通過嚴謹的分析,建立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根據模糊綜合評價的結果,決策者可準確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的綜合水平。在模糊綜合評價中,權重的設計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對評價的結果有重要影響。人為給出的權重往往不能真實體現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灰色系統理論將任何過程看作在一定空間區域內變化的灰色過程,通過關聯分析等措施提取建模所需的信息,其精度較高,更能反映系統的實際情況[3]。本文將灰色系統理論的關聯系數法用于評判中各指標的賦權,以期通過客觀可靠的評價,為上級主管部門加強海南軍歌藝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評估與規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根據相關文獻[4],構建海南軍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層次分析法的結構模型[5],文化傳承、村鎮參與、產業能力、產業效益是需評估的目標層,從該目標出發,建立w相應的準則層和指標層,如表1所示。
⑴建立評價表。以下以文化傳承綜合評價水平(U)為例進行討論,對于V、W、X的討論類似。請位專家對海南軍歌的進行評價打分,分發表格給專家填寫,在縱行每一指標與橫行相應某一評價等級,對應的空格處打“√”。以U1下轄各指標為例,比如其中一個專家的評價表,如表2所示。
⑵對所有表格進行統計匯總,并進行數據處理,得到U1的模糊評價矩陣 R1:

為針對指標 U1i,給出
總人數,i= 1, 2, 3 j= 1, Λ,5。
⑶利用灰色關聯系數確定權重。第
(很高等級)的一列作為母列,并計算各列與母列的灰色關聯系


第二步,計算各指標灰色關聯系數的平均值。

⑸建立準則層評判矩陣:

。
⑹以矩陣 R為基礎,利用灰色關聯系數得到權重矩陣 T,確定U的綜合評價向量
B = T? R= [ b1b2b3b4b5],則最后評價結果為。
⑺類似,可得到V、W、X的評價結果。
海南省東方市十所村是軍話地區的大村莊,西漢建村,歷史悠久,相傳為馬伏波部隊最早登陸的地方,這里的“下南”節,軍歌大賽場面也最為壯觀。下面以十所的軍歌文化為例進行討論。向50位藝術行業的專家、學者,通過網絡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對十所軍歌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水平進行評估,具體步驟如下:
⑴對U進行評價。根據專家填寫的評價表,確定U1的模糊評價矩陣為:

。
⑸類似,可對V、W、X進行討論,結果如表3所示。
海南軍歌藝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綜合評價是一個受諸多因素影響的復雜系統工程,各因素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本文的創新之處就在于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結合的方式,將模糊理論和灰色關聯理論應用其開發適宜性評價,模型的建立符合實際情形,求解過程比較簡便,得到的評價結果與現實狀況相符,方法合理、可行。運用灰色關聯理論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克服了憑經驗確定指標權重的主觀隨意性,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增強了評判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1]趙玉生。海南軍話民歌的歷史形態及藝術價值概述[J].飛天,2012(,2):39-40.
[2]王淑娟,陳勝容。表演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之研究-基于臺灣霹靂布袋戲的經驗[J].社會科學家,2013(,9):78-81.
[3]錢吳永,黨耀國,熊萍萍,等。基于灰色關聯定權的TOPSIS法及其應用[J]。系統工程,2008,27(8):124-126.
[4]佟玉權,趙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產業化途徑及評價體系[J].學術交流,2011,(11):187-191.
[5]余勇,田金霞。基于AHP分析的張家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潛力評價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2,(9):782-785.

表1 海南軍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評價指標體系

表2 海南軍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評價表

表3 海南省東方市十所村軍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綜合評價結果
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2013年規劃立項資助課題《海南古代“軍歌”的歷史文化價值及藝術價值研究》,項目編號:海南省社科聯HNSK(2)13-76
俞峰,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中國音樂史、藝術管理、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等。